首页 掌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4章 有些人的尸骨,永不见天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如玉睁开了眼睛。

曲元明没有动,四目相对。

“我睡着了?”

李如玉的声音有些沙哑。

“嗯。”

曲元明应了一声。

“送我回去吧。”

她说。

“好。”

曲元明重新发动了汽车。

……

第二天一早。

曲元明开着自己的小电驴。

来到城南一家不起眼的早茶店。

七点整,一个穿着灰色运动服的男人走了进来。

警察局副局长,陈正。

“老陈,这边。”

曲元明招了招手。

陈正走过来,在他对面坐下。

自己动手倒了杯茶,一口喝干。

“曲秘书,这么早把我叫出来,可不像你的风格啊。”

“今天不谈公事,就一个老弟,想请老哥帮个小忙。”

陈正端着茶杯。

官场里的人,说话都讲究一个听音。

书记秘书,本身就是公事。

他的一举一动,怎么可能和公事撇清关系?

他说不谈公事,恰恰说明这件私事比公事更棘手。

“哦?什么忙,能让你曲大秘书这么为难?”

“我想跟您打听个人。”

曲元明压低了声音。

“一个叫周鹏的工头,大概五十岁上下,以前在城建公司干过。”

“同名同姓的不少,你说的这个,有什么特征?”

陈正问。

“九年前,他应该负责过城西商业广场的项目。”

九年前,他这个老刑警怎么可能不知道?

陈正放下茶杯。

“元明,有些事,烂在肚子里,比说出来安全。”

他意有所指。

曲元明懂了。

这是陈正在表态。

他不会问这件事是谁让查的,也不会问查来做什么。

他只负责提供信息。

“我明白。”

“陈哥,这个人情,我记下了。”

“什么人情不人情的,兄弟之间,说这些就见外了。”

陈正摆摆手。

“不过,你说的这个人,明面上的资料没什么特别。就是一个普通的建筑工头,挂靠在几家建筑公司底下接点散活。这种人,档案室里也就一张户籍卡,没什么价值。”

“我要的,就是档案室里没有的。”

曲元明说。

“行。”

陈正端起茶杯。

“下午给你消息。记住,今天我们没见过。”

“好。”

……

下午三点,曲元明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周鹏,51岁,江安县本地人。

名下无公司,近五年个人银行流水总额约280万。

其子周浩,现就读于市一中高三国际班。

每年学费、杂费约30万。

两年前,周鹏以其妻子王秀芳名义。

在县城江岸景苑全款购入一套158平米房产,市价约120万。

与本县宏远建设老板刘宏、四海路桥老板赵四海往来密切。

多次参与县重点工程项目分包。

曲元明盯着手机屏幕。

280万。

五年。

一个普通的建筑工头。

一个工头,就算没日没夜地泡在工地上。

五年能挣多少钱?

五十万?八十万?顶天了一百万。

可周鹏的银行流水是280万。

这还只是流水,不是存款。

更别提,他儿子读的是一年30万的贵族学校。

他老婆名下,还有一套120万的全款房产。

他太清楚钱这个东西有多难挣。

而刘东的弟弟刘勇。

那五万块封口费,现在看来,一个笑话。

对于一个能拿出上百万现金买房的人来说。

五万块算什么?

那不是封口费,那是打发叫花子的施舍。

曲元明关掉手机屏幕。

他起身,走到窗边。

县委大楼下,车来人往。

一片祥和。

可就在这片祥和之下,有些人的尸骨,永不见天日。

不行。

这件事,必须让李书记知道。

……

曲元明来到县委书记办公室门口。

叩击了三下。

“请进。”

曲元明推门而入。

“什么事?”

“李书记,关于刘勇失踪案,有新线索了。”

“说。”

她简意赅。

“周鹏的个人情况,存在巨大的疑点。”

“周鹏,今年51岁,对外身份只是一个挂靠多家建筑公司的普通工头。但是,他近五年的个人银行流水,总额高达280万。”

李如玉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280万。

这个人绝不普通。

“继续。”

“更重要的是。”

曲元明继续。

“两年前,他用他妻子的名义,在江岸景苑全款购置了一套价值120万的房产。他的儿子周浩,在市一中国际班就读,每年的开销在30万左右。”

“一个工头,撑不起这样的开销。”

“所以,那五万块的封口费,从他手里拿出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他真正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怕刘家人继续闹下去,把他背后的人牵扯出来。”

李如玉开口。

“元明。”

“你觉得,这笔钱,是从哪儿来的?”

“九年前的城西商业广场项目。”

曲元明毫不犹豫地回答。

“周鹏是那个项目的工头之一,也是刘勇失踪前最后接触的人。刘勇的死,大概率和这个项目有关。周鹏的这笔巨额财产,来源也必然指向这个项目。”

“很好。”

李如玉的嘴角,向上牵动了一下。

“一个工头,就算在项目里捞油水,五年捞280万,还是太夸张了。”

“他只是负责在前面捞钱,再把钱转交给幕后之人的工具。”

“他自己能留下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即便是一小部分,也足以让他过上远超自己阶层的生活。”

周鹏是一条鱼,但只是一条小鱼。

“李书记,您的意思是……”

“现在我们掌握了周鹏的财务异常,但这还不够。这只能证明他有钱,来源不明。要想彻底撬开这个案子,我们还差一个关键的饵,刘勇本人。”

刘勇,一个失踪了九年的人。

“一个活着的刘勇,是人证。一个死去的刘勇,他的尸骨,就是物证。元明,你想办法找到刘勇的下落,无论他是生是死,我们都需要确凿的证据。”

“我明白。”

曲元明重重点头。

离开县委书记办公室。

九年前的旧案,卷宗早已尘封,线索断绝。

从哪里下手?

曲元明去了县档案馆。

整整一个下午,终于,他在一份分包合同的末尾。

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手写劳务人员登记表。

周鹏的名字赫然在列,职位是瓦工班组长。

s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