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现下,漳浦名药片仔癀,调制而成的面霜,在平江城中大受好评,细细算来,亦少不得先前环环相扣的影响。
宋璃站起身来,端起一只小小的瓷盅,柔声道:“谢大人,阿璃敬您一杯。”
她不胜酒力,所饮的,也是平江女子们喜欢的桂花米酿,并无多少酒气。
但饶是如此,三杯酒下肚,宋璃的面颊上,亦是泛起了淡淡桃花红,煞是娇俏可爱。
谢如琢神情一滞,看着眼前人唇红齿白,巧笑倩兮的模样,不由得有些痴了。
才不过只是数日不见,宋璃的音容笑貌,便宛若深深根植在他心中的一枚种子,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牵扯着他的思绪,莺飞草长。
“谢大人先前曾提起,说是治水时,有些为难之处,想同我商议,宋璃愿闻其详。”
宋璃放下瓷盏,说回正题。
谢如琢忙收敛心神,正色道:“中秋佳节将至,这钱塘潮水,只怕比起从前,还要迅猛许多,我虽已命沿江百姓,迁移至高地避祸,却还是想听一听,璃姑娘可有什么高见,能暂且拦一栏那汹涌的水势。”
话虽如此,但其实,这说辞,亦不过只是谢如琢寻来,遮掩自己思念佳人的借口罢了。
宋璃并未深究,只是略略思忖片刻,便已然有了主意。
“这倒是不难。”
“潮水迫在眉睫,这短短数月,显见着是不足以修筑起万全的防御工事,依我之见,不如命匠人以巨木,打造杩槎。”
所谓“杩槎”,乃是由三根数米长的的木桩绑扎而成的三角支架,亦作“杩杈”。
后世,这“杩槎”,本是与竹笼一道,用于蜀地灌江口治水。
杩槎制法简单,拆装方便快捷,只消将数架杩槎相连,于每个杩槎架上安置卵石竹笼作为压重,再于迎水面钉满长木条,前铺竹席,便可形成浑然一体的一道挡水平面。
若是再将这挡水平面,自下而上层层填入掺有卵石的粘土,便可迅速筑成一道不透水的截流堰。
待水势恢复平缓时,竹笼杩槎还可快速拆卸,用于别处,十分灵活。
谢如琢听她说罢这“竹笼杩槎”的种种妙处,眼中钦佩之意更盛。
他望着垂头描画“杩槎”雏形的宋璃,只见她专心致志,一缕鬓发,不听话地从她那光洁的前额上滑落,松散地垂落在脸颊旁,想春日里微风吹拂的依依杨柳,婀娜多姿,心中不由得更是惭愧。
谢如琢啊谢如琢,璃姑娘心无旁骛,一心只惦念着为你出谋划策,替万万千千钱塘百姓,谋一线生机。
枉你饱读圣贤书,自认才学了得,却满脑子儿女情长,心猿意马,真真是相形见绌!
他收起了心思,接过那竹笼杩槎的图纸,正欲谢过宋璃,却只听得守在门外的下人,惶急地前来通报。
“五小姐,玉致姑娘差人过来!说是会所那边,有人闹将起来了!”
宋璃挑眉——咦?什么人胆敢在平江,她的养颜会所寻衅?
她同谢如琢躬身行礼,歉然道:“谢大人,会所那边不知出了什么差错,宋璃须得过去瞧瞧,请恕我失陪。”
却不想谢如琢小心翼翼地将那图纸叠起,藏在怀中,正色道:“谢某随璃姑娘同往。”
.b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