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的加入,像一剂强效催化剂,让“家家福净菜”这个初生的摊位,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李谨诚负责运筹帷幄,坐镇后方,专注于产品处理和质量把控。刘军则像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负责一切体力活和前台销售。他嗓门洪亮,性格外向,带着一股闯荡过南方的“江湖气”,跟大爷大妈们插科打诨,跟年轻姑娘们笑脸相迎,很快就成了摊位前的一块活招牌。
而李谨诚的父母,则彻底成了这个“家庭作坊”最稳固的后勤保障。母亲张桂英包揽了所有蔬菜的清洗工作,父亲李大山则负责维护车辆、准备工具,甚至还发挥自己的钳工手艺,用铁皮和角钢,给摊位焊了一个更结实、更美观的货架。
一家人,拧成一股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热火朝天地奋斗着。
摊位的日净利润,也从一百五,稳步攀升到了一百八,甚至偶尔能突破两百元大关。
每天晚上,当刘军数着那一大堆零钱,兴奋得满脸通红时,李谨诚却总是显得异常冷静。
“诚子,你看见没!今天又快两百了!照这个速度下去,不出一个月,咱俩都能成‘万元户’了!”刘军激动地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了金山银山。
“别高兴得太早。”李谨杜坐在灯下,正在一本新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我们的护城河,还不够深。”
“护城河?啥护城河?”刘军一愣,没听懂这个新鲜词。
李谨诚抬起头,看着他,眼神深邃:“军子,你觉得,我们现在能挣这么多钱,靠的是什么?”
“靠你的脑子,我的力气,还有咱们的菜干净呗!”刘军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说对了一半。”李谨杜摇了摇头,“我们能挣钱,本质上,是因为我们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帮他们节省了‘时间’。但是,择菜、洗菜这件事,有门槛吗?”
刘军想了想,摇了摇头:“没啥门槛,谁不会啊?”
“这就对了。”李谨诚用笔敲了敲桌子,“没有门槛的生意,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你信不信,不出一个星期,市场上就会出现第二家、第三家卖净菜的。到时候,他们也学我们,把菜洗干净,也学我们送小葱,我们的优势,还剩多少?”
刘军脸上的兴奋,渐渐冷却了下来。他不是傻子,李谨诚一点就透。
“那……那怎么办?”他有些慌了。这种躺着挣钱的好日子才刚开始,他可不想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我们必须在模仿者出现之前,挖出一条更深、更宽的护城河。”李谨诚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帮顾客节省洗菜的时间,而是要帮他们,节省从买菜到做菜的,一整个流程的时间!”
他将笔记本推到刘军面前。
刘军凑过去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几个方框,方框里写着几个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菜名。
第一个方框里写着:“鱼香肉丝包”。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注解:内含切好的猪里脊肉丝(100克)、泡发洗净的木耳丝(50克)、切好的青椒丝(50克)、切好的胡萝卜丝(30克),附赠秘制鱼香酱汁一小包。
第二个方框里写着:“番茄炒蛋包”。
注解:新鲜番茄两个(已洗净)、本地土鸡蛋四个。
第三个方框里写着:“麻婆豆腐包”。
注解:内酯豆腐一盒、猪肉末(50克),附赠秘制麻婆酱料一包。
……
刘军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着,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越张越开。
“诚……诚子……你这是……”他震惊地抬起头,看着李谨诚,感觉自己的脑子又不够用了,“你这是……要把饭店的后厨,直接搬到咱们的菜摊上啊?!”
“这叫‘预制菜’,或者叫‘方便菜包’。”李谨诚微微一笑,说出了一个在几十年后才会火遍大江南北的名词,“你想想看,我们的顾客,那些上班的叔叔阿姨,他们下班回到家,最头疼的是什么?”
刘军想了想:“做什么菜?”
“对!做什么菜,这是一个。然后呢?想好了做什么菜,要去买菜,买肉,买各种配料。回家了,要洗、要择、要切丝、要切片、要剁末……等这一切都准备好了,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人也累得不想动了。可如果,我们直接把一道菜所需要的所有材料,都给他们准备好,洗好、切好、配好,甚至连调料都配好,他们买回去,只需要开火,倒油,一股脑倒进锅里翻炒几下,十分钟不到,一道香喷喷的大菜就出锅了。你觉得,他们会不会买?”
刘军听得目瞪口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被家务和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双职工阿姨们,在看到这种“神器”时,那两眼放光的模样!
这哪里是卖菜啊!
这简直就是卖“救星”啊!
“会!肯定会!抢着买!”刘军一拍大腿,激动地吼道,“诚子,你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这种主意都能想出来!这要是干成了,别说模仿了,他们连咱们的影子都摸不着!”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道护城河。”李谨诚的眼神,充满了自信。
这个计划,说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远比单纯的“净菜”要复杂得多。
首先,是肉类的来源问题。
蔬菜可以在批发市场解决,但猪肉,必须保证绝对的新鲜和卫生。
第二天一早,李谨诚就找到了隔壁摊位的肉铺老板王哥。
“王哥,跟你商量个事。”李谨诚开门见山。
“小李啊,啥事?你说!”王哥对这个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人气的“邻居”,态度好得不得了。
“我想每天从你这儿,固定订购一批猪里脊和五花肉,要最新鲜的。你帮我用绞肉机绞成肉末,或者切成肉丝。价格,咱们按市场价走,我绝不让你吃亏。怎么样?”
王哥一听,眼睛都亮了。
这等于是给他送来了一个稳定的大客户啊!而且只是多一道加工的工序而已。
“行啊!这有啥问题!”他拍着胸脯保证,“小李你放心,你王哥我这儿的肉,绝对是每天从屠宰场拉来的头槽货!保证给你用最好的部位!”
就这样,李谨诚轻松搞定了最关键的肉类供应链。
其次,是工作流程的再造。
李家那个小小的厨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复杂的加工流程。
李谨诚当机立断,将家里那间堆放杂物的、只有七八平米的小储藏室,给腾了出来。他和父亲李大山一起,动手将里面重新粉刷了一遍,又从旧货市场淘来一张巨大的不锈钢工作台,和几个储物架。
这个简陋的储藏室,摇身一变,成了“家家福净菜”的第一个“中央厨房”。
每天下午收摊后,这里就成了李家最忙碌的地方。
李谨诚是总指挥,负责制定第二天的生产计划和菜品搭配。
刘军和李大山,负责当“采购员”和“运输员”,按照李谨诚开出的单子,去肉铺取肉,去调料店买调料。
而张桂英,则成了这个“中央厨房”的“主厨”。她一辈子的厨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切丝、切片、调配酱汁,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井井有条。李谨诚只需要在旁边,将后世那些更科学、更标准化的调味比例,告诉她即可。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