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棣提起关于倭国的问题,朱高燨想了许久,索性问道:“父皇先莫问儿臣是个什么看法,儿臣想知道,父皇准备如何处置?”
“还能如何处置,自然派人前去问罪了!”朱棣想也不想便道:“你也知道,如今南境倭寇虽平,北边倭寇却时常袭扰。”
“彼等若无倭人便罢,如今既有倭国之人,自当遣使前去问责,让其好生约束,不得再次造乱。”
然则朱棣一说罢,朱高燨便摇头道:“父皇恐怕对倭国内政知之不详,依儿臣之见,此法并无大用。”
“因是倭国如今亦是内忧外患,自从足利义满死后,其子足利义持便是狼子野心,不会再听朝廷之令!”
在他口中足利义满和足利义持其实是室町的两任幕府将军,其实自从镰仓幕府建立以后,倭国就已经进入了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的二元政治结构。
所谓幕府,原本起于汉朝,乃是将军府署的称谓,后传入倭国,便成了征夷大将军为首的军事统治机构。
其机构起源于源赖朝,其人在倭国平安王朝末期击败了贵族平清盛异族,并且逼迫源义经自杀,最终掌控了大权。
自那以后,天皇大权旁落,幕府统治开启,直到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豪族足利尊氏趁机崛起。
本来后醍醐天皇是有机会亲政的,可后来却因为足利尊氏不满后醍醐天皇轻视武士利益的政策,于1335年起兵反叛,再度攻陷京都,立了光明天皇,导致幕府再次兴盛。
这一时间段,后醍醐天皇南下立国,自称正统,与北方的足利家族控制的幕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大局。
而足利义满,便是足利尊氏的孙子,第三代幕府将军,此时也是倭国幕府发展的鼎盛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足利义满是个亲明派,刚一上位,就派遣使臣进攻,可因为老朱认为足利义满不是正统,所以并没有同意。
后来老朱死后,足利义满又派遣使臣朝贡建文帝,建文顺势任其为倭国国王,并叫足利义满取缔倭寇。
结果使臣刚一回归,朱棣就夺取了皇位,至永乐二年,足利义满再次再次遣使入朝,同时主动派兵扫除倭寇。
朱棣看此人如此诚心,就正式将倭国纳入了属国之内,此后数年,两国关系逐渐密切,足利义满向朱棣称臣纳贡,让朱棣对其颇为满意。
只可惜这个蜜月期到了足利义满去世,正式宣告结束,其子足利义持上位之后,就一直在剔除足利义满的影响。
因为足利义满并不是嫡子上位,其母亲乃是足利义满的侧室,由于足利义满没有嫡子,这才上位。
而与他同等地位的,还有同为庶子的足利义嗣,此人尤其得足利义满的喜爱,甚至多次有意传位足利义嗣。
由是足利义持上位之后,就把这个兄弟作为最大的竞争者,不断打压足利义嗣这一系。
又因为足利义嗣得到了足利义满的支持,所以凡是足利义满倡导的政策,都在足利义持打击范围之内。
最显著的,就是足利义满亲明,足利义持就直接与明朝断交,从永乐九年开始,正式切断与大明的朝贡。
并且宣称“本国开辟以来,百事皆听诸神,今后无受外国使命,因垂戒子孙,固守勿坠。”
不仅如此,其父剿灭倭寇,也在其手下便成了纵容态度,可以说,大明朝倭寇的增加,和足利义持关系不小。
所以朱高燨才会表示,朱棣此举无甚大用,有足利义持在,大明朝的边界便不可能安宁!
听闻了朱高燨的语,朱棣自是皱眉道:“可眼下倭国并未有过多逾越之举,便不听令,又能如何?”
别看他老朱这两年都在力主战争,可大明出征必须要出师有名,他当然知道足利义持没有足利义满恭顺,可现在不下旨问罪,朝廷又能如何?
总不能说看你倭国不爽,今天就要灭了你吧?不说此战能不能胜,就说出兵这件事,可能都会引起朝廷的反对!
但朱高燨听闻此便道:“无妨,倭国之事暂不动他,彼等如此不义,早晚会有出师之名!”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永乐十六年,倭寇就会再度犯边,而永乐十七年,对马岛发生饥荒,倭寇将会再一次前来。
这两次无论是那一次,都能借之用以讨伐倭国,机会有的是,他们不需要着急这一时半刻。
“现在的关键便在于,彼等纵容倭寇之乱,朝廷不能主动将其送回,因为一旦送回,足利义持便会以不知道为由,借口脱开此罪。”
“这次若是叫他脱罪,来日朝廷再想以此怪罪,就没效了,故而这些倭人,最好先行关在诏狱之内。”
“等到来日时机成熟,便以彼等为人证,大举出兵,一举扫平倭国,可保日后大明海岸再无倭寇作祟!”
“此事......也可!”朱棣点了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沉吟了片刻便道:“那就依此法,将彼等先行关押!”
而朱高燨见朱棣没有开启下一个话头,便笑道:“想来父皇应该无事了,儿臣这便先行告退?”
“且慢,还有一事!”朱棣又抬起头道:“你可知今年高丽王李远芳来朝进贡,又给朕送了两个秀女?”
“此事倒是略有耳闻!”朱高燨记得是有这么回事,貌似这个李远芳此次是去选妃来着,最终选出了韩式、黄氏二女,并上六个侍女、两个太监,都给朱棣送了过来。
按照历史记载,韩女貌似还颇得朱棣喜爱,甚至送了不少金银给韩家,重重赏赐了李远芳。
不过这是朱棣的私事,他是管不上的,索性询问道:“父皇此作甚,莫非还有意对高丽动兵?”
“非也,非也!”朱棣摇头晃脑道:“这两年都在打仗,该歇一歇了,朕是想说,那两个秀女,你领回去家去!”
说着,不等朱高燨询问,他便抬头道:“这两年变法,你来回奔波,也算辛苦,若说钱财爵位,爹给不了你多少。”
“思来想去,倒不如送你两个女人,此二女朕看了,颇有姿色,正好你也没纳妾,送你作两个妾室。”
“也是你年级不小了,你看看你那三个哥哥,谁不是有妻有妾,儿女成群,你倒好,守着诺大家业,就一个儿子!”
“如此下去,不是办法,须知要做大事,儿孙一定要多,要不是朕老了,那是真想多生几个!”
“你回去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多多生养几个,不然等你老了之后,子孙难继,那方才是悔之不及!”
这一番话说出,全然不像是个皇帝,倒像是个关心儿子无后的老爹,看得朱高燨一愣一愣的,忙道:“父皇......”
“先别拒绝,看了人再说!”朱棣撇了他一眼道:“你莫非是惧内,若是怕妙音说闲话,朕给你赐婚便是!”
有时候他是真怀疑自己儿子不行,不然的话这么多年,这么勤劳,结果就生一个,没有道理啊!
可朱高燨闻之,忙摇头道:“不是,儿臣是想说,若是纳妾,儿臣已有良配,父皇肯下旨自然是好,琼州有女江宛筠、陈兰儿,请父皇许配于儿臣!”
朱棣的提醒,正好让他想起了两个妹子的事情,索性一道处置,而朱棣听此,眼前又浮现出了江宛筠的容貌,一时眯眼道:
“此女倒是也不错,医术了得不说,人也大方,确实可以入宫....至于这陈兰儿何人也?”
“乃是儿臣贴身侍女,父皇或许没有印象,此女乃是母亲亲自挑选,自小便在儿臣身边服侍!”
“原来是那个小丫头!”听着朱高燨的话,朱棣的眼中不由浮现出了吴慧妃的模样,沉吟了片刻便道:
“可也.....不过也不影响,父母赐,不可辞,那两个秀女你也带回去!论你琼王之功,三妻四妾也不过分,那两丫头便作平妻即是!”
罢,不等朱高燨拒绝,他便将刘顺唤来,宣布旨意,随之就让带着朱高燨前去领人。
_l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