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6章 永乐大案,士绅一体化纳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永乐十四年年终,历经了一年变法之后的大明王朝进入了休眠期,不仅百姓休耕,连之前四处火热的建设计划也停了不少。

这是因为天气变冷,使得混凝土凝结困难,于是工程停摆,忙碌了一年的工人也得到了闲暇之时。

可就在这时,朝廷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大明都指挥佥事,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因涉嫌谋反,被朱棣下狱。

纪纲下狱之时正是十二月二十日,小年将至,其人却被送至检察院问罪,当夜三司会审,还没等百官反应过来,纪纲便已经定罪,其造反,当凌迟处死。

除了纪纲之外,其全家男女老少发配吕宋,同时获罪者,还有锦衣卫镇抚庞英、以及沿海各处锦衣卫首脑。

整个审讯过程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天,到第二天,百官入朝知道消息之后,当天午后纪纲便被押往菜市口处以极刑。

消息一出,整个朝野上下都是震惊不已,毕竟大明朝处理罪员,法律程序绝不会如此仓促。

自洪武以来,没有任何官员在被关押一天之后,就判处死刑,而且是死刑之中最严重的凌迟处死。

而更令人恐惧的是,朱棣不仅处置了纪纲,而且还将其家小全部发配前往吕宋,结合之前首辅解缙上表移民的请求被拒,这就意味着不是朱棣不移民,而是准备将罪官全部发往吕宋!

纪纲上下族人不过数百人,而移民吕宋绝不是几百人就有效果,换句话来说,纪纲只是第一批,朱棣接下来要处置一大批官僚了!

分析出这个消息之后,群臣内心恐惧顿时到达了极点,别看朱棣没掀起过大狱,可在之前当皇帝之初,朱棣就处理过大量官员。

这些年在朱棣的授意下,经纪纲、陈瑛等爪牙处理过的官员,和其家室,也有数万人之多!

这一切,都预示着朱棣接下来的手段恐怕和洪武四大案时连坐的手段差不多,每每到此时节,获罪或者被诬陷的官吏数不胜数,官员闻之,自然恐惧。

当然,也不是朝廷上下所有官员都会恐惧,比如内阁几个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因为早就收到了消息,故而还算淡定。

而这群人中,有一群人不仅不恐惧,还十分兴奋,那就是大明朝都察院的官、六科给事中、检察院的检察官。

平日他们的业绩也就是弹劾一下朝廷官员,可现在朱棣一兴大狱,就是他们开始输出的机会了!

由是纪纲凌迟处死当天,都察院御史纷纷上疏,明皇上圣明,并请刑部官员加速抄家。

至两日后的朝会上,都察院御史常钧率先发难,弹劾刑部给事中丁珏私下与纪纲来往密切,请求朝廷彻查。

当年,刑部给事中丁珏下狱,严刑拷打之后,喜获抄家流放套餐,这也让御史们感受到了朝廷的风向。

由是接连三日,数以百计弹劾奏案递交宫中,上至六部尚书,下至七品主事,数百位官员遭到弹劾。

而弹劾奏案上疏之后,反应却没有之前剧烈,内阁仅仅批复了十数个官员的处置议案,便行搁置。

看到此处,御史官们又有些把不清楚风向了,直到次日朝会,检察院院长金幼孜上表严查东南沿海官吏贪污贿赂之举。

朝廷百官这才反应过来,朱棣要清理的,不是京官,主要清理对象,是东南沿海的地方官吏。

在清楚这件事之后,不少与地方官吏交往密切的京官便发出警告信件,让这些地方官提前警醒。

可他们不知道的,朱棣对沿海官吏的意见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此时早已经准备好了罪官名单!

朝会之后仅仅过了两天,金幼孜便给出了一份详细名单,上至福建布政使,下至每个县的县令,洋洋洒洒数百人的单子详细提出。

单子一出现,朱棣便下旨意,凡是与纪纲案有牵扯的罪官,一并抓捕,全家流放吕宋。

旨意一下,各处锦衣卫蜂拥而动,先是福建右布政使钟旭下马,随后沿路各卫所指挥使,皆被抓捕。

甚至许多偏远地区,比如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的知府,还没有收到纪纲被处置的消息,就纷纷被逮捕下狱。

在如此形势下,整个东南沿海的官场乱成了一团,以往冬天时常来犯的倭寇一时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数以百计的官员落马。

而在这些官员下狱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检察院的检察官,其中以一个名叫周忱的官员为首,每到一地,便详查官员名声,累计查出上千件各官吏不法之事。

如此业绩,自然让周忱一夜进入了朱棣的眼中,他才发现,周忱本是永乐二年进士出身,初入翰林院,后入刑部担任主事,仕途十二载,未曾受过重用。

见得此人出现,朱棣大喜,任命周忱为刑部左侍郎兼任江南巡抚,带队南下巡查,肃清东南官场。

周忱得令之后,便即南下巡查,沿路清点官员贪腐,赋税,历任十二县,查处落马者吏员共计一百二十人。

其人所到之处,无官不惧,而周忱不是纪纲,不收任何贿赂,由此反倒牵扯出了东南沿岸的贿赂大案。

随着纪纲谋反案波及越来越广,下狱的官员越来越多,数以万计的罪官家属全部下狱。

朱高炽见此顿时慌了,连忙来找朱棣求情,可他跪了一天,却等来了一纸诏令,凡罪官家属,不必运往京城,定罪之后,径直发配吕宋。

在朱棣的诏令下,大批罪官家属趁着冬天寒冷的季风,朝着东南方向的吕宋岛上发去。

直至永乐十五年五月,竟直接给吕宋岛输送去了七万汉民之多,就此让汉民成了吕宋岛上一大族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在查处官员的同时,也有大量赃款被抄入国库之中,光是纪纲的家产和贪墨银两,就抄出了百万。

此外沿海上千官员,十数万人超出了接近八百万贯的恐怖收入,超过了大明朝去年国库收入的一半。

当消息被刊登在大明日报上时,百姓自然拍手称庆,民间一片赞颂之声,无不称赞皇帝圣明。

而朱棣则是趁此机会,下达了罪己诏,表示国朝贪腐如此严重,他这个皇帝罪当其首。

但他在罪己的同时,又大骂朝廷官员贪腐成性,国朝如此,日后定难维系,一篇长篇大论之后,朱棣下旨,加薪,同时实行士绅一体化纳粮!

这一招,自然是朱高燨的主意,先用大案来松动官员的心理,随后进行官制改革,开启士绅一体化纳粮。

因为大明朝的士绅不需要交税,使得朝廷现在财政捉襟见肘,要想做大事,必须推进士绅一体化纳粮。

而这一招堪称绝杀!因为现在朝廷正在查贪腐问题,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牵扯其中,这个时候谁敢反对纳粮?

而且,朱棣的旨意并不单是士绅一体化纳粮,还有给官员加薪,在内阁的细则之中,所有官员俸禄全部加了一倍。

这就意味着,朝廷改变了策略,高薪养廉,此时跳出来反对,那几乎就像是把贪官二字写自己头上!

于是,诏书颁布的次日,自解缙往下,内阁一众纷纷上表,请求朝廷清查自家土地,随后六部尚书也纷纷上表,请求清查土地。

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等头铁的,搬出了朱元璋的祖制,可搬出来的同时,这个上表的京官就被御史们围殴重伤。

没错,不是弹劾,而是围殴,实实在在的刚一下朝,就遭到了上个御史的无情群殴。

因为眼下就要过年了,这群御史大多家境贫寒,难得遇到皇帝加薪,眼见就要领工资了,你敢反对皇上的旨意?

所以御史们默认这是自己跳出来的贪官,刚一下朝,组队就是一顿闷棍,将这个官员围殴成了重伤。

此事一出,朝廷官员便不敢再,他们知道涉及加薪,这群御史是杀红眼了,谁敢多说谁死。

如此到了一月份,刚一过完春节,朱棣又多了两笔外快,一笔是赃款,一笔是京官补粮。

短短一个冬天,本来空虚的大明国库,瞬间就充盈了起来,又有了办大事的经济基础。

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朱高燨,则是早早乘上了返回琼州船只,并且在春节之前就已经回到了家中。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