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8章 愤怒的朱棣,三百年的奴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父皇,咱们能不能换个话题?”见朱棣被后代的问题牵扯,朱高燨便道:

“这些事情都是未曾发生之事,既然未曾发生,那听了也没有任何意义,父皇就当听了个故事,略过去如何?”

他之所以要朱棣说这些,并不是想引起朱棣对朱瞻基的忌惮,他只是单纯的想和朱棣谈谈心里话。

但朱棣闻之,却摇了摇头道:“不能!爹这次来寻你,不是为了探个什么,只是想听听这些事!”

“既然谈起了此事,那你便要给朕说个清楚,朕不在乎你是未卜先知,也不在乎你这话是真是假,朕只在乎自己的儿孙后事如何!”

“你爹今年已是五十有五,再有多大雄心壮志,也比不上后世子孙要重要!”

“现在朕要传位于你,你不要也没关系,可朱氏的血脉终究要有人传承下去!”

“然则现在你告诉爹,你大哥他活不了多长,你侄儿朱瞻基也活不了多长,朕听了这些话,心里不是滋味啊!”

他的声音有些低沉道:“爹就你们四个儿子,虽说你不是皇后所生,可你体内终究留着朱家的血脉。”

“你是个有本事的,你那三个兄长比起你来都不成器,所以朕现在不担心你,只担心你那三个兄长如何。”

“若是老大这一脉都短命,那万一出现个三长两短,这一支血脉不就给亡了么?”

要说朱棣现在的心态是十分复杂的,他即恨自己孙子朱瞻基心狠手辣,又怕老大这一支断了香火。

终究手心手背都是肉,你能防住儿孙内斗,你能防住人家的命中之劫么?

有道是生死有命,他相信自己家老二的性命能保住,可却担心后代子孙都短命。

而朱高燨听着朱棣之,内心也有些感慨,或许现在他眼前的这个人不是什么永乐大帝,只不过是一个父亲,一个祖父罢了。

虽然皇家亲情淡薄,可老牛尚有舔犊之情,对于自己儿孙的担忧,是存在每一个长辈骨子里的。

想到此处,他便点了点头道:“既然父皇要听,那儿臣不妨说个清楚,老大一脉后代确实多短命。”

“在儿臣记忆中,您的曾孙,名叫朱祁镇,一共活了三十七岁,另一个朱祁钰,活了二十九岁,玄孙朱见深......”

他又将明朝皇帝的大体年岁回忆了一遍,不得不说,朱高炽这一脉的子孙,只要当皇帝,很少能活到四十岁。

除了嘉靖朱厚熜和万历朱翊钧之外,几乎都是英年早逝,完全没有老朱家前两代长寿。

而听着一个个子孙的名字和寿命,朱棣脸上的神色是一变再变,最终化作了沉沉一叹。

他不敢肯定自己儿子说的这些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朱高燨说起来,却是毫无停顿,压根不像是编的。

他相信,纵使这个儿子天纵奇才,也难以在这一瞬间编出如此天衣无缝的故事来。

反过来也就是说,朱高燨说的这些话,可信度很高,他老朱家的后代,大多都是短命。

诚然,他能管很多事情,但对后代的寿命长短这种事情,他是真的无法插手,也不知道该怎么插手。

如此沉默了一会儿,他便抬头道:“所以我朱家子孙短命,就是你一直强调分权的原因?”

“是,但也不是!”随着一壶茶水饮罢,朱高燨又热了一壶泡上:“分权不单是为了保证朱家的江山,同样也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秩序。”

“想必父皇也能感受到,在新的社会秩序下,皇权会逐渐与这个世界脱节,因而必须限制。”

“这个态势也无法逆转,因为新的社会秩序,需要更多的受过教育的工人,教育权将无法再被垄断。”

“皇权之所以能存在这么久,全然是因为我华夏自有一套伦理纲常,这种观念限制着百姓的反抗精神。”

“随着未来的教育权放开,会有越来越多的思想涌现,就如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一般,儒家无法一家独大!”

“在这些学术之中,早晚会出现相应的思想引领潮流,最终将一切的旧秩序掀翻,形成一套新秩序。”

“这种秩序必然会以大多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为主,从而倒逼整个社会的制度变革!”

“换而之,当那一天到来之时,就是皇权的末日,人家会带着更庞大与先进的力量,来摧毁皇权的基础。”

“所以现在的分权,就是为了减缓这一天的到来,分出的权利越多,皇位越安全,只要引导得当,便能平稳落地!”

朱棣听到此处,自是欲又止,朱高燨见之,就笑道:“父皇想问什么?不妨直!”

“朕想知道我大明是怎么亡的!”朱棣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到:“总不至于就是被这么推翻的吧?”

他联想着朱高燨的其他动作,貌似一切都是针对其前世的记忆改进,既然这样,那大明朝难道也是被这样一种新的思潮所毁灭?

可他一问出这话,便见朱高燨的笑容淡去,转而一脸叹息道:“若真是被这种思潮推翻,那儿臣现在也就不会这么做了!”

“将我大明覆灭的,不是儿臣口中的思潮,也不是那些远处的敌人,而是北边的女真人!”

“女真人?”朱棣虎目一瞪,满脸不敢置信道:“他女真人凭个什么,就这群鞑子也配?”

他想过很多种大明朝的终局,比如被新的汉人王朝推翻,又比如被朱高燨强调的弗朗机人攻灭。

可无论他怎么猜,都没有猜到毁灭大明的居然是女真人,大明朝看都看不上的家奴!

女真人虽然祖上也阔过,可终究被蒙古覆灭了,在覆灭之后女真就属于那种谁都可以欺负的部族。

在大明建立之后,是他爹朱元璋亲自收服的女真各部,将其安置在辽东,阻止高句丽对女真的压迫。

而到了他这里,更是将女真人纳入国体,让其迁入汉民之地,使之可宜居乐业,护卫北疆。

可以说,在他心里,蒙古各部还能算是敌人,可女真人却是真正的家奴,本质上和太监没区别,都要依附强者才能生存。

结果这种仰仗大明鼻息的部族,竟然会弑主,成了毁灭大明的杀手!岂有此理!朱棣的手重重的拍在了茶几上。

“待朕回朝之后,便将这群鞑子全部驱逐,朕要亡了这群鞑子的根基,让彼等世世为奴!”

而面对朱棣的恼怒,朱高燨则是淡定的给他满上了新茶:“女真确实该灭,但父皇要知道,现在咱们谈的不是女真该不该灭的问题!”

朱棣听到这话,一时反应了过来,忙皱眉道:“对了,既然我大明是女真所灭,那你前世的国家又是如何建立?”

“这件事说来就长了!”朱高燨悠悠道:“自女真人灭了大明之后,东方就彻底陷入了黑暗时代。”

“父皇应该知道,那些女真人哪懂什么治国大义,为了统治大明百姓,便开始进行屠杀汉民之举。”

“先是辽东大屠杀,而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了,四川再屠,几乎没到一地,便会开始大清洗,屠了数千万人之多。”

“这里便得夸奖一句我大明官员了,先是朝内各种党派互相攻讦,后是大量北上投靠鞑子。”

“王朝崩坏之际,国库空虚,皇帝向群臣筹措军费,只得二十万两;反贼攻入京城,却能搜出七千万两藏银。”

“鞑子能入关,靠的是彼等,鞑子大屠杀,靠的也是彼等,父皇说鞑子可恨,那这些汉奸岂不是更可恨?”

“这些狗汉奸!”朱棣自是恨得咬牙切齿,不仅投靠家奴,还助纣为虐,屠杀汉民几千万?

蒙元南下也不过如此!而更关键的是,这还是在他爹驱逐胡虏短短两百年之后,这些人竟然就忘了祖宗!

如此想着,他是越说越气,恨声道:“彼等该杀!当以凌迟处死!千刀万剐尚有不足!”

“所以,这就是儿臣要父皇改革官制之缘由!”朱高燨见朱棣如此恼怒,便补充道:

“这儒学用来治国好用,可用来进取却是一无是处,一切经验,均是国仇家恨得来,岂能不改?”

“倒也是这么个理啊!”朱棣一时暗叹,没想到自己儿子提出的这些东西都是验证过的。

在他儿子的“前世”,对这一切应该都是深恶痛绝,至少现在他光是听一听,都感觉十分愤怒,“那后来,女真人建立的朝代如何了?”

“还能如何?彼等虽得了大统,可终究害怕汉民卷土重来,故越发封闭,不仅兴文字狱,还闭关锁国,这一闭,便闭了近两百年。”

“与此同时,西方工业革命开启,科技开始飞跃式发展,同时由于殖民政策,其势力范围越来越大。”

“直到有一日,西方看上了我东土的市场,便以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国门,女真人无力抵抗,只得卑躬屈膝,任由洋人欺辱,而这一欺辱,就是百年之久!”

“又是百年之久?”朱棣只觉头皮发麻,也就是说,从大明灭亡,到新的政权建立,大明朝的子民整整经历异族三百年的奴役!

一时间,他突然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这不仅关乎他朱家的命运,同样也关乎三百年的屈辱。

这不再是对于个人功业的追求,而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能在他任上解决的事情,决不能留给后代!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