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70 集群架构初成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张远的手指刚触到鼠标,主屏下方那条新警报突然跳动起来。

【沪铜持仓结构突变】

多头集中度单日上升12.3%

触发条件:跨品种联动监测阈值

他还没来得及点开详情,陈帆已经调出后台任务管理器。系统资源占用率稳定在四成以下,但内存缓存队列里堆积了十几个待处理的因子更新请求——这是旧服务器无法支撑高频并行计算的典型症状。

“不能再拖了。”陈帆说,“明天设备必须上线。”

李阳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凌晨一点十七分。他没说话,只是把桌角那张采购清单又往自己这边拉了拉。四台二手服务器,全部通过校友渠道谈下来的特价货,总价压到了奖学金能覆盖的极限。最贵的一台还带着scsi硬盘阵列卡,虽然驱动不兼容windowsnt4.0,但至少主板接口齐全。

第二天下午三点,快递员把最后一个机箱搬进实验室时,外面正下着小雨。搬运过程中有一台机器侧面磕出了凹痕,电源线也被踩过,外皮裂开一截。张远蹲在地上检查接口,发现网卡型号和预订的不一样。

“换了。”他说,“这批是库存翻新件。”

陈帆打开包装盒比对序列号,确认无误后点头:“能用就行。先通电测试。”

李阳立刻拆开主机盖,一边接线一边念叨:“两台百兆网口,一台千兆,另一台居然是光纤转接模块……这拼凑得跟义肢似的。”但他还是迅速将交换机架好,插上调试线,开始手动导入之前备份的网络配置模板。

第一道坎出现在系统识别阶段。nt4.0的服务包版本太低,三块网卡中只有一块能正常加载驱动。其余两块显示黄色感叹号,设备管理器里一片红。

“注册表得改。”陈帆盯着蓝屏提示,“找pci设备id,手动绑定驱动路径。”

他们从旧系统的日志文件里翻出历史记录,逐行比对硬件参数。李阳负责写脚本批量注入注册项,张远则在一旁调整电源分配,避免四台机器同时启动造成电压波动。第三次重启后,所有网卡终于被识别,ip地址陆续获取成功。

“心跳检测。”陈帆下令。

李阳敲入一段简短的tcp探测程序,设定每五秒向其他三台主机发送一次空包请求。屏幕上依次跳出回应信息:

【node_02→active】

【node_03→active】

【node_04→active】

通信链路打通。

“下一步,任务分发。”陈帆打开回测模块,选中过去十年的日线数据集。这个任务曾在单机上跑过整整两天,中途还因内存溢出中断过三次。

“不能整块扔进去。”张远看着任务队列,“程序是单线程的,没法自动拆解。”

“那就人为切片。”陈帆调出年份索引,“按年度分割数据段,每台机器处理两年半,最后一台补零头。”

李阳立即动手,在共享目录下建立四个子文件夹,命名“backtest_shard_01”至“04”。接着编写一个轻量级调度脚本,每个任务完成后生成“.done”标记文件,主控端检测到全部完成信号后触发结果合并流程。

“内存预分配也得设限。”张远提醒,“node_03只有512m,跑大年份容易崩。”

他们在每台机器上设置独立的缓存上限,并加入异常捕获机制:一旦某节点进程终止,主控端自动记录断点位置,便于后续续算。

一切准备就绪,陈帆按下执行键。

屏幕中央弹出进度面板,四个任务条同时开始推进。硬盘灯接连亮起,风扇转速逐渐升高,室内响起一片均匀的嗡鸣。

前四十分钟,各节点运行平稳。node_01最先完成1998-2000年的回测,生成结果文件并打上完成标记。随后node_04也顺利结束2008-2010周期的运算。

但到了第67分钟,node_03的任务条突然停滞。资源监视器显示cpu占用归零,内存未释放。

“卡住了。”张远立即远程接入该机终端,查看日志输出。问题出在2005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清洗环节,某个异常成交量字段引发了无限循环。

“重启任务。”陈帆说,“从断点继续,别浪费前面的结果。”

李阳修改脚本,加入最大迭代次数限制。重新启动后,node_03在八分钟后恢复正常,最终将结果传回主控端。

最后一组数据合并完成时,计时器定格在**8分17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