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65 硬盘故障险归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主控台右下角的提示框还未消失,陈帆的手指已经悬停在键盘上方。缓存读取阻塞的时间持续超过两秒,这不正常。

他迅速切到系统底层监控界面,心跳比平时快了半拍。硬盘阵列的状态栏原本是绿色的,此刻却变成一片暗红。三块主存储盘的指示灯同时熄灭,raid控制器无响应,逻辑卷无法挂载。

“断电?”张远从座位上站起身,声音绷紧。

“不是。”陈帆盯着日志流,“最后写入是在情绪因子模块运行结束后0.8秒,之后所有io请求全部超时。这不是软件卡顿,是物理中断。”

李阳快步走来,看了一眼主屏:“主数据库没同步?”

“昨晚十点的备份完成了,但过去三小时的数据——包括‘深万科’的完整操作记录、新模型权重调整日志、还有今天凌晨抓取的国债行情——都没进保险柜硬盘。”陈帆语速平稳,但手指已在键盘上敲出残影,“移动硬盘每天只同步一次,现在差的就是这几小时。”

张远倒吸一口冷气:“三年积累的核心数据,要是丢了……”

没人接话。实验室里只剩下风扇低沉的嗡鸣。

陈帆猛地站起,几步冲到机柜前,拔掉故障阵列的电源线。“暂停所有写入任务,关闭自动备份进程。”他回头下令,“张远,去设备库翻找旧scsi转接盒,要能兼容ide接口的。李阳,准备十六进制编辑器和镜像脚本,我们得手动重建。”

“你确定要现在动手?”李阳皱眉,“万一错误操作导致剩余数据也被覆盖——”

“等不起。”陈帆打断,“常规备份机制失效了。单点备份抗不了多盘并发故障。我们现在只能靠自己拼回来。”

张远转身就跑向后间仓库。李阳打开笔记本,调出winhex工具界面,同时启动sgi工作站上的磁盘健康检测程序。

陈帆重新坐回主控台,接入备用主机,尝试识别每一块硬盘的状态。

第一块:smart信息显示大量坏道,读取延迟极高,但还能访问部分扇区。

第二块:情况类似,关键元数据区域已损坏。

第三块:完全无响应,像是电路板烧毁。

“双盘受损,一盘报废。”他低声说,“原始阵列是raid0,条带化分布没有记录,重建必须靠推演。”

李阳抬头:“你是想手工还原分布规律?”

“只能这样。”陈帆点头,“用幸存的两块盘做基准,反推原始条带大小和起始偏移。然后在新硬盘上重建raid5结构,加入奇偶校验冗余,防止再出问题。”

“可市面上的sata硬盘没法直接接这台老服务器。”李阳提醒。

“所以要用scsi转接。”陈帆目光扫过机柜角落,“我记得去年淘汰的那批设备里有台sun的工作站,拆下来还能用。”

正说着,张远抱着一个铁盒冲进来,脸上全是汗:“找到了!转接盒,还有一块同型号的二手硬盘,是从报废机拆的。”

“三块都拿来。”陈帆说,“不够的话,把测试用的ide盘也清空腾出来。”

十分钟后,新的存储链路搭好。三块替换硬盘接入系统,陈帆开始逐一对比原始盘的扇区分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凌晨一点十七分,第一轮条带化模拟完成。他反复校验扇区对齐与奇偶位一致性,发现初始设定的64kb条带大小会导致数据错位。改用32kb后,读取匹配度提升到71%。

“继续调。”他说,“必须让所有数据块能正确重组。”

李阳在一旁用脚本将可读扇区逐个镜像复制到新阵列,同时标记损坏区域。张远则守着温度监测表,每隔十分钟检查一次硬盘工作温度。

两点四十三分,raid5逻辑结构终于重建完毕。系统短暂识别到了一个新卷,但随即报错:文件系统头部损坏,分区无法加载。

“主数据库打不开。”李阳试了三次access连接,均失败,“mdb文件头应该是坏了。”

陈帆闭眼几秒,睁开时眼神更沉:“那就手动修。”

李阳立刻打开十六进制编辑器,导入镜像文件。屏幕满是乱码般的字符与数字组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