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64 核心成员起分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主控台的屏幕还亮着,深万科的数据流已经切换成全市场扫描界面。黄色预警框在中央闪烁,bvp指数刚跃升到89%,成交量陡增三倍。

陈帆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有立刻操作。他看了眼右侧副屏,波动率曲线仍在爬升,节奏稳定得像是某种预设程序的输出结果。

“这票和刚才那只走势太像了。”张远的声音从后方传来,“买盘试探性补位,卖档高频撤单——手法一模一样。”

李阳站在sgi工作站旁,正把刚打印出的算法测试表塞进文件夹。他抬头扫了眼主屏,说:“不是像,就是同一套操盘逻辑。主力在复制模式。”

陈帆点了下头,调出历史对比图谱。两段k线并列显示,时间轴错开七天,但价差扩张、量能堆积、挂撤频率的高度重合让它们几乎可以叠加。

“说明我们的模型捕捉到了结构性特征。”李阳语气里带着一丝笃定,“只要市场存在规律性的行为,系统就能识别。”

话音未落,周婷从会议室方向走来,手里拿着一台便携终端。她没坐下,直接将设备连上主控台投影端口。

“可如果这种‘规律’是人为制造的陷阱呢?”她说。

画面切换,一组新的数据面板弹出。左侧是新闻情感分析热力图,右侧是论坛关键词云与龙虎榜席位关联矩阵。中间一条红色曲线标注为“情绪扰动评分”,在过去十二小时内从32跳至76。

“这是我过去一个月调试的‘情绪因子’原型。”她指着其中一段,“三天前,这只st股突然涨停,传统量价模型直到第二小时才触发异动警报。而我的系统,在消息发布后十八分钟就锁定了异常热度。”

李阳皱眉:“你说的是舆情反应速度?那不等于预测能力。”

“我不是在比谁更快。”周婷转向他,“我是说,你们看到的‘规律’,可能是别人故意放出来的信号。就像刚才那只蓝筹股,表面看是标准压盘吸筹,但如果背后根本没有建仓意图,只是在诱导程序化交易跟风砸盘呢?”

机房安静了一瞬。

陈帆盯着主屏上的bvp曲线。它依然坚挺地上扬,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但他想起昨夜复盘时的一处细节:深万科冲高前五分钟,本地财经论坛出现大量匿名帖,统一口径唱多,发布时间间隔精确到秒。

当时他以为是巧合。

“你认为刚才的操作,其实是在被牵着走?”他问。

“至少存在这个可能。”周婷点头,“量化模型依赖历史路径,但市场里有些人,专门研究怎么欺骗这类系统。他们知道哪些指标会触发自动响应,于是提前布好诱饵。”

李阳冷笑一声:“所以你要我们放弃数据,去猜人心?那你这套东西凭什么可信?靠几篇帖子的情绪打分?”

“我不需要你相信。”周婷平静回应,“但我有回测证据。过去三个月,五只突发涨停股,传统模型平均滞后1.8天,我的模型提前0.7天发出预警。误差范围可控,置信度达81%。”

她调出一份报告摘要,投在大屏左侧。图表清晰列出每次预警时间点与实际异动之间的差值,误差分布集中在负值区间——意味着多数情况下,它确实走在了价格变动之前。

李阳盯着看了几秒,忽然道:“这些数据源你能保证干净?论坛爬虫有没有掺入水军噪音?情感分析用的是哪家词库?权重怎么分配的?”

“全部开源可查。”周婷打开代码仓库链接,“你可以审计每一层处理逻辑。”

“问题是,”李阳声音抬高,“我们现在跑的是实盘策略!每一个新增变量都会增加系统复杂度,一旦引入错误关联,整个风控链条就会崩塌。你让我接受一个黑箱式的‘感觉评分’?”

“它不是感觉。”周婷眼神没闪,“它是对非结构化信息的结构化提炼。你们用成交量判断资金动向,我用舆论流向推测预期变化——本质都是间接推演。”

两人视线撞在一起,谁都没退。

张远想开口,却被陈帆抬手止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