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时已是傍晚。
院里灶火重新点起,骨汤又上了锅。
柳氏一边择葱一边叹气,“肉要紧,鸡蛋也得添,不然一百碗怎么撑?”
孟鸢心里盘算着:肉三斤,皮子至少得一千张,骨头要新鲜,最好是筒骨。
“娘,明儿你去跟王屠户说,腿骨、脊骨都要留给咱。多了也要,别嫌麻烦。”
“行。”柳氏利落应下。
周临安把书袋放下,主动搬来案板,“嫂子,我来擀皮。”
他虽然笨手生,但力气足,擀面杖压得稳。面皮一张张摊开,薄厚还不算离谱。
孟鸢看在眼里,心里轻轻一松:至少有人能分担。
馅料备到半夜,月亮挂在屋脊上。
猪肉的腥味被葱姜水压下去,胡椒一点点提了鲜,拌到最后,香气已经扑鼻。
孟鸢揉着酸胀的手腕,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真能卖得掉一百碗么?若是卖不掉呢?人气值会不会扣?
可转念一想,白天东巷口那队伍,西街那阵势,她心里又亮起来。
“明天。”她轻声说,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灶火。
柳氏正把最后一把葱洗净,听见她的喃喃,抬头道:“什么明天?”
孟鸢扯了个笑,“明天,我们要更忙。”
天还没亮透,院里已经忙开了。
案板上一层薄粉,馄饨皮叠得整整齐齐。柳氏挑灯熬夜没合眼,困得直打呵欠,手还是不停,把葱切成细末,拌进馅里。
“嫂子,这么多,真能卖出去吗?”
周玉明扒在桌边,看着一盆白生生的皮,眼睛都直了。
孟鸢抿了口凉茶,笑:“卖不掉?你就等着瞧吧。”
她心里也不是没打鼓,可系统的任务悬在那儿,不拼也得拼。
辰初一到,东巷口。
馅饼照例出炉,油香扑面。
短短半个时辰,篓子见底。
人群嚷嚷:“明午西街比馄饨,咱得去瞧热闹!”
孟鸢一边收摊,一边心里默数——二十碗算是垫底了,剩下八十碗,得留到午时西街。
午时,西街口。
红布横幅又挂了出来,“顺兴馄饨,味压全镇”。
掌柜早早站在那儿,眼神阴沉。
孟鸢推着小车一到,围观的百姓立刻炸开了锅:
“来了来了!”
“这小寡妇真敢应擂。”
“昨天吃过她家饼,味正,今儿非得试试馄饨不可!”
她利索起锅,骨汤咕嘟咕嘟翻腾,胡椒味暖得人直打喷嚏。
第一勺馅下去,馄饨皮在汤里翻滚,三息就漂起来,晶亮亮的。
孟鸢先把一碗递给前排的老人,“趁热。”
老人小心翼翼喝了一口,呼了口气,眼睛一下亮了:“顺口,不腻,真鲜!”
小孙子嚷嚷着要,捞起一只塞嘴里,烫得直蹦跶,却死死不肯吐出来。
人群笑翻,纷纷伸手掏钱,“给我来一碗!”
“我两碗,带回去给媳妇尝!”
“快点啊,别光顾着聊天!”
铜板叮当往下掉,孟鸢手里一刻不停。
柳氏在旁边盛汤,周玉明扯着嗓子吆喝:“热乎馄饨咧!一碗三文,汤鲜皮薄馅大!”
嗓门大得连街尾都听得清清楚楚。
人气涌上来,碗数一点点往上攀。
二十碗,三十碗,四十碗……
顺兴掌柜看得脸都绿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