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三百五十九章 动了地主的奶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于是,这个玩了一辈子钱的老狐狸。

在被刘启逼到绝境之后,终于爆发出了他惊人的金融天赋。

他向元老院,提出了两个堪称是划时代的方案。

是发行“军工特种债券”。

这种债券,是用未来十年的铁路运输收益和港口征税作为抵押物的。

公告发到全国各地,面向所有富商和地主,号召大家踊跃认购。

凡是买下这些债券的,无需担心利润低。

每年收的利息都远高于市面上钱庄的标准。

已购债券的人,还能在之后的铁路与港口工程项目中,拿到有限的优先承包资格。

方案一经公开,回应之热烈远超预期。

商界那些眼光灵敏的人纷纷下场,敏锐捕捉到藏在其中的利益空间。

有人押上积攒多年的银两,有人忙着打听内幕消息。

甚至有人纠集令嗅觉最敏锐的同伴一起疯抢这种新鲜事物——所谓的“债券”。

仅仅过了一个月,苏勋便筹集到了足够让一国之君都为之一惊的巨额资金。

他的一步棋,则是着手创办“共和国国家商业银行”。

这家银行的资产基础是国库里的黄金与白银。

发行取名“华元”的纸币,与实物金银等价兑换。

一纸新规也紧跟出台:今后,大笔买卖和缴税活动都只能用“华元”结算。

用纸币替代金银,让所有人都很难一下子接受。

毕竟,那时大家认的还是金银,纸的便签子怎么看都不踏实。

苏勋并没打算在口水仗上浪费时间。

他牢牢抓住财政总长的职权。

索性把一批债券换的银两,全数兑成崭新的“华元”。

再用这批纸币,结算工厂、工程队的货款和薪水。

这样一来,但凡想挣钱的,必须接受纸币,否则就收不到报酬。

这些人拿到手后,还能随时去国家商业银行把纸币换回金银。

这一层由国家担保信用的背书,不出几个月就让大家的担心慢慢消退。

纸币和银行卡流通那一套,在最初的不习惯过后,很快就在全国普及起来。

短时间内,一个高效运转,国家能够调控的新金融系统就建立了。

它像心脏一样,不断把新鲜的现金血液泵进共和国庞大的战时机器。

元老院那几位总长兜里揣着各种内政文件,焦头烂额地应付日常。

遥远的下溪村,刘启另有打算,他的视野落在更深远的未来。

国家要想真正强盛,靠的可绝不仅是大炮军舰和金库数字。

控制住粮食产出和基层秩序,这些,看似慢板,实则关系千钧。

大争乱世已然近在眼前,谁把握住粮食分配,谁就有了战争的主动权。

想到这个,他就拿出后世那些广被验证的办法。

在全国推行“乡约里甲仓储”改革。

整个体系的设计分为三个关键部分:

首先是在各地村庄里推行改良版的“乡约”体系。

每个村由老资格、受人敬重的长者主持,组成民间自治的小团体。

他们主抓乡里小事的调解,解释和督查国家政策,还负责盯住乡官不胡来。

这一套相当于在官僚架构外,多出一层自治的基层网络。

中央政府自下而上绝了后顾之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