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的起义,在一时的煊赫后,开始乱于内部的争权夺利,各自为战,逐渐为团练和清军分割,蚕食。
清军和乡绅团练则憋着口气,一股脑儿的,不择手段的报复着之前的挫折和损失。
一片腥风血雨。
更遑论康熙早已将镇压叛乱所用军费以及未来的补偿,盘算在江南地区未来的赋税之上,如今已然平乱,自然是加强汲取,以弥补国帑损耗。
至于康熙五十一年所说的永不加赋?
那时候他怎么知道之后就各地频频造反?军费不够用了他能怎么办?
再说了,谁说不加赋税就没有别的办法刮银子的?
康熙当然不会主动这样说,胤禵的好八哥也不会这样说,但知情识趣的手底下人捧上来钱财的时候,他们会闭上眼睛,欣然笑纳。
战乱后,原本至少表面富饶的江南,繁华落尽。
百姓们受苦受难,流离失所,士绅们除了几句嘉奖,亦损失了很多资产。
康熙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手段平定了江南,看似保全了财赋重磅地,实则民间的民生却更加一塌糊涂。
西北,因抽调兵力入关平叛,防务空虚,早已臣服的准噶尔部残余势力开始蠢蠢欲动,小规模的摩擦劫掠日渐频繁,边关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来。
苗疆,官府借“协饷平乱”之名加倍征敛,终于激起了新一轮的土司叛乱和苗民抗税斗争,山峦之中,烽烟再起。
天灾伴着***,黄河决口的噩耗尚未处理妥当,几个省份又爆发了蝗灾。
流民队伍再次壮大,其中夹杂着从江南逃难而来的白莲教残部,他们如同点点火星,不时点燃小规模的抢粮暴动。
虽然很快就被当地绿营和团练扑灭,但按下葫芦浮起瓢,让地方官员疲于奔命。
就连京中也因加派和物价飞涨而人心浮动。
康熙看着各地“匪患渐平”却又“此起彼伏”的奏报,只觉得太阳穴突突地跳着疼,不得不灌了几口浓浓的参汤,继续埋头处理,试图为大清修补这些疮孔。
这些小型的暴动,造反,仿佛星火燎原一般,总是扑不灭,这些愚昧百姓的反抗意识,也比从前更加大胆。
毕竟在关外,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关外的殷灵毓,甚至还没有亲自南下,但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面旗帜,让所有活不下去的人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紫禁城,毓庆宫。
胤礽坐在椅子上看书,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只是书页已经很久未曾翻动了。
自从被囚禁在这里,他所能获得外界消息的途径少之又少,但哪怕如此,关外华夏起义军和江南白莲教的消息,他依旧有所耳闻。
窗棂将天光分割成细碎的条状,落在他苍白虚弱的脸上,于是他眯起眼睛往后退了退,随后就那样静静地坐着,仿佛要与浓稠的阴影融为一体。
扭曲的快意,无力的悲凉,还有一丝牵挂的酸楚,在胤礽心中纠结不休。
半晌才低哑的笑了一声。
“……拆东墙,补西墙。”
“汗阿玛,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