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河西进奏院
杨国忠的爷爷,跟杨玉环的爷爷,这是亲兄弟,实际上算是近亲了。
但是杨国忠和杨玉环姐妹几个的关系,不算很好,因为他们真正相处,
还是从杨玉环亲爹死后,从川蜀返回蒲州,才开始正经接触。
但是他跟杨绛的关系特别好,以前因为李瑁在十王宅,杨国忠需要避嫌,如今既然出来了,所以今年年关的时候,李瑁家里,也开始收到杨国忠从川蜀送来的礼物。
他们这一支弘农杨,喜欢去川蜀发展,因为在那边的人脉不错,哦对了,杨国忠眼下还叫杨钊。
他其实还有一个很牛逼的舅舅,不过他那五个舅舅,全部死于神龙政变。
李瑁穿越过来之后,便一直默许杨绛与杨钊之间频繁的书信往来,亲戚嘛,不联系等于不是亲戚。
因为李瑁知道,只要杨玉环册封的事情改变不了,那麽杨国忠的冒头,
也是无法阻止的事情。
这个人太会盘算,今年写给杨绛的信,几乎都在询问关于杨玉环的事情。
说明人家已经开始在做准备了,与其被别人举荐上来,不如自己落个人情。
这个人,是为李林甫准备的,基哥眼下一直在拔高李林甫的权势,但是将来总有一天会给李林甫准备一口棺材。
但是基哥又不能让人觉得他性情凉薄,不念旧情,所以需要借别人之手,来达成他的目的。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鞭尸李林甫的,是杨国忠。
「你说的这个人,是谁?」李隆基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其实是看向李瑁的。
而李瑁则表现出一脸无辜的样子,我不知道啊,他提前没跟我提过啊?
高力士见到李瑁那副表情,也是撇了撇嘴,我用屁股想,也知道是你出的主意,要不然盖嘉运能知道贵妃娘家的事情?
盖嘉运恭敬的回答道:
「此人名叫杨钊,眼下在川蜀任新都县尉,曾经是剑南节帅府的屯田官,臣的河西也需要这样的人才,所以奏请圣人,将此人调至河西。」
李隆基呵呵一笑,看向贵妃,道:
「朕倒是听你提起过,是不是那个不学无术,嗜酒好赌的杨大郎?」
杨玉环一脸歉意的点头道:
「就是他,臣妾的娘家兄弟,笨的笨,直的直,好不容易有一个聪明的,还是个放荡无行之人,不过嘛...:..不学无术倒是谈不上,他的父亲终究是进士出身,所以杨钊自小学业尚可,臣妾听说,他在前年的吏部大考中,成绩优异,才被提拔为新都县尉的,可见他在川蜀还是做了一些事情。」
杨玉环现在也是非常急切的希望自己娘家能有几个冒头的,好在身后给她撑门面,杨话不行,胆子太小,干什麽都瞻前顾后。
眼下全都指望杨玉瑶在外面操持,但毕竟是个妇,她能做什麽呢?
所以她看似在贬低杨国忠,实际上是夸奖。
李隆基点了点头,道:
「聪慧能干,就值得一用,至于那些陋习,自有人帮太真调教。」
说罢,李隆基看向盖嘉运道:
「这个人,贵妃可就托付给你了,好好鞭策,他要是敢在河西乱来,不必看贵妃的脸面,该怎麽处置就怎麽处置。」
这只是一句漂亮话而已,盖嘉运不会去调教,而是挂起来当个吉祥物。
他明白李为什麽会给他这样的建议,这个人的任命,等于是贵妃放在河西的一个耳目,那麽他盖嘉运在河西究竟都干了些什麽,杨钊自然会上报。
贵妃又是谁的耳目呢?自然是圣人,这样就等于盖嘉运与皇帝之间,重新建立联系,那个中间人,就是杨钊。
所以当李瑁提出来的时候,盖嘉运眼晴都没眨一下,非常痛快的就同意了,因为这真的是一个高招。
圣人对他放心,他才能重返河西。
很显然,圣人既然答应杨钊的调任,他多半是可以回去的。
从头到尾,李隆基都没有询问过李瑁任何事情,到最后,也没有单独留下李瑁问话。
因为不方便,你让人家盖嘉运先走,将李瑁留下,人家会怎麽想?
所以啊,只能是找机会再问。
虽然李隆基非常急切的想要劈头盖脸好好的骂一顿自己这个儿子。
等到盖嘉运与李瑁离开之后,李隆基沉声道:
「那个奴婢是怎麽说的?」
高力士赶忙道:
「十八郎改变心意,是与盖嘉运外出狩猎回来开始的,据程元振禀报,
十八郎应该是有过动手的念头,但为何作罢,他猜测应是畏惧河西虎狼健儿,怕事成之后,无法脱身。」
李隆基皱眉道:
「他是亲王,又是朕亲封的使持节,河西那些人,敢动他?」
『河西的情形,与咱们想像中的似乎不一样,」高力士道;
「程元振认为,盖嘉运在河西威望太高,其魔下之骄兵悍将,皆以他马首是瞻,没有敢逆之人,这与陇右还不一样,皇甫惟明在陇右顾忌太多,
做不到一言堂,奴婢看来,十八郎的选择是稳妥的,盖嘉运越是这样,越不好拿下,是不是应该慢慢来?一步步安插咱们的人,削弱其对河西的掌控,
才是上策。」
李隆基点了点头:
「这次看起来,盖嘉运倒是学会妥协了,朝廷对李光弼和安重璋的任命,他应下了,如今又主动奏请杨钊去河西,看样子都是受十八郎影响,他担任河西节度使,还不足三年,怎麽能将河西变成一块铁板呢?」
藩镇节度,三年一换,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盖嘉运这种情况,盖嘉运任职河西,其实才两年。
高力士叹息一声,解释道:
「先是安西,后是陇右,现在是河西,都是西北藩镇,彼此间联系本就紧密,盖嘉运迁任河西之后,将他的老部下全都带过来了,所以才能在河西得心应手,夫蒙灵察如今已经是安西节度使,但仍对盖嘉运这个老上司颇为畏惧,此人在西北威望太盛,今后调任,不能再去西北了。」
「朕没有位置给他,」李隆基冷哼道:
「那是朕的河西,他在河西搞成这副样子,是没将朕放在眼里,自以为姿态放低些,言语卑微些,拍朕的马屁,朕就能上他的当?」
高力士问道:「那这次,是否还让他回去?」
李隆基双目一眯,道:
「人家既然敢来,就算准了朕不会留人,让他在长安待一段时间,到时候从哪来回哪去,呵呵,火烧伏俟城不就是想告诉朕,河西离开他不行吗?
朕给他表功,调任盖擎回长安,去李林甫的左领军卫,你立即派人去办,让他们父子俩在长安团圆。」
高力士愣道:「盖擎眼下坐镇祁连城,吐蕃随时有可能泄恨报复,这个时候调走,不合适吧?」
「他调走,赤水军该轮到谁节制?」李隆基冷笑道。
高力士想了想:
「盖嘉运这个节制赤水军事不在,副使盖擎若是调走,自然就轮到李光弼,但是他根基不稳,临危受命,怕不是会出事啊。」
李隆基顿时怒道:「能出多大事?再大也不过是丢了祁连城而已,比起整个河西,算得了什麽?」
高力士无奈一笑,不再劝了。
也是,圣人在乎的是整个河西不能脱离朝廷掌控,为此就算丢几座城也无关紧要。
而且也只有趁着盖嘉运在京,才能将盖擎给调回来。
那是长子,需要回来做人质。
李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满身疲惫。
洗漱过后,他很想安安静静睡一觉,但是杨玉瑶那个话痨来了,崂叻叻说个没完。
「我已经派人告诉达奚盈盈你回来了,你有时间了去一趟平康坊,她可是常念着你,」几个女人就围坐在屋内,中间点了一盏灯,没一个舍得离开的。
韦妮儿听到杨玉瑶这麽一说,立即瞪了对方一眼。
因为郭淑不乐意李在外找女人。
其实大家都不乐意。
因为当下没有很好的避孕手段,在外有了私生子会很麻烦,再者,也怕染病啊。
达奚盈盈不管是不是处女,但是她生活的那个环境,没人会将她当良家女对待。
「你瞪我干什麽?」杨玉瑶朝韦妮儿道:
「人家近来可没少给咱们送东西,我还指望她出钱帮你们扩充宅院呢。
郭淑心里一阵唉声叹息,自从她怀孕之后,对府上的事情便不再管了,
以至于如今乱糟糟的,已经快脱离管控了。
她提前并不知道杨玉瑶去接触宋家,等她知道的时候,事情都已经谈成了。
至于怎麽谈成的,人家杨玉瑶不肯说,越是不说,越说明手段不光彩。
「七万贯,连宅子带家居,全都有了,」杨玉瑶继续表功,朝着床上的李瑁道:
「毕竟是宰相门庭,那边的家具我都看过了,跟新的没有区别,都是好料子做成的,钱你不用出,都包在我身上。」
李瑁忍不住转过身来:
「这麽财大气粗?我走了没多久啊,你的钱都是从哪来的?」
韦妮儿无奈的摇了摇头,替杨玉瑶解释道:
「长安首富现在可是三娘的马前卒,如今长安用的琉璃,全都出自三娘这里,已经供不应求了,她哪来的钱?不过都是人家的定金而已。」
杨玉环册封,对长安的整个形势有看极大的影响。
弘农杨家主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杨洄和杨慎矜现在正干仗呢。
如今的长安,无论宫廷用料,还是私人宅院,眼下都找上了王元宝,这老小子的生意又起来了。
但是王元宝很聪明,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杨玉瑶,所以乾脆让人家入了股,坐等分红就行了。
李瑁也没有睡意了,乾脆裹着被子坐起来。
十月份的长安,还没有八月份的西北冷,但是他今天身体很不舒服一路返京,紧赶慢赶,李瑁无疑是非常疲惫的。
身体又不是铁打的,去了一趟西北本就水土不服,骤然返回长安,身体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他今晚就没有吃饭,郭淑吩咐后厨做了一些调理脾胃的粥菜,李瑁没吃几口就给吐了。
反倒是杨玉瑶派人熬制的一碗六神汤,喝下去小腹暖暖的,很舒服。
杨玉瑶发觉李瑁在喝完六神汤之后,精神好了很多,一脸欣慰道:
「我这个可不是什麽偏方,我们河东人的脾胃都不太好,所以常用辣蓼丶青蒿丶苍耳草丶赤小豆丶苦杏仁丶麦麸捣成粉末,酸酵而成。」
酸酵(fajiao)就是发酵,古代要带酉字旁,酉在古代的就是酒的意思,因为最早的发酵技术就是源自于酒。
「你这又是哪来的歪门邪说?」杨绛忍不住道:
「能不能不要乱说,河东怎麽就脾胃不好了?这个还分地方吗?」
杨玉瑶切了一声,道:「懒得跟你解释。」
说罢,她又看向李瑁:
「昨天我们都商量好了,这几天陆陆续续就会搬去杨话的新宅,给你腾开地方,叨扰数月,二叔三叔他们也是颇觉歉意,但是我跟他们说了,十八郎不是外人,用不着不好意思。」
李瑁点了点头:
「自然不必见外,我今日也是身体不适,若不然,定要与他们饮一场的,你呢,你也要搬走吗?」
杨玉瑶闻言幽幽一叹,偷瞄了郭淑一眼,道:
「其实我是舍不得的,已经在你这里住习惯了,但常住总是影响不好,
我那宅子还需晾一晾气味,要比他们晚一些再搬走。」
杨话宅和杨玉瑶的宅子,都在宣阳坊,原本那边已经没地方了。
估摸看是杨玉环吹了枕边风,高力土出面硬是劝走了几家,将杨卉丶杨筱都给安顿进去了。
历史上,宣阳坊在长安被称为五杨坊,就是因为这里面住着虢国夫人,
韩国夫人丶秦国夫人丶杨话丶杨。
一开始是没有算杨国忠的,因为基哥册封贵妃亲族,这叫推恩,推恩是要看亲戚远近的。
后来杨国忠起来了,也于宣阳里连构甲第,上木被缔绣,栋宇之盛,两都莫比,与虢国夫人府同于坊里,两宅相连,昼会夜集,无复礼度。
杨国忠站起来了,正好杨话又挂了,一增一减还是五个,所以仍叫五杨坊。
眼下的宣阳坊,五杨已经齐了,也就是有了这个先例,让一向心思敏锐的杨玉瑶察觉到,他们家可以在长安横着走。
于是她便动了主意,去找宋升,让宋升去劝他大哥宋复,从安兴坊搬出去。
今天当着李瑁的面,她是怎麽去劝人家的,也都一五一十的说了。
其实很简单,拿杨玉环压人。
李瑁听罢后叹息一声:
「本无这个必要,何必强求呢?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我真不觉得小宅子住着,有什麽不习惯。」
「不行!」杨玉瑶断然道:
「我可是听说了,十王宅里的那些亲王们,眼下对你的意见可不小,他们都盼着你过的不好才能舒心顺意,咱们既然出来了,就要好好的过,过给所有人看,我们家亏欠你,别人还不了,我来还。」
李瑁哭笑不得,三娘绝对是仗义的,这一点没的说,在女人里面这种性格非常少见,从朋友角度来说,人家真没什麽好挑剔的,绝对靠谱的亲友。
难怪人家眼下在长安这麽吃得开,这样的性格确实讨喜。
韦妮儿也跟看附和道:
「既然宋升也同意了,宅子的价格,他们也不吃亏,咱们便拆了院墙,
扩充王宅,夫君眼下觉得够用,那是还没有子嗣,等到四娘添丁,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那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届时,你就知道够不够用了。」
在大唐,嫡子虽然小时候养在母亲这边,但是一生下来,就要给人家准备宅院的,尤其是嫡长子,规格一点不能小。
比如眼下的百孙院,正常来说,十三四岁才会独立寝居,但是百孙院里面不少皇孙,五六岁就搬进去了。
对于扩充宅院,郭淑其实也是认可的,但是她不愿意让杨玉瑶出钱,事关脸面,我们家又不是掏不起这个钱?
所以她私下里已经将购买宅子的钱都准备好了,就等李瑁回来点头,便会给人家宋复送过去。
李瑁也没什麽好说的了,等到明天身体恢复一些,去见见宋升,免得人家以为他们以势压人。
毕竟人家也是一个政治小团体的成员,开元贤相子弟集团,有鸿胪少卿魏珏,太仆少卿宋升,军器少监陆泛,还有殿内少监杜孝友。
像这种中立派系,也是不能得罪的。
盖嘉运来到长安,住哪呢?
河西进奏院,就在崇仁坊,他暂时还不会回家,因为要理清楚进奏院这两年来的帐目。
「季广琛自从跟着隋王进了长安,人便没了踪影,进奏院肯定是不敢回来了,」首席幕僚陆冷哼道:
「便宜了这个王八蛋。」
妹夫崔升淡淡道:
「隋王打过招呼,让咱们不要再找这个人的麻烦,由他去吧,这次我们带来的人不少,尽快将进奏院这帮吃乾饭的蠢货们全都换掉,吃着河西的饭,砸了河西锅,这样的人一个都不能用。」
进奏院有七十多号人,算是河西的编制,不算朝廷的,吃的俸禄全都是来自河西。
除了这些人之外,日常帮忙处理事务的还有一百多号人,多是聘用长安本地人土,没有更换的必要,因为还用得着他们。
进奏院,毕竟相当于大区驻京办事处,职能非常复杂,并不是只有名义上向朝廷呈递本镇表文,向本镇及时报告朝廷及其他各镇情况,以及传达朝廷诏令丶文。
实际上,还放高利贷,还有非常庞大的其它产业。
别的不说,河西多马,一部分被盖嘉运按照流程送进去牧场,私下扣留的那部分,便会用来结交权贵或是贩卖高价。
这两年来,全都让季广琛吃肥了。
刚才盖嘉运查了过往帐目,四百五十匹高昌马去向不明,明摆着被人家季广琛私用了。
如果对方没有背叛自己,盖嘉运绝不会计较,因为他这个人特别护短,
对属下的不法行为一直都是持包庇纵容态度,所以才会这麽得人心。
但是现在,肯定是恨的咬牙切齿,花了河西这麽多经费,养出一个白眼狼。
「从库里挑最好的宝物,一半老夫亲自进献给贵妃,另一半,给隋王送去,」盖嘉运坐在大堂内,翻看着厚厚的帐簿,沉声道:
「这次带来的高昌马,挑出五十匹,明天去一趟平康坊。」
陆一愣:「五十匹是不是太少了?」
盖嘉运笑道:
「送贵妃和隋王大方一些,这是心意,送李林甫,这是哭穷。」
「我明白了,」陆会心一笑,确实,不能让他知道咱们有钱。
凉州的两大贡品,是白绫和葡萄酒,白绫就是一种白色丝绸,凉州所产亮入白雪,柔如月光,贵族们最喜欢,但是产量很少,所以在长安轻易买不到。
事实上,凉州能搞到的好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河西走廊的中心,能被西域商人带进长安的,凉州都有,关卡嘛。
盖嘉运相比于皇甫惟明,很少哭穷,是因为河西确实比陇右有钱,大唐对外贸易的河西走廊,陇右只能沾一点点光,大头都在河西。
所以陆问道:「那麽该怎麽个大方法呢?」
季光琛再贪,他也不敢对进奏院的府库大动,不然盖嘉运将来不找他麻烦,李林甫也会找。
钱多遭贼惦记嘛。
进奏院有一项功能,本就是花钱结交权贵,以便探听各路消息,所以府库里面都是适合送礼的好东西。
盖嘉运沉吟一阵后,道:
「来的路上,隋王跟我提过,贵妃的娘家会得势,但也没想到是这麽个得势法,进奏院在长安这块地,当年都是费了不少功夫才批下来,人家一家都住进了宣阳坊,北靠平康,东邻东市,多好的地方啊。」
接着,他沉吟片刻后:
「初至长安,正是缺少用度的时候,给贵妃的娘家也准备一些礼物,多多益善吧,不要让人家觉得咱们小气。」
「有数了,我会准备周全,」陆坊点了点头。
盖嘉运这次来长安,带着的都是心腹,吃过季广琛的亏,实在是怕了。
而他在长安,也有好朋友,只不过这个好朋友,眼下实在有些窝囊。
年轻时候在陇右的同僚,牛仙客。
他们俩是当年王君的左膀右臂。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