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服务业
兜里揣着一百块钱出去吃饭,那你就吃一百以内的饭,不要超标,因为一旦超标,你结不了帐。
朝廷究竟会给皇甫惟明的后勤提供多大的支持,眼下谁都说不清楚,包括李林甫自己。
而李就是要给皇甫惟明提个醒,尽可能的降低战事的激烈程度,将这次争端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打的太大,后方无法给你提供支援,更不要指望盖嘉运。
石堡城如果丢了,跟盖嘉运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
你们是雇佣兵,已经不是府兵了,这是历史上一种非常靠不住的军事体制,只认钱。
历史上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郭子仪率领回丶西域丶安西之众十五万,
在长安与叛军展开决战,事前,当时已经登基的唐肃宗李亨亲口承诺:
克城之日,土地丶士庶归唐,金帛丶子女皆归回,
回当时的军队在攻克长安之后,已经准备抢劫,被李亨的儿子李豫制止,但是,唐军抢劫了....
没办法,安西军队也是雇佣兵,打下长安没有好处,人家会继续跟着你去打洛阳?
至于打下洛阳之后更惨,《旧唐书·回传》记载「初,回至东京,以贼平,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皆登圣善寺及白马寺二阁以避之。回纵火焚二阁,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朔方军及郭英义丶鱼朝恩等军不能禁暴,与回纵掠坊市及汝丶郑等州,比屋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或有衣经者.::::
瞧见打劫是谁了吧?朔方军丶郭英又丶鱼朝恩等等。
他们也没有办法啊,大唐朝廷与军方就是这麽一种畸形关系,以至于安史之乱结束后,趁乱而起的各地军阀实质上已经脱离朝廷控制,为大唐最终的灭亡拉开帷幕。
「他怎麽好好关心起陇右的事情了?是不是太闲了?」
太子李绍在少阳院见到去而复返的贺知章,心知有事,于是两人在一静室密语,李绍才得以知晓,李瑁竟然跳到这个程度,都已经惦记起边军了?
贺知章沉声道:
「臣以为,隋王的焦虑并非无的放矢,皇甫惟明这一次是真的怕了,其信上内容,对于吐蕃这次调兵之惧意,已经非常明显,可见战事一起,恐规模不小,如果河西盖嘉运不能提供有效协防,陇右一旦丢城失地,哥奴必有办法罢免皇甫,这对太子是不利的。」
「惧意?孤怎麽没看出惧意?贺监你怎麽也危言耸听了?」李绍皱眉道。
贺知章摇了摇头:
「他惧怕的不是吐蕃,而是朝堂,哥奴如今与东宫交恶,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太子在外,有王忠嗣与皇甫两人镇抚藩镇,眼下哥奴还不敢对王忠嗣下手,但是皇甫的根基全在您这,他要是出了事,与我们而言,损失将何其之大?」
李绍听罢,内心也不免生出一丝惶恐,眼下的长安局势复杂,老爹不喜自己,几乎是完全挂在脸上的,以至于很多重臣都不敢与他有牵连。
以前的废太子瑛,好岁还有张九龄这个首相在朝堂上硬保,自己呢?首相李林甫巴不得他完蛋。
他在朝堂上完全没有硬实力的盟友,哪天老爹想换他了,连个帮忙说话的人恐怕都无。
也就是高力士了,至于贺知章,分量不足。
「那派遣一个杜弘渐,又能有多大作用呢?」李绍已经动摇了。
贺知章道:
「隋王是这麽说的,杜希望原为陇右节度使,如今屈居皇甫之下,两人之间的合作态势,恐有不协调之处,杜鸿渐与杜希望是同族,可以起到一些缓和作用,再者,隋王认定主攻方向是在石堡城一带,所以希望皇甫惟明将兵力集中在石堡城附近,传信不方便,最好是由杜鸿渐在皇甫身边,时时警示。」
石堡城做为陇右与吐蕃之间的战略重心,其实不只是因为这一座城,而是周边很大一片区域的整个防守体系。
石堡城西南,有大莫门城丶宛秀城丶百谷城丶树墩城,这些城池曾经被吐蕃占据,但眼下都在唐军手里,一旦双方开打,这些城池最终会落在谁手里,取决于石堡城是谁的。
谁占据石堡城,就可以对这些城池具有控制优势,而控制这片区域,就能阻挡吐蕃东进。
这条吐蕃的进攻路线,可不是随便选的,因为黄河就是从这里流过去的,冲刷出很多峡谷河道,便于行军,过了石堡城之后,地势渐低,因为黄河的存在,滋养着两岸土地,沃野遍地,也更加适宜耕种畜牧,所以吐蕃人喜欢走这条路。
李绍还是不解道:
「这理由站不住脚啊,难道皇甫不知道石堡城有多重要?用得着十八郎来提醒?还派个人去?怎麽?监视呢?」
贺知章道:
「他的初衷,是不希望陇右有失,陇右有失,皇甫就会出事,臣也曾经疑惑,太子受损,隋王应是乐见的,但他为什麽反其道而行之呢?是不是太子妃与他的那次见面,对他有所改变。」
李绍皱眉道:
「应该不至于吧?想要这小子对孤服服帖帖,哪有这麽快?」
说看,李绍突然一愣,拍额道:
「孤想明白了。」
贺知章愣道:「何意?」
李绍笑道:
「十八郎这是投名状,杜鸿渐能不能去陇右,他不关心,皇甫会不会出事,他也不关心,他只是藉机讨好孤而已,太子妃刚刚去过一趟隋王宅,还备了厚礼,他这是投桃报李,想要孤知道,他愿意为孤分担忧愁。」
「是这样吗?」贺知章有些迷糊。
李绍笑道:
「一个不出长安的亲王,哪来的闲心操心边疆的事情?你瞧瞧十王宅,
哪个在意陇右的战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谈资罢了,十八郎也不例外。」
他这麽一解释,贺知章觉得似乎挺有道理:
「不管怎麽说,隋王这次应该没有什麽坏心思,那杜鸿渐的安排?」
「让他去!」李绍眼下心情大好:
「十八郎一番好心,孤总得接着不是?不必通过吏部了,孤写一封信给皇甫,算是节师自行辟易,杜鸿渐随时可以动身西行,去了也没有丝毫用处,他也不能左右皇甫,但却可以让孤成全十八郎此番亲近之举。」
贺知章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行,信我来写,石堡城方向还需谨慎,敌军若见我防备充足,未必会选择主攻这里。」
「善!」李绍微笑点头。
「我去不了陇右,也不熟悉当地情况,」
李瑁在收到太子的消息后,已经着手安排杜鸿渐离京了,他给对方准备了一些钱粮马匹,让其多带点随从:
「你只需告诉皇甫,吃了败仗,他就得完蛋,别指望朝廷能给他多大支持,盖嘉运也指望不上。」
杜鸿渐叹息道:「那他岂不是要难死?」
没办法啊,谁让眼下的陇右节度使是他呢?历史上盖嘉运丢了石堡城之后,立即就被罢官了,罢官之后是死是活,连史书都没有记载。
而且这场战事,史书的记载仅仅是寥寥几笔,李瑁也不清楚,如果他能知道更多,或许会帮上大忙,但他知道的唯一信息,就是吐蕃这次会出动四十万大军。
主攻方向并不是石堡城,而是更为西北方向的安人军防区,击垮安人军之后,绕了一个弯,才拿下的石堡城。
这个信息,李瑁没有透露给贺知章,只告诉杜鸿渐一个人,因为太子必然会让皇甫防着点杜鸿渐,而杜鸿渐真正的作用,其实是左右杜希望的想法。
杜希望手里也有兵马,只要他认可杜鸿渐,很可能会改变战局。
至于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发展,吐番以安人军方向为突破口,那是老天爷说了算,李瑁又不是神仙,他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他没有给杜鸿渐送行,而是任由其低调离开长安。
如今杜鸿渐身上不止有王府幕职,还有一个基哥批准了的有金吾卫录事参军事,如果将来能够立功,升迁会非常快。
「你让他跑陇右做什麽?你不知道那边快打起来了吗?」
杜鸿渐离开的事情,李瑁刻意让杨玉瑶知道,因为这小寡妇眼下比杨绛入宫还随意,宫里呆的久了,什麽大事都知道,毕竟人家总是能见到基哥。
而基哥跟高力士谈话的时候,是不避讳杨氏姐妹的。
李瑁眼下就在安顿杨玉瑶的朝阳院,而对方正在整理家当:
「跟了我这麽久,我总得给人家谋个前程,危崖弯弓,方显英雄,陇右的形势是恶劣了点,但机遇也更多。」
杨玉瑶忙出一身汗,起身叉腰道:
「我蒲州的家当一直在往长安运送,先暂时存放在你这里,等我的宅子建好了,再搬走。」
李瑁笑道:「你想存多久都可以。,
「别!」杨玉瑶撇了撇嘴道:
「我担心你家那位也给我一把火给烧了。
李瑁哈哈大笑,杨玉瑶也跟着大笑。
片刻后,杨玉瑶收敛笑容,目光看向李瑁,表情真挚道:
「你呀,就是吃亏在太老实了,我们家对不住你,今后在宫里,我肯定会帮你说好话的,咱们终究是亲戚。」
李瑁呵呵一笑。
杨玉瑶叹息一声,越发怜悯,走过来抓起李瑁的手,轻轻拍了拍:
「苦了你了。」
李瑁一脸嫌弃的甩开她:「你才苦。」
严迪和严希庄两人,同时来王府报到,前者是开元十四年丙寅科状元及第,所以官职较高,出任王府东阁祭酒,后者是明经士,担任王府司马。
这是卢奂定的,没经过李瑁同意。
两人在长干府T√
官署住下。
眼下的官署不像从前那麽凄凉,从前就住了郭幼明一个人,现在可热闹了。
在大唐,有地位的人身边,都会带着随从,也就是伺候他们的下人奴仆,虽然内地没有兵荒马乱,但是拦路抢劫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为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了。
严迪在来京的路上,就遇到三次打劫的,好在身边三五个奴仆都是狠人,手里也有家伙,才保他一路平安抵达京师。
不然一个状元死在强盗手里,实在是令人嘘。
官署大堂内,李瑁介绍大家互相认识,就连高尚,也从皇城赶来,参加这场只缺了杜鸿渐的隋王独资控股的集团会议。
期间,严迪绘声绘色的描述起自己路上遭遇打劫的情景,惹得大家纷纷大笑。
这个人四十三岁,模样端正,虽然考中状元多少沾了严挺之的光,但没有真本事,也过不去李隆基那一关,因为状元是皇帝亲点的。
首要条件,就是诗赋,次要颜值,才干排在最后。
这与武则天时期的进士排序有些出入,武则天是首重才干,其次诗赋,
再次颜值。
这就是体现出了两位皇帝当政的区别,一个重视进士,一个不重视。
严迪是一个特别能叭叭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且说话特别逗,他的随从都佩戴着横刀。
事实上,横刀在民间,是非常普及的,区别只是在于材质罢了。
官方制式刀,是军器监出品,其质量肯定是没的说,民间横刀来源就广泛了,也无法禁止。
而且价格不贵。
《唐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估案》记载了横刀的品种和价格:
「镔横刀壹口石铰:上直钱两千五百文,次两千文,下一千八百文:
钢横刀壹口白铁铰:上直钱九百文,次八百文,下七百文。」
请注意,只是刀身,不含刀鞘刀柄,这两样装饰,便宜的是真便宜,贵的真没谱。
《唐律疏议》规定:私有禁兵器:谓甲丶警丶矛丶稍丶具装等,依令私家不合有;注云:谓非弓丶箭丶刀丶丶短矛者,此上五事,私家听有。
所以说,有钱人的家里,都具备一定的武装力量,越有钱,武装力量越强,但是遇到正规军也得歌菜。
因为你可以拥有的五种兵器,对上正规军拥有的兵器,不堪一击。
众人与严迪调侃一阵后,李瑁将目光看向严希庄:
「听说你还有个哥哥?现于何处任职?」
严希庄的年龄不大,三十三岁,不过这个岁数的明经土,朝廷几乎不会将他当回事。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两科虽然都是科举当中的大科,但是进士现在是遥遥领先,将明经都甩的没影了。
严希庄是非常有礼貌的,每逢李昌问话,都会起身回答:
「回隋王,兄在平卢兵马使安禄山帐下效力,没有职位。」
李瑁好奇道:「他没有考明经吗?」
严希庄笑道:「没有,阿兄说他才堪不足,一定考不上,就不浪费盘资了。」
这小子没参加过科举?那对朝廷的仇恨都是哪来的?单纯就是个愤青?
李瑁点了点头:「人各有志。」
王府的薪资事宜,是郭幼明在处理,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李瑁的属官都有一份额外的工资,这是李瑁给的。
多少也都不一,看官职而定。
目前来说,武庆最高,严武次之,接下里是裴迪丶严迪丶杜鸿渐....,
李塌心里大致算了算帐,便觉一阵发愁,钱丶钱丶钱,我得搞钱啊。
韩庄死没死,李瑁根本就不知道,可见消息的保密程度之高。
但是基哥说了,这件事情了结了。
既然李瑁的任务宣告结束,那麽可以猜到,韩庄铁定是挂了。
为了确定一下,李瑁还专门让王卓去了一趟高力士家里打听,这才知道韩庄上个月就被弄死了,两个在外地的儿子也因贪腐之罪,被判死罪,执行者,是被派出去巡查河北的御史中丞张利贞。
达奚盈盈在南曲的僻静小宅,如今一个宦官都没有了。
他们去了哪里,达奚盈盈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宫里来人将他们叫走的,
但是宫里的人没有动她。
所以她比李瑁更早猜到,韩庄完蛋了,
「都说狡兔三窟,除了这里,你还有没有其它居所?」
李唱在颜令宾的引路下,来到了达奚盈盈的小宅确实是小宅,院子小,几座房子也小,但装饰之物却是满满当当,被周边高耸的楼阁簇拥在其中,像是首都高楼大厦中间夹的四合院。
达奚盈盈笑道:「隋王言而有信,奴家对你的印象大有改观。」
她是在说,韩庄的这桩案子当中,李瑁顺利将她给摘出去了。
「谁让你姓达奚呢?」李瑁大大方方道:
「再说了,是你检举的嘛,非但无过,还有功呢。」
达奚氏,源自于鲜卑族拓跋部,也就是北魏皇室拓跋姓。
在大唐,不是谁都可以给人做养子养女的,首要条件就是你得是同族,
如果不是,才会赐姓,前者居多,后者很少。
达奚盈盈究竟与达奚珣是什麽关系呢?答案是叔侄关系,这是裴耀卿查到的。
「南曲的酒楼妓所,「一共有多少家?」李瑁看向对方,笑问道。
明白,你找我要钱来了,达奚盈盈笑道:
「七十三家,每日流水过千贯,本小利微的买卖,比不得隋王的食邑。
一李瑁并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大唐的商业,坐地户的利润一般是很微薄的,真正赚钱的是搞运输的,也就是二道贩子,像王元宝那类的。
南边的货卖到北边,这才值钱。
像妓院这一类的,真正落在都知手里的,是小头,因为她们这里不是制造业,而是服务业,什麽都需要进货,比如酒食,家具丶绢帛丶器物等等,
包括艺伎丶乐使丶妓女本身。
还得各方打点,比如金吾卫,县衙,京兆府等等。
还要交租金,别以为宅子是老钨的,哪个老钨能在平康坊置办的起宅子?这都是勋贵们祖传的产业。
妓女还需养护,不是天天都接客,顶级的名妓,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接一次,只陪你奏乐唱歌丶吟诗作画。
南曲最出名的就在于,人家这里的妓女主要不是以接客为主,而是乐舞,人家走的是高端路线,自然吸引来的都是高端客户。
乐舞也不是天生就会的,你得培训吧?左右教坊很多人都接这个活儿。
所以说,南曲这里的买卖,挣多少先不说,开支非常巨大。
「抛开本金,你去年赚了多少?」李瑁问道。
达奚盈盈笑了笑:「隋王真想知道?你可不要失望啊?」
李瑁撇了撇嘴:「你不骗我就行。」
达奚盈盈在脑中回忆一番,道:
『我这边全部算下来,折成钱,也就是七千贯左右。
「这麽少?」李瑁愣道。
达奚盈盈只觉李瑁表情特别有趣,忍不住掩袖笑道:
「我可是早早就给您提过醒的,那麽隋王信不信呢?」
李瑁皱眉沉吟片刻,异道:
「利润这麽低吗?」
达奚盈盈摇头道:
「也不算低吧,只不过是落在我手里的就这麽点,隋王不是也清楚吗,
我只是南曲的一个招牌,大头可不在我这里,我赚的不过是一些辛苦费罢了。」
李瑁点了点头:!「你要是这麽说,我倒也能够理解,还指望着从你身上赚钱呢,没曾想比我还穷。」
「哈哈.::
达奚盈盈顿时被逗笑了,花枝乱颤,好一阵后才笑道:
「您就别跟我哭穷了,你可是当年的寿王,贞顺皇后长子,您能穷到哪去呢?」
跟对方打交道,李塌无需太过正经,笑看打趣道:
「今时不同往日,人嘛,总有走下坡路的时候,苍蝇腿也是肉,这样吧,每年你给我交五千贯,剩下的也够你过日子了。」
「哈哈.....:」达奚盈盈一愣,顿时失笑,她已经忘记仪态,笑的眉毛跟眼睛都拧在一块了。
她越来越觉得,对方是一个极为风趣的人,此番见面,与上次截然不同,让她觉得非常轻松随意。
我还是喜欢跟这样的隋王打交道「全给你又何妨呢?我平日的花销本就在公帐,只要你不催缴我在金吾卫的欠款,」达奚盈盈笑的都流眼泪的。
你的笑点可真低,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这麽不吃逗?李瑁挑眉道:
「那可不行,本金我能给你拖着,利息你得照付。」
达奚盈盈一愣:「你要怎麽算利息?」
「借了十四万,每年的利息自然就是十四万,」李瑁双手一摊,笑道:
「那不是我的钱,我也做不了主啊。』
达奚盈盈耸了耸肩:
「这我得跟上面商量商量,钱是我借的,但不是我花的。」
李瑁点了点头:「你不说我也知道。」
这时候,一名女婢走过来,在达奚盈盈耳边小声低语几句。
「劳烦隋王躲屏风后面,」达奚盈盈指了指屋内角落的屏风,笑道:
「也是巧了,年关刚过,便有东家来收租子了,你在旁偷听,便知我管着南曲,日子过的有多艰难。」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