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章 放下戒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此时的陈朝阳,并没有闲着。

他心里十分清楚,对于我军来说,华北地区的广大乡村就像一片陌生的领域,这种情况和当年他随军出关时如出一辙。

在东北三省,我军同样面临着群众基础薄弱的难题,乡亲们对我军知之甚少,充满了戒备与疑惑。

作为政工出身的干部,发动群众、建立信任正是他的工作范畴。

战士们也深知与乡亲们打成一片的重要性,他一进村,就立刻开始巡访慰问村中的孤寡老人。

陈朝阳随军带来了华北局下发的部分粮草,按照定量,一一送到老人们手中,送去温暖与关怀。

眼看着天色渐晚,陈朝阳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便决定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汇演。

这些年来,他在军中得了个“军中之花”的外号,这“花”字,指的自然是他妙笔生花的本事。

他凭借着对后世红歌的记忆,将一首首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歌曲谱写下来,这些歌曲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更是激发乡亲们的爱国情怀。

“陈二牛。”

“到!”

“立刻集合老二营的同志们,来祠堂台戏集合。”陈朝阳果断下令。

他刚刚在张家保村转了一圈,发现这个村子规模不小,不止一百多户人家。

村中心的祠堂前有一个戏台,戏台前面是宽敞的晒谷场,正是举办活动的好地方。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老二营的同志们便迅速集合完毕。陈朝阳的这个卫戍团,正是以老二营为底子扩编而来的,这些老战士们对陈朝阳的指令执行得十分迅速,对即将要演唱的红歌也早已烂熟于心。

从天津出发前,他特意从后勤处调来了部分乐器。这些乐器都是从敌军缴获来的,那些伪军倒也懂得享受,打仗的时候还带着乐团。

别的作战部队看不上这些东西,可陈朝阳却如获至宝,将乐器连同会演奏的人员一起调到了自己麾下,一同奔赴昌平。

他深知,在某些时候,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远比真刀真枪更有力量。

晒谷场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除了负责巡逻的战士和后勤炊事班正在忙碌做饭的同志们,其余战士们都有序地来到了这里。

乡亲们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紧张害怕,数小时间,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与众不同。

哪里有当兵的会主动帮老百姓劈柴挑水?可眼前的这些战士们不仅做了,还做得心甘情愿。

这份真诚,让乡亲们放下了心中的戒备,纷纷好奇地围拢过来。',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