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章 查探地形,严阵以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根本不存在复仇一说。

说不定还寿终正寝了。

倒是跟他同名同姓的季汉名将马忠,在夷陵战后有高光表现。

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总之,这位江东马忠既然有能力擒获关羽父子。

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沅有孙兮澧有马,思关平兮不敢言

不过,救不了关平。

不代表麋威就无所作为。

跟潘濬学万人敌后,麋威受其影响,特别注重对战场地形的勘察。

正好身边还有习宏、詹思服这些熟悉本地的军吏。

于是在驻防之余,不忘让众人帮他梳理周边地理。

而这一梳理,他还真的有所发现。

“二三子且看此地!”

麋威指着地图上一处丘陵地带,面有疑色。

“西侧丘陵虽不算高,却也足够崎岖,可以为后靠。”

“东侧虽无大河,但水洼泥潭不计其数,也堪为前护。”

“如此有前有后之地,足以立下一个容纳数千人的稳妥营盘。”

“更关键的是,这里同样在澧水西南岸,距离潘璋当前水寨不过二三十里。”

詹思服跟随麋威日久,很快理解他的意思。

同样疑惑起来:

“对啊,明明背后不远就有一处稳妥之地,为何潘璋偏偏要前出到无险可守的澧水河畔,临河立寨呢?”

“就不怕廖主薄绕行上下游偷渡,直接掀了他的水寨?”

两人一时莫名其妙。

倒是习宏在此地驻守了一段时间,一看就知怎么回事:

“这是为了便于扼住河道!”

“敌军自洞庭东岸跨湖来攻,又沿沅、澧二水西行进军。”

“此后运输辎重也好,利用复杂河网分割我军也罢,都离不开舟船的便利。”

“所以比起靠山,敌将更倾向于倚河,以便发挥其水师优势。”

麋威顿时了然。

北人乘马,南人驾船。

为将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本该如此。

于是一时也无更多言语。

……

得益于后勤供应无阻,廖化很快完成渡河作战的准备。

麋威提前一晚得到军令。

翌日一早,全军分批用过朝食,一分为二。

一千正卒跟从麋威登船,从澹口驶出澧水主干。

然后在河中摆开船阵,立盾架弩,直面下游敌军方向。

严阵以待。

余下辅兵则交由习宏指挥,依托东北岸上的营垒策应河中。

也是严阵以待。

至于詹思服等蛮骑,则一如既往驰骋于岸边,或传递军令、或维持通信。

严阵以待的并不止麋威这一边。

沅水的孙桓暂时看不清。

但澧水下游的马忠部,也是早早朝食,便往沙口方向集结,布阵。

麋威还看到一种名为“斗舰”的中型战船。

船上设有女墙,高三尺,士兵无须举盾就有掩护。

相比麋威这边的轻舟走舸之流,威猛多了。

看样子,马忠也接到了潘璋的命令。

就是不知这道命令是让他们逆流而攻,还是继续困锁关平。

无论如何。

今日澧水之上,免不了血流漂橹。

想到这,麋威不由下意识望向船外。

潺潺流水,半清不浊。

恰好倒影出天边一抹缓缓染开的墨色。

……

墨云堪堪蔽日,天色时阴时晴。

于是廖化的脸色,也一时明暗不定。

他并不愿苛责预报天气的本地老人。

天有不测风云。

悠悠苍天,贵如天子也难测其意。

况且,到底只是密云未雨,未必有碍出兵。

而更关键的是。

此刻兵精粮足,士气昂然,恰如箭在弦上。

若此时不发,更待何时?

于是廖化抖擞精神,下令击鼓进军。

顷刻间,鼓声如雷,响彻河岸

五千正卒,分列数个严密大阵,轰然前压。

不过最先到达战场前线的,却是数屯引舟负木的辅兵。',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