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章 从行参军,出征华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若无敌情,则沿途平整道路,以备将来!”

两人躬身领命,并由关平上前接过调兵符信。

麋威心中长长松了一口气。

可算能远离江陵那群老登了!

……

翌日,两人日出(卯时)点齐兵马,然后全军用过朝食,正式开拔。

行军过程是枯燥的。

但这毕竟是麋威第一次正式从军出征。

他先前跟潘濬学了不少兵法。

但除了后勤调度积累了经验,其他都还是纸上谈兵。

眼下正好练练手。

一连四日,麋威边走边学,收获颇丰。

原来古人行军,并非简单排队前行。

而是要分成前中后三部,依照一定次序进发。

左右两边要有侧翼保护。

还要派出斥候前出侦查。

其中走在最前方的一部,称之为“导军”,又称为“道军”。

顾名思义,就是在大军前方辨认道路,引导方向。

毕竟古代没有手机导航。

想要不迷路,不绕路,不误入险地,只能靠熟悉地形的人来带路。

后世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先锋,指的就是“导军”。

导军之后的中军大部,倒确实要列队行进了。

队列之间还有鼓车发信,随时协调各部。

此外,常规行军还分为“轻行”和“重行”两种模式。

所谓轻行,就是士兵们将笨重的甲胄长兵放在辎重车上,以较为轻松的姿态行走。

如此行军速度最快,在平地能日行五十里。

但代价是一旦遇到敌情,士兵还得花时间穿戴武装,无法立即投入作战。

而这次东出华容,本质是一次武装侦查行动。

需要随时防备敌军来犯。

所以关平采取的是“重行”的方式。

也即让士兵们穿戴整齐,时刻备战。

这样行军,士兵负担重,只能日行三十里左右。

而从江陵到华容,直线距离百余里。

沿着曲折的夏水通道进军,还要多二三十里。

所以行军四日后,距离华容就剩半日脚程了。

……

这日午后,麋威正带着潘秘和一群辅兵勘察附近的夏水河道

前方忽有斥候来报。

一支打着“孙”字旗号,约莫两三千规模的军队正在攻打华容县城。

敌将正是孙权麾下的武卫都尉孙桓。

关平闻报,第一时间找到麋威,惊叹不已:

“麋君莫不是神人,竟被你猜中了!”

麋威心中同样有些吃惊。

却不是惊讶孙桓真来了华容。

而是说,既然历史已经改变,战局已经不同。

那在这个节骨眼上,孙权就算不敢全力死磕江陵;

至少也该尝试发挥自己水军优势,溯江西上阻击刘备的益州援军吧?

怎么反而分兵来偷一处边角小城?

这会不会太鼠目寸光了些?

虽然他心里总骂江东鼠辈。

但那是鄙视其人品。

不至于因此轻视敌人的能力。

然而敌情如火,容不得他多想。

关平很快有了决断。

他自领骑兵先行一步去华容救援。

而麋威则暂代他执掌金鼓旗帜,一边遣人往江陵报信,一边督步军随后跟上,确保天黑前能汇合。

麋威立即收敛多余思绪。

要打仗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