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章 潘秘献策,因地制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你今日特意登门献策,想必是有所求。念在潘师的份上,我能帮则帮。”

潘秘闻言,拱手一拜到地,道:

“秘不才,略有些识记方面的才能,故自荐为中郎书佐。还望中郎不嫌我笨手笨脚!”

潘秘要来给我当书佐?

麋威微微吃惊。

所谓书佐,就是个私人文字秘书。

并不是什么正经的吏职。

从将军府到州部、郡府、县寺都普遍存在。

以潘秘的家学出身,完全能有个更高的起点。

为什么偏偏要来自己这边当个不入流的小秘书?

麋威心中微动,道:“这是潘师的意思吧?”

“中郎明鉴!”潘秘坦然承认。

“其实泥橇之法本是我家大人想出来的。”

“只因他不便来军中,故借我之口献于中郎。”

麋威这下懂了。

潘秘其实就是潘濬给关羽交出的“质子”。

只不过直接将人交给关羽,难免担心被人下黑手。

所以绕一圈,将人交到自己这个弟子手中。

起码有人关照。

难怪那日他特意介绍潘秘跟自己认识。

老登果然还是那个老登。

对此,麋威当然是笑纳了。

他隐约记得历史上潘濬的两个儿子在东吴都做到不小的官。

其中次子潘秘尤其出色。

这是个能战未来的人才,为何不收?

……

潘秘虽然自称“泥橇”之法是他爸想出来的。

但实际施行之后,麋威发现潘秘自己其实也有不少好想法。

比如说,以泥橇拖行货物虽然能解决马车容易陷入泥地的问题。

可一旦到了水陆交界之处,依然免不了将货物来回倒运到船上的麻烦。

所以潘秘提议将船换成更简便的竹排。

在货物从泥地拖运到有水的地方时,直接连货带橇整体搬到形状平直的竹排上。

然后到了下一处陆地再整体卸下,继续拖行。

这样一来,就能免除货物来回倒运的麻烦。

极大提升运输效率。

又比如,经过数日勘察,彻底摸清从江陵北郊通往汉水边上的道路状况后。

潘秘又建议按照路途上的地形差异,在途中设置两个运输节点。

并在节点上建立临时仓库,让关平的骑兵分批驻守。

这样有两个好处。

其一是有了临时驻地,骑兵就不用日日奔波在上百里长的道路上。

又苦又累,还不一定能及时支援。

只需要分头守住其中一小段路线就够了。

真遇到敌军或贼人骚扰,也能有工事据守,足以支撑到援军到来。

其二则是,正如骑兵可以分段巡逻,役夫同样可以分段运输。

须知。

上百里路途,地形复杂。

有的适合车马,有的适合船撬。

上千个役夫,才能各异。

有人擅长赶马,有人擅长划船。

若不分青红皂白,统统都拉去跑完全程。

难免会遇到不擅长应付的场景,降低效率。

而分段之后,以临时仓库作为运输节点。

让擅长赶马的去赶马,让擅长划船的去划船。

每个人都在能力范围内做自己擅长的事。

效率自然提高。

而麋威听到潘秘这个提议之后,大喜过望之余,第一时间想到“水次仓”这个概念。

这是来自后世南北大运河漕运的一个创造性发明。

虽然大运河的水文情况更为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正是“因地制宜,分段运输,各施所长”。

“果然,每个时代都不缺聪明人。”

“无非是能够借鉴的历史经验多与少。”

麋威感叹之余,感觉自己这次真的捡到宝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