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章 再见潘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先生召弟子来,有何吩咐?”

潘濬这才开口:

“麋子仲虽然为人敦厚雅正,但素来无处理实际事务的才干,不料竟能生出一个这样的儿子。”

此言一出,麋威尚无感觉,旁边关兴已经冷哼了一声。

然后麋威才反应过来,潘濬又在对子骂父了。

这老登怎么老喜欢背后说人坏话啊?

这时潘濬从袖里掏出一卷竹简。

“昔年我师宋仲子曾为扬子云的《法言》作注,这是其中一卷。”

“你既拜入我门下,便先从这一卷学起吧。”

扬子云就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里说的那个扬雄扬子云。

是西汉后期的重量级儒家学者。

虽然他的著作并非当下士人最注重的“经”,但依然有重要的影响力。

麋威接过竹简,发现其中一条竹片正好外翻,露出一列字: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身旁再次传来关兴的冷哼声。

麋威又是慢了一拍才反应过来。

潘濬这是在讽刺他不治经学,沉迷诡诈小道,属于不务正业。

但怎么说呢?

麋威并没有觉得被讽刺到。

主要是,作为后世人他本来就对枯燥的学经不感兴趣啊。

就缺乏代入感知道吗!

昨晚他对关兴说的那番话,还真不完全是为了照顾对方情绪。

他确实认为乱世中学万人敌比学经更有意义。

这时潘濬见麋威看到他故意翻出来的字句,只是微微一顿,便从容收下。

竟无丝毫羞恼之态。

跟旁边一惊一乍的关兴可谓对比鲜明。

心中不禁微微一颤:

“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定力,怕是不好打发……”

正想着该怎么继续落子,麋威已先开口:

“观先生气色,不似抱恙,敢问先生当下所患何疾?”

弟子关心老师的病情,理所当然。

但潘濬当然不会只想到这一层。

这是想抓住我“托病避事”这一点来做文章?

或是将计就计,找人取代我在州部的位置?

潘濬一瞬间联想到很多可能性。

但他并不担心。

特别是职位被取代。

他真正的依仗,从来不是荆州治中从事这个身份。

甚至也不是刘备让他留典州事的任命。

“名望”才是。

为何郡守州牧总喜欢征辟地方名士进入门下?

为何汉代士人总喜欢通过辞让的方式来养望?

因为一个人在士林的名望才是他获取职权的基石。

而非反过来。

这一套游戏规则,大汉的士大夫已经玩了好几百年。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潘濬自然熟练。

便淡然应道:

“为师初时只是吃不下饭。”

“后来渐觉腹痛难忍,四处求医问药仍不见好转,几乎要准备丧事了。”

“幸而后来遇到一位神医,说我所病者,不在腹中,而在心头,是为‘心病’,应该在家中静养一段时日。”

“说起来,这位神医姓张……正是早前治好你的那位。”

人证物证皆备。

无暇可击。

麋威与关兴对视一眼。

似乎有些意外,有些不甘,继续追问:

“既是‘心病’,不知先生为何事烦心?”

潘濬看向关兴,冷笑而不语。

意思再明显不过:因为关羽的打压。

这就更无暇可击了。

而麋威似乎放弃了继续试探,客套了两句便与关兴告退。

潘兴望着对方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发笑:

“终究只是初出茅庐的小儿辈……”

……

出得门来,关兴正满脸郁闷。

不料麋威猛地抓住他的手,低声道:

“关君!请你立即帮我查清楚两件事,要快!”',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