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八章:开张!降维打击的第一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清晨七点半的西门菜市场,是一天中最鲜活、最鼎沸的时刻。

空气中,弥漫着猪肉的腥气、活鱼的水气、蔬菜的土气,以及人声的烟火气,它们交织成一首独属于市井的、嘈杂而充满生命力的晨间序曲。

“五花肉!上好的五花肉!”

“大鲫鱼,活蹦乱跳的,称两条回去煨汤啊!”

“本地小青菜,甜嘞!”

摊贩们的叫卖声,如同此起彼伏的浪潮,拍打着每一个前来买菜的顾客的耳膜。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吆喝着,唯恐自己的声音被淹没,唯恐顾客的目光,从自己的摊位上溜走。

在这片喧嚣的海洋中,李谨诚的摊位,却像一个被按下了静音键的孤岛,显得格格不入。

他没有叫卖。

甚至,他都没有像其他摊贩一样,将所有的蔬菜都堆在最显眼的地方,用那鲜亮的颜色去吸引顾客。他的那辆军绿色“赤兔马”上,大部分蔬菜都还静静地躺在车斗里,只在摊位前摆出了几样样品。

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个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一盆从家里打来的、清澈见底的清水,手里拿着一把雪亮的小刀,正在不慌不忙地处理着一棵大白菜。

他的动作,专注而富有节奏感。

小刀轻轻一划,白菜根部那块带着泥土、最坚硬的部分,被精准地切了下来。接着,他熟练地剥去最外层那几片有些发黄、品相不佳的菜叶。做完这一切,他才将这棵处理过的、只剩下最精华菜心的白菜,放进清水里,仔细地冲洗掉叶片间可能藏着的泥沙。

洗净后,他将白菜放在一块干净的木板上,沥干水分,然后整齐地码放在摊位的另一边。

在他的旁边,已经处理好了一小堆土豆,个个都削去了外皮,露出了淡黄色的内里,光滑圆润,再也没有一个“麻子脸”。还有一小堆黄瓜,同样被削去了带着毛刺的外皮,显得青翠欲滴。

他这番奇怪的举动,早已吸引了周围所有摊贩的注意。

“嘿,我说老张,你看那小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隔壁卖肉的摊主,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汉子,一边“砰砰”地剁着排骨,一边朝李谨诚的方向努了努嘴。

被叫做老张的,是个卖调料的干瘦老头,他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谁知道呢?八成是脑子不清白。卖菜还帮人择干净?他知不知道,这一择一洗,一斤菜起码要掉二两秤!这不等于把钱往水里扔吗?”

“可不是嘛!”另一个卖豆腐的大婶也插嘴道,“你看他那土豆,皮削得那么干净,一斤土豆削完,能剩下七两就不错了。傻小子,真是傻到家了!我敢打赌,他今天连本钱都挣不回来!”

他们的议论声不大不小,刚好能传到李谨诚的耳朵里。但他恍若未闻,依旧专注地做着手里的活。

这些议论,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知道,在这些习惯了“一锤子买卖”、“卖毛菜”的摊贩眼中,自己的行为,无异于自断财路。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卖的,不仅仅是蔬菜,更是一种叫做“方便”和“时间”的附加价值。

这,就是降维打击的第一层:产品思维的碾压。

很快,李谨诚的摊位前,又多了一块用硬纸板做成的简易招牌,上面用清秀而有力的钢笔字,写着两行字:

“家家福净菜”

“干净、方便,回家直接下锅!”

做完这一切,他又从车斗的角落里,拿出了一小捆水灵灵的小葱,就那么随意地放在摊位的一角。

这下,周围的摊贩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家家福净菜?还起个名字?笑死我了!”

“你们看,他还拿了捆小葱!干嘛?难道还要买菜送葱不成?”

“这小子要是能把生意做下去,我老张的名字倒过来写!”

嘲笑声中,市场的客流高峰期,终于到来了。

穿着各色工装的工人们,拎着菜篮子的大爷大妈们,涌进了菜市场。

李谨诚的摊位,因为占据了肉铺旁的黄金位置,很快就有人围了上来。

“小伙子,你这黄瓜怎么卖?”一个大妈拿起一根处理过的黄瓜,掂了掂,问道。

“大妈,我这黄瓜,一毛六一斤。”李谨诚站起身,微笑着回答。

“什么?一毛六?”大妈的嗓门立刻高了八度,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别人的黄瓜才卖一毛三,你这怎么贵三份钱?你这小伙子,看着老实,心怎么这么黑啊!”

她这一嗓子,立刻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周围几个摊贩,都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李谨诚的笑话。

李谨诚没有慌,依旧保持着微笑,耐心地解释道:“大妈,您看,我这黄瓜,是给您削好皮、洗干净的。您买回去,不用再自己动手,直接切了就能凉拌,或者下锅炒。您买别人一斤黄瓜,削了皮,去了头尾,剩下的也就八两多。我这一毛六,算下来,跟您自己买回去处理,价格差不多的。您省了时间,省了力气,还不用自己家费水,多划算啊。”

这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大妈愣了一下,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但她节俭了一辈子,还是觉得不划算,撇了撇嘴,放下黄瓜,摇着头走了:“不划算,不划算,还是自己弄省钱。”

一连几个顾客,都是在问了价格之后,摇着头离开。

李谨诚的摊位前,渐渐冷清下来。

而旁边其他摊位,已经陆续开张,讨价还价声、称重收钱声,不绝于耳。

“我就说吧,行不通的!”卖调料的老张,得意地对他旁边的肉铺老板说,“城里人是懒,但还没懒到连菜都懒得洗的地步!贵三份钱,谁买啊!”

肉铺老板也点点头,看着李谨诚的眼神里,带上了一丝同情。

就在李谨诚陷入开张以来第一个“无人问津”的困境时,转机,终于出现了。

一个戴着眼镜,穿着白衬衫和长裙,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女教师,急匆匆地从市场入口走了过来。她左手拎着一个装满作业本的布兜,右手空着,脸上带着一丝焦急。

她显然是刚下早课,要赶在中午回家给孩子做饭。

她在肉铺前停下,迅速地买了一块肉,然后目光开始在周围的菜摊上搜寻。当她的目光扫过李谨诚的摊位时,瞬间就被那堆处理得干干净净的土豆和青椒吸引了。

“小师傅,你这菜……”她快步走了过来,指着那些削好皮的土豆问道。

“老师您好,我这是‘净菜’,都给您处理干净了,回家直接就能下锅。”李谨诚立刻迎了上去,他知道,他的“目标客户”,来了!

“价格呢?”女教师显然很关心时间。

“土豆两毛一斤,青椒两毛五。”李谨诚报出了价格。

这个价格,比市价高出了将近四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