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六章:旧货市场的赤兔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没有气馁,继续耐心地在车堆里寻觅。他又看了好几辆,不是车架的钢材太薄,就是车斗焊得偷工减料,根本无法满足他未来高强度的运输需求。

就在他快要走到市场尽头,心里盘算着是不是该去其他地方看看时,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一个巨大的铁路桥墩的阴影下,一个头发花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的老人,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他的面前,没有铺油布,只孤零零地停着一辆三轮车。

那辆三轮车,和他之前看过的所有车都不同。

它没有光鲜亮丽的油漆,车身是那种最朴实的老式军绿色,车斗的边角处,还有几块蹭掉了漆皮、露出底下钢板的痕迹。车身上落满了灰尘,看起来就像被遗弃了很久。

但李谨诚的眼睛,却瞬间亮了!

他快步走了过去。

走近了,他才看清这辆车的全貌。这辆车,比市面上常见的三轮车要大上一号,尤其是后面的车斗,是用肉眼可见的厚实钢板焊接而成,四角的焊缝,均匀而牢固,一看就是老师傅的手艺。车架的大梁,粗壮结实,上面用铆钉钉着一块已经氧化发黑的铜牌。

李谨诚蹲下身,用袖子擦去铜牌上的灰尘,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露了出来——

永久牌!

而且是永久牌里,最负盛名的“加重型”!这种车,当年是专门供给工厂、单位用来拉货的,用料扎实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在民间极难见到!

这哪里是三轮车,这简直就是三轮车里的“坦克”!

李谨诚的心,狂跳起来。他知道,自己找对地方了!

他开始仔细地验货。他检查了车架上的钢印,是原厂的,没有动过手脚。他用手用力晃动车轮,纹丝不动,说明轴承完好无损。他抬起后轮,转动脚蹬,那根粗壮的链条,在同样厚实的齿轮间,安静而顺滑地转动着,没有一丝杂音。

这辆车,除了外观旧了点,核心部件几乎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匹被灰尘掩盖了神骏的……千里马!

“老师傅,这车……卖吗?”李谨诚站起身,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抽旱烟的老人抬起眼皮,看了看这个年轻后生,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他在这里坐了一上午,问价的人不少,但都是看了看车子的破旧外观就摇着头走了,这还是第一个蹲下来仔细研究的。

“卖。”老人点了点头,声音有些沙哑,“厂里发的,跟了我十几年了。现在退休了,也用不着了,放着占地方。”

“您开个价。”李谨祝诚恳地问道。

老人磕了磕烟斗里的烟灰,想了想,伸出了八根布满老茧的手指。

“八十块。”

李谨诚听到这个价格,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他知道,这个价格,公道得不能再公道了。别说这是稀有的永久牌加重型,就是一辆普通的二手三轮,品相好点的也要这个价。老师傅显然不是生意人,只是想给自己的老伙计,找个识货的新主人。

“好!”李谨诚没有一丝犹豫,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讨价还价。他直接从口袋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数出八张“大团结”,双手递了过去。

“老师傅,八十块,我买了。谢谢您!”

老人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此爽快,连价都不还。他接过钱,反复看了看,又看了看李谨诚,浑浊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赞许和欣慰。

“你是个识货的。”老人站起身,从旁边的工具包里,拿出一个打气筒和一把锈迹斑斑但看起来很结实的链条锁,塞到李谨诚手里,“这个,也拿去吧。以后,就让它跟着你好好干。”

“谢谢您!”李谨诚郑重地接过,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推着这辆承载着他未来希望的“赤兔马”,在旧货市场无数或羡慕、或嫉妒、或不解的目光中,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

当他骑着这辆军绿色的“巨无霸”回到家属院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轰动。

李大山听到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当他看到那辆三轮车时,眼睛瞬间就直了。作为一名老钳工,他对钢材和机械的敏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他走上前,没说话,只是学着儿子的样子,敲了敲车斗的钢板,听了听那沉闷厚重的回响。他又看了看那粗壮的大梁和扎实的焊点,最后,他用手转了转轮子,感受着那顺滑无声的轴承。

良久,他抬起头,看着儿子,从牙缝里,挤出了三个字:

“好东西。”

这三个字,比任何长篇大论的夸奖,分量都重。这是李大山,第一次对自己儿子的“事业”,给予了正面的、发自内心的肯定。

那一晚,李谨诚没有看书,也没有早早睡下。

他把他的“赤兔马”推到楼下的空地上,用抹布仔仔细细地擦拭了一遍,将十几年的灰尘抹去,露出了那身虽不鲜亮、却充满力量感的军绿色。他又从父亲那里找来了机油,给链条和轴承做了保养。

一切准备就绪。

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静静停在月光下的“赤兔马”,它就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兽,安静地蛰伏着,等待着黎明的号角。

李谨诚拿出了那台老旧的闹钟,将指针,一圈一圈地,拨到了凌晨三点三十分的位置。

清脆的上弦声,在寂静的夜里,如同战前最后的鼓点。

万事俱备。

他的第一场战役,即将打响。',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