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仙朝鹰犬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章 九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连山信敢承诺屈会长儿子今年能考上白鹿洞书院,是有原因的——他去过白鹿洞书院,见过出题的夫子,已经拿到今年白鹿洞书院的考题了。

谁让他有金手指呢。

有挂不用神经病。

他并没有把进入白鹿洞书院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孔宁远身上。

但能被保送进去,他一定不考。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被保送的才是真厉害,光会考试有什么用?

哪怕是相对纯洁的书院,也一定会讲背景。

孔宁远现在是他的背景,而他给屈会长传达的意思也很明显,他愿意当屈家的背景。

屈会长当然愿意接受这种局面。

连山信真要是在吹牛,他有一百种办法报复。但连山信只要说的是真的,他也有一百种姿势跪舔。

等就行了。

连山信把屈会长驯的服服帖帖,这种表现贺妙君和连山景澄都看在眼里,两人全都刷新了对自己儿子的认知。

连山景澄反省道:“咱儿子不随我,他还真不是盲目自信。”

贺妙君大有深意的看了连山景澄一眼,故意道:“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咱儿子这么厉害,相公你不会也有什么隐藏的秘密吧?你会不会和咱儿子一样深藏不露?”

连山景澄笑出声来:“夫人说笑了,我要真有那么厉害,当初就不会靠你开这家医馆了。反倒是夫人,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我看小信全都是随你。”

贺妙君摇头道:“我家道中落了,连祖上财产都没保住。小信可不能随我,随我就完蛋了。现在看,儿子比咱俩强多了。”

“是啊,恩威并施,俨然上位者手段。小信,还真是一个混官场的天才。”连山景澄有些感慨。

贺妙君吐槽道:“说的你混过官场一样,小信再有手段,也还年轻,不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唉,儿大不由娘,我去给小信准备衣物。”

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一般都会选择住宿,节省时间,多用功学习,以及培养自己脱离家庭独立生存的能力。

书院就是小朝廷,小武林。进书院,大家是奔着前程去的。妈宝男,自然会被鄙视。

贺妙君虽然不想儿子离开自己,但一定会优先为连山信考虑。

连山景澄也是一样。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表现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

背着贺妙君,连山景澄偷偷塞给连山信一包金叶子。

“金子?不是银子?”

连山信瞬间对父亲肃然起敬:“爹,我还以为你没藏私房钱,我错了,你胆子真大啊,竟然能藏这么多。要是我娘知道,你会被灭口的。”

一包碎银子也就罢了,一包金叶子,这私房钱有点太多了。

所以连山景澄也很心虚:“儿子,这是你爹我这二十年全部的积蓄,千万别让你娘知道。白鹿洞书院的学生非富即贵,你去那儿如果表现的太寒酸,会被瞧不起的。越是年龄小越容易攀比,你别省着花,要是钱不够,爹就去找屈会长要。”

连山信给父亲竖了一根大拇指:“找屈会长要可还行,爹,你放心,要是我娘知道,我就说这是我找屈会长要的。”

“好儿子,爹没白疼你。”

连山景澄放心下来。

“儿子,你察言观色为人处世从小就成熟,我就不教你了。我只提醒你一点,孔宁远只是白鹿七子之一,在白鹿洞书院和江州城算是一个人物,但绝不是顶尖人物,不能把所有的底气都寄托在他身上。屈家不算什么,不要因为拿捏了屈会长,就小觑天下英雄。”

连山信点头:“父亲放心,我心里有数,会尽力与人为善的。”

“那就好,白鹿洞书院内部的事情我也不了解,你自己多用心,主要还是用心读书。这天下间的大道理,都在圣人书里。”

当父母的,似乎都希望孩子好好读书。

连山信自然不会反驳,但他内心并不以为意。圣人的书是拿来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他需要的不是圣人书,而是白鹿洞书院给他背书。前世清北毕业的学生,天生就被高看一眼。在大禹也是一样,四大书院出来的学生,同样天生被高看一眼。

不过连山信很快就意识到,想获得第一桶金,哪怕开挂,都比想象中的更难。

……

三天后。

本是白鹿洞书院正式纳新的日子。

孔宁远再次来到了回春堂,亲自来接连山信去白鹿洞书院。

“贤弟,令尊呢?我先拜见一下他们,再带你去书院。”

孔宁远是奔着和连山信长久处的,所以对连山信的父母表现的十分尊重。

连山信无奈摇头:“我娘查了下这些年白鹿洞书院学生的伤残数量,被吓病了,不希望我进白鹿洞书院。我爹也不想我冒险,还要照顾我娘,今天他们都不准备送我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白鹿洞书院这些年学生的伤残率接近一成了,这还是在书院内的伤残率,离开了书院不计入统计。

这个数字连山信也没想到,武道的残酷和争斗他现在确实还没有切身体会。

贺妙君更无法接受,在和连山景澄又劝说了一次连山信无果后,又怕又气,直接病倒了。

幸好没有大问题,不然连山信会很有负罪感。

听到连山信这样说,孔宁远表示理解。

“我当年被举荐进书院时,家母也很担忧。书院虽然是青云之梯,但确实要拿命去攀。资质不够,加入书院是祸非福。贤弟,你要重新考虑一下吗?”

孔宁远的问题,让连山信疑惑的看向了他。

“孔大哥,你不是随遇而安的性子啊,是出了什么问题吗?”

能接受连山信“让梨”的主意,就说明了孔宁远根本不甘平淡,他和连山信是一路人,所以不应该劝连山信的。

除非出了意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