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6章 海外王国,擒贼擒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三月初,来自太平洋的海风徐徐吹拂着岸边的椰子树,而海边的渔民却没有心思享受这一刻的闲适。

因为一支陌生的船队正在沿着南美洲的海岸沿线北进,这一支船队,便是奉命前来探寻新大陆的郑和船队。

自从去年十月份驶离非洲西南海岸之后,船队就沿着朱高燨标注的海图航道越过了大西洋,进入了美洲。

此时,距离他们离开大明,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长时间的海风吹拂,让郑和与李成军不知脱了多少层皮。

他们的肤色从黄色便成了麦色,又成了现在的浅咖啡色,但长时间的旅程,并没有改变他们坚毅的神情。

因为这一路的西进可谓困难重重,出发之时,郑和与李成军的船队一共有上百艘船,六千余人。

可跨越大西洋之后,死伤却达到三分之一,这不是航道不够准确,而是他们没有摸清楚海上的风向和气候。

在各种因素的掺杂,船队遭遇了生死存亡的危机,有风暴,有粮食短缺,也有疾病。

但这一切,并没有让他们忘记他们的任务,寻找一个遥远位于黄金洲南端的巨大帝国。

可当他们抵达这里,才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印加帝国,有的只是一连串的土著部落。

其中最大的一支,位于南美洲西岸中段的库斯科,是一个名叫塔万廷苏尤的巨大王国。

由于语不通,郑和等人并不知道这个王国的具体规模如何,但他们知道,对方的肤色和南亚百姓颇为相近,整个国家还处于一种原始状态。

至少一路行来,他们没有见过任何一支覆盖盔甲的军队,也没有见过任何骑兵,似乎这个地方的人类,还不会驯化马匹。

对此,郑和显得有些迷茫,他不知道朱棣让他们探寻这样一个极西之地的地方到底有什么目的。

毕竟,这些地方在他看来,就和吕宋、勃泥等地差不多,大明来到这种地方,除了探寻新大陆之外,又有什么利益?

不过郑和终究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和航海家,虽然不知道朱棣的目的,可他还是派出了使者,尝试和这些印第安人联络。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船队里面的语专家初步学会了此地的印第安语,并且和一个部落达成了友好交流。

在这个部落的带领下,他们方才知道,原来北方塔万廷苏尤王国,就是朱高燨口中的印加帝国。

印加二字,即是印第安语中王国的意思,其部族崇尚太阳,自从宋朝时期建立王国之后,便相继对外扩张。

如今整个印加王国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三百万,其国土沿着安第斯高耸的山脉延伸,足足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而此时,印加王国的王名叫迈塔?卡帕克,其人自称为太阳神的后裔,并且在不断兼并周边的部落,势力范围极为庞大。

且这个国家拥有大量高产作物,无论是玉米、土豆还是番薯、木瓜、南瓜都是其经济作物。

大量的梯田和高产作物,使得这个国家极其富饶,百姓的税收压力远远不上东方的大明朝。

在探清楚这一切之后,郑和似乎意识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眼见此地如此富饶,他便寻来了李成军道:

“如今我等已至这黄金洲南部,按上喻此次我等前来,便是为探清楚这黄金洲各地情况,以便来日再至。”

“但这印加一地路途遥远,纵使如今建交,也难以维持,眼下我等补给已经快损耗完毕,不知是当继续北上,还是换路行之?”

实际上到了现在,他们的船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不仅成功绕过了好望角,还穿越了重重大洋进入了新大陆。

这一切已经完美的完成了朱棣探寻道路的要求,接下来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准备征服这样一个远方的大帝国。

按理来说,征服印加应该下一次航行的任务,也即是他们返程之后,朱棣才会正式派遣军队前来。

最开始,郑和也是这个想法,但现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航行之后,郑和发现朱棣这个想法有些难以实现!

因为往返新大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比如现在,他们用了一年半的事件才抵达南北洲,即便沿路上风浪平静,也需要一年多时间返回。

换而之,来回一趟需要接近三年时间,三年的时间,足够改变太多的事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国力。

而征服印加之后,是劫掠一番,还是在此地扎根?如果是单纯劫掠一番的话,如此长途远航,来回六年所消耗的钱财和人力,是无法估量的,也许得不偿失。

如果是想要在这里扎根的话,那南美洲几乎没有可以扎根的地方,因为安第斯山脉太过漫长,根据当地土人提供的消息,安第斯以东到处都是湿地丛林,也难以扎根。

故此,郑和便思考他们现在或许应该选择一下接下来该如何选择,是继续北上,寻找一片可以扎根的土地,还是就此返回,将这里的消息告知朱棣。

面对郑和的问话,李成军自然而然就想起了临行之前朱高燨对他说的话,忙道:“之前来时琼王殿下曾交与我一锦囊,说来到此地之后,便可拆开一看!”

“今日我等已至此地,这印加王国近在眼前,或可拆之一看!”说罢,他便进入船舱,寻找到了压在箱底下的锦囊。

这一个锦囊伴随着他一年多的行程,初时他总是随身携带,可经过几次风浪之后,他便将其放在了船舱之中。

此时取出锦囊,他便打开一看,却见里面装着一张小纸条,上方写着八个小字:“远交近攻,擒贼擒王,先取其城,再灭其国。”

见得此状,他一时难明其中之意,便将这纸条拿到了郑和面前,郑和取了一看,便沉声道:“若是如此,咱家知矣!我等似不用北上,便击这印加之地,在此建立根基即可。”

李成军一听此,自是皱眉道:“话虽如此,可这印加幅员辽阔,人口百万,驻军听说都有四五万,我等不过三四千人,且为疲惫之师,如何破城?”

可他一说罢,郑和便笑道:“贤弟只知琼王与锦囊,却不知琼王语中深意,破敌之法便在这锦囊之中。”

“虽说这王国幅员辽阔,人口军力众多,可沿路观之,此间兵马不甚精锐,武器无非远不及我军!”

“我等自有铠甲覆盖,又兼手上有琼州火器,只需出其不意,敌军恐怕难是我等对手。”

“关键就在于擒贼擒王一句,若是我等直接进攻此地,那自是难以得手,可若是我等借助使者之名,邀得那印加王一见,将其擒获,则敌军投鼠忌器,正可一败!”

李成军听得这话,却又问道:“可现在我军远来,又与此间国度语不通,平白无故,如何得见那印加王?”

“此事易尔,我自有办法!”郑和当即就道:“可隐去兵马,假装朝拜,面见其王,趁机擒之,一旦得手,兵马尽出,如此里应外合,何愁印加不败?”

李成军听罢,当即允诺,随之二人便分头行事,由李成军带领大军停在海上,郑和则是通过此地部落联系印加的朝廷,选出十数马匹,准备以大明使者之名入城建交。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