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5章 公司与银行,发财的机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六月,初暑一过,天气变得逐渐炎热,随着暑气上升,大明的变法似乎已经步入了正轨。

前期朱高燨规划的一共有三个大方向,一则经济,二则军事,三则教育,三个方向齐头并进,力图改革大明当前的状况。

这其中,最先行动的便是军事,除了演练新军之外,在应天府内,两个特殊的机构已经悄然建立。

这两个机构名为公司,一种大明前所未有的组织形式,由朱高燨领衔,琼州方面出了十几个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便开始组建。

这些专家没有官方的身份,但挂着琼王府的名头,以高薪资,总是能吸纳不少人才的。

这些人有不少原本退休的都察院、钦天监的官吏,这些官吏或许不善于人情世故,但是通达于计算与审计。

两个公司刚一建立,便有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投入其中,在朱高燨的示意下,公司除了招募人手之外,也开始对外收购各种物资,开始大规模的商业采购行为。

一则是大明商贸远航公司,购买了大量商船,采购各种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东南地区的商贸活跃。

另一个大明矿业开发公司,则负责购买东南一地的粮食,负责运往广州一地,供给远征军的粮食消耗。

两大公司的不同行为,是源于两个公司的使命不同,比如商贸远航公司的使命,就是在此次下西洋之际,赚取高额利润,同时向外扩张,谋求在印度洋以西建立分公司,用以下次货物流转。

这个使命注定了商贸远航公司必须拥有非官方最大规模的船队,能独立来往于印度洋和大明。

至于大明矿业开发公司,其使命则是纯粹的资助大明军队扩张,以此换取矿产开发权。

而这个出发点,则导致大明矿业开发公司除了购买粮草之外,不能有太大动作,必须等到攻下吕宋之后,再行招募人手。

如此两大公司的建立,除了资助军事之外,自然也成功调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力,使得大量商人涌入。

这些商人有些是来自南方的商人,但也有不少是从顺天府、河南等地南下而来,准备分一杯羹。

在此基础上,大明银行的建立也就有了现实基础,背靠琼州这个巨大的资本,价值数百万贯的金银被运进了银行里面。

初期,银行的业务就是负责帮助商人储蓄,另外发放和兑换两个币种,一种是大明新钞,一种是琼州纸币。

与大明宝钞不同,这个两个币种都是发放又可以回收,且都有准备金,作为银行的信用凭证。

许是因为大明宝钞的影响太过恶劣,商人对这两个币种持观望态度,在银行建立一个月之后,也没有外部商人投入资金。

更多的都是来自于琼州和两广地区的商人,因为大明新钞就算了,琼州纸币却是在琼州已经发行了多年。

这些商人或许信不过朝廷,但绝对信任朱高燨,在变法没有开始之前,就有大量的地主会将资产移到琼州保值。

也是因此,眼下大明银行提供兑换琼州纸币的服务,便让这群南方来的客商愿意将金银寄存在银行之中。

但这寄存业务自然不符合银行的利益,于是来自琼州第一人银行行长齐康,便开始让麾下业务员出去跑贷款。

前期的审核极为宽松,然则肯来贷款的商人却没有多少,只有少数来自南方的商人愿意贷款。

直到一个叫周逸尘的浙江商人到来,他以浙江十多家琉璃行为抵押,向大明银行贷款了十万贯投入茶叶的购买中。

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直接将同行的浙商同行震得够呛,毕竟周逸尘乃是浙江有名的行商。

其人是少有的肯远渡重洋踏上琼州做生意的商人,因为第一个吃螃蟹,这些已经累计了几十万身家。

也因此,使得周逸尘在浙江商界颇为有名,一举一动都十分惹眼,是他在朝廷宣布下西洋之后,抢先购买丝绸,方才让同行纷纷效仿。

也是他买完丝绸之后又购买茶叶,使得西湖龙井一度缺货,而现在在茶叶价格如此疯涨的情况下,周逸尘还要投入资金,这显然有些不理智了!

故而一些同行见此,便纷纷前来拜访,询问其故,但周逸尘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想发财,这是唯一的机会!

要说这周逸尘也不是其他人,就是朱棣刚登陆琼州之时,给朱棣引导的那个浙江商人。

当时他是去琼州进货,不料偶遇朱棣等人,见一行人气度不凡,他便多说了两句。

结果他刚一过海关,方才知道后面的一群人,原来就是琼州总司令张軏的亲戚,他本想再去结交,可想了想也就绝了念头。

在琼州置办了货物之后,他便回到了浙江,将琼州带来的货物售卖,可因为这几年他售卖的玻璃太多,导致市面上需求下降。

一连许久,都没有卖出多少,眼见回本周期延长,周逸尘作为老板,自然十分苦闷。

而这时,偶然间,他却听到了朝廷正在效仿琼州变法,这个消息自是让他大吃一惊,连忙各方询问。

询问之后方才知晓,合着大明的皇帝朱棣已经去了琼州一趟,回来之后即宣扬要变法。

这不由让他想起了之前的经历,结合他在岛上的见闻,他便肯定,皇帝恐怕就在当初那群人中。

眼下变法开启的同时,还有朱高燨随同北上,那就证明,接下来朝廷下达的旨意,恐怕就是朱高燨之意。

还是那句老话,他们这些商人或许不相信朝廷,但对朱高燨,那确实绝对的信任!

于是周逸尘一咬牙,便将全部身家重仓压货,将所有货物换成了下西洋需要的各种货物。

饶是如此,他也只换了三十万贯的货物,眼见各种货物价格还在上涨,他便知道,这背后有琼王的推手!

琼王为何要推动货物上涨?肯定是因为这一趟交易的规模极大!于是周逸尘便开始东拼西凑,正逢银行业务员前来,他便直接梭哈,又贷款了十万贯。

这十万贯几乎能要他的命,可现在眼见暴富的机会就在眼前,他自然不能退却,只能硬撑。

现在众人前来询问,他也就是一个态度,想发大财,这是唯一的一次机会,等以后琼州资本北上,那他们就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众人面对这种说法,自然是面面相觑,他们都是家大业大的,可不敢像周逸尘这般重金押注,不过有了周逸尘的例子,他们的胆子也变大了不少。

既然周逸尘贷款十万都能贷出来,那他们是不是可以试试贷款,如果去南方做生意,是不是可以用琼州纸币替代钱财?

终究,这个时代的商人没啥安全感,此时有了先例,他们也开始慢慢前往银行进行业务。

一来二去,使得银行的业务量逐渐上升,一时间大明新钞的兑换率没多少,琼州纸币的兑换率却是节节上升。

对此,朱棣收到消息,只得长声一叹,知道朝廷的信用早已透支,压根不可能快速建立,索性任其自由发展。

而在军事和经济之外,朝野上下变动最小的便是教育一项,这段时间应天府兴建了大量的书院和学馆,开启了新式教育。

可奈何新式教育暂时无人接受,除了招收贫民子弟之外,基本没有富家子弟肯入学。

眼见此状,朱高炽的心里自然发愁,毕竟无论是他二弟还是他儿子,工作都卓有成效,唯有他这里进展缓慢。

如此下去,就怕他家老爷子朱棣又要把他叫去大骂了,想到这里,朱高炽索性每天不着家,整日出去跑业务。

但就在这时,朱棣却先一步把他叫到了皇宫之中,目的却不是骂他,而是劝他赶紧减肥。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