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2章 各管一摊,朱高炽的手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众人的交谈之中,一场内部会议就这么落下了帷幕,虽然主体是朱高燨在提议,可终究确定来了商量办事的根本原则。

到了末尾投票之时,除了朱高炽有些犹豫外,基本上获得了全票通过,定下了改革的基调。

如此商谈完了计划之后,众人又商议起了相关的执行细节,比如如何将三方面的改革任务分摊在个人身上。

最终定下了一个大体章程,那便是朱棣统御全局,负责调动资源协调三方面的改革。

而朱高炽负责教育改革,朱高煦负责军事改革,朱瞻基负责抓经济,由朱高燨担任三项改革的顾问,保证三方面改革的效率。

如此一分摊下来,朱高煦和朱瞻基都是干劲满满,唯独朱高炽愁眉苦脸,不知道要怎么把事情给推行下去。

因为朱高燨的教育改革,是要掀现在读书人盘子的,他爹名义上统御全局,实际上只需下旨就行。

真正要去安抚百官的工作,还是得他这个太子去抛头露面,一个个去开解那些老旧腐儒!

而这个事情最困难的就是怎么去说服那些大学士,其中有不少要么是他近臣,要么是他师傅,难度不可谓不大。

然则事情既然已经安排了下来,他也只得硬着头皮去顶!思考了许久之后,在散会前,他便找到朱棣道:

“父皇,你老要儿臣抓教育一项,这儿子不敢推辞,但有一件事,还需得父皇首肯!”

朱棣见他如此,便知这儿子是来叫苦,索性负手道:“若是不耽误大事,你自己决断便可,至于其他难处,朕也管不了多少!”

“爹啊,您老别撂挑子啊!”朱高炽顿时跪地道:“你让儿子做决断自然可以。”

“可您老别忘了,刚才您可下了旨意,不准群臣私自会客讨论,需得等到朝会才可。”

“可如今内阁那几个,可都是您老指派过的大学士,儿臣要是不先通气,等真上朝了,就怕推行不下去啊!”

“儿臣也不是要父皇如何助力,就想在朝会前先着急内阁众臣议一议,看看此事如何推行!”

可他如此一说,朱棣就冷笑道:“朕撂挑子?老大,许久不见,你胆子见长啊!说你爹是驴还是马?”

“嗐!父皇这话说得,儿臣哪敢啊!”朱高炽干笑道:“这不是怕你老不说清楚,儿臣不敢擅自做主么!”

“什么叫不敢做主!”朱棣当即昂首道:“你是太子,现在还在监国,有什么不敢做主之事。”

“你便是不来请旨,当真就去做了,朕难道还能怪你欺君不成?要去你便去就是!”

“不过你可仔细点儿,今日会议,不能外传,你着急他们,也最好别让群臣知道,免得来日官参你一本,又惹其他麻烦!”

如此说罢,朱棣便背着手行出了会议室去,朱高炽见状,只得叹了一口气,也行出会议室来。

出了会议室,他本意去甲板上,又怕群臣缠着问话,思来想去,索性寻来朱瞻基,让他带着参观船只。

而皇家在内部开会之时,甲板上群臣只得在外面等待,没有皇帝吩咐,他们只得吹着寒风,一路看着船只行进。

如此来到了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应天府,这个应天府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后世的南京。

昔日南宋以此为都城,名之应天,后被元朝改为集庆路,朱元璋攻陷此地之后,又改回了应天府。

严格来说,此时大明的都城应该北平顺天府,因为自永乐四年开始,朱棣便已经下诏迁都,全面营建京城。

但因为京城迟迟没有建好,朱棣的迁都并没有完成,所以整个大明的政治中心,仍旧是南京应天府。

别看应天府后来被弃置,可应天府的宫城规模,却远比顺天府要大,此城自至正二十六年建立,完工于洪武二十六年,耗时二十八年。

整个城池依南京山脉河流走向而立,盘桓七十余丽,可谓世界第一大城,至于江上,便能看到此处宏伟城池。

此城内外共分四层,外围城墙护卫,通过长江支流水道,则可以直接进入京城的外门。

不过由于琼州船队较大,故而舰队停靠在了江岸边上,众人下船之后,便乘车驾进入了仪凤门。

而朱高燨的军队自然被留在了城外,唯有上百亲随护卫,随同进入了皇城之中。

当然,他在皇城自然是有宅邸的,自他被立为琼王之后,朱棣就赏赐过一处宅院,专门供他入京之时歇脚。

但由于此次随行队伍太大,故他只得将不少随从安排进入各大客栈之中居住,等待传召。

另一边,朱高炽回到了皇城之后,便一路跟着朱棣回宫,抵达宫内,他又朝着东宫行来。

先让朱瞻基去拜见了太子妃,而后便拉着这小子随他一道朝着杨士奇的家中行去。

杨士奇回家之后本来已经准备闭门谢客,不料刚一到家,就有下人说是有客来访。

他还奇怪是谁敢顶风作案,出外一迎,才发现是太子朱高炽,他忙行礼道:“不知太子殿下前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杨师切莫多礼!我此番乃是秘密前来,无人知晓,速速领我进屋,不得让外人获悉!”

杨士奇听罢,便知朱高炽有重要事情要说,急忙领着朱高炽进入内屋详谈,听得朱高炽说朱棣要改科举,杨士奇便惊道:

“陛下这是何意也,八股文乃太祖所定,天下士子皆以此为准,如今增加诸多科目,于国何益?”

“再者,增加经济科、明算科、武科就罢了,此等皆隋唐有之,这物理科、化学科、税课科等又是何意?”

“物理是何学问?化学是何学问?恕臣寡文少知,从未听过天下何处有这等学问!”

面对杨士奇的疑惑,朱高炽便苦笑道:“莫说杨师不知这些学问,便连我也是今日方知世上还有这等学问!”

“但这两个学问虽然名声不显,却是琼州显学,据说琼州能有今日,和这些学问有着莫大关系。”

“如今父皇一心效仿琼州改革,便欲先兴此学,培养相应人才,而后依次改之。”

“岂有此理!圣人之传扬千年,以老夫观之,那物理化学能有多大学问,岂能大兴?”

杨士奇当即便有些不忿道:“若是这便是陛下要下的旨意,老臣定要据理力争,不可让些许奇技淫巧,坏了圣人之传!”

“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啊!”朱高炽见状,便连摆手道:“杨师私下里说可以,明日朝堂上休要违抗!”

“殿下此何意?”杨士奇见他说的严重,便惊异道:“难不成陛下推行此事,便要开杀戒不成?”

虽说朱棣的手腕没有朱元璋那么狠,可被朱棣下狱的官员可不少,远的不说,近的黄淮、杨溥、解缙都还在诏狱里面关着呢!

而朱高炽话里的意思,显然是皇上这一次下了什么命令,特地让朱高炽来透风的!

可他话一说出,朱高炽便摇头道:“并非开杀戒,而是要发往琼州,父皇说了,诸位反对可以,但必须先去琼州看看!”

“且父皇已经决议,每年都要派遣大批官员南下参观学习,如今局势如此,半点少不得杨师坐镇,若杨师去了琼州,咱大明朝该怎么办啊?”

“故我思来想去,朝会之上,杨师切莫出相阻,此事只可缓不可急,若是真激怒了父皇,那可不是大明之幸啊!”

听到此处,杨士奇算是听出了下之意,既然朱高炽说可缓不可急,难不成朱高炽是支持不改的?

眼见下任储君都发话了,他自然不能不给面子,只得低头道:“罢了,便依太子之就是!”

得了杨士奇的支持,朱高炽便点了点头,随之起身道:“如此,炽便先告辞了!”

“太子不留下多饮两杯茶水?”杨士奇忙劝,朱高炽却摇了摇头道:“杨师勿留,炽还需去拜访其他几位,片刻耽误不得!”

罢,他便直接告退,行出了杨士奇的府邸,又叫朱瞻基让赶车的车夫前往金幼孜家中。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