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9章 第一次会议,改革方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面对朱棣下达的旨意,众臣一时间就没了语,或者说没人敢继续语,包括几个内阁大臣都是如此。

但不语,不代表众臣意识不到现在发生了何事,能当大明朝的文官,那可都是聪明绝顶之人。

就算体会不到圣意,难道还不能琢磨琢磨圣旨的内容?首先皇上叫他们上船回应天府,这是什么意思?

再者上船之后的所见所闻,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不能私下交流,这又是要干什么?

还有,禁的同时禁足,又说等到朝会之时宣旨,这一切代表了什么内容?是皇上的什么意图?

可以说,只要聪明一点的人都能琢磨清楚,皇上这是准备有大动作了!大到能翻天的动作。

首先让他们乘船,是为了让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有个认识;其次,有认识的同时不能交流,就代表皇帝不想要这一切引起什么没必要的误会。

最后便是禁足这一点,这意味皇上要下的旨意,很可能会掀起渲染大波,激起群臣的反对。

归根就底,朱棣就一个意思,朕有事情要通知,在通知之前,都别想在这里瞎猜猜!

由是,众臣虽然闭上了嘴,可眼神交流却勤了起来,金幼孜看了一眼杨荣,似乎意识到了杨荣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琼州之状超乎想象,直接让朱棣升起了改革之心,换而之,琼州现在恐怕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了!

而朱棣对朱高燨的态度,意味着这一对父子达成了某种协议,朱高燨出力助大明改革,朱棣无条件放开限制。

从国事来说,这是取祸之道!因为太子还是朱高炽,如果任由朱高燨施为,那便是天有二主,国有二君,显然要出乱子。

从家事上来说,你两父子联合在了一起,是不是把群臣当外人打整?以后还需不需要他们提议?

思虑之间,金幼孜便看向了侯显道:“侯公公,敢问陛下何在?微臣有事要求见陛下!”

他这么一说,众人也反应了过来,既然皇帝不准私下商议,那是不是可以直接去问问皇帝的意见?

当下,胡广、杨士奇等人都起了心思,急忙对侯显行礼道:“我等皆有要事,还望侯公公通传!”

可众人一问,侯显却摇头道:“诸位大人就别想了,今日陛下不愿会见任何人,诸位在外等待就是!”

说着,他又看到了远处的朱高炽父子,忙上前道:“太子殿下,皇太孙,陛下宣召,请随奴婢入内相见!”

朱高炽此时对琼州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闻之便点了点头,让朱瞻基搀扶着自己进入。

随着朱高炽进入船舱,杨士奇等人也就不在多了,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真有什么他们无法接受的事情,朱高炽一定会第一个反对。

毕竟,这个太子不同于永乐大帝,这一位太子是一个真正仁君,一个以国事为重的仁君。

在众人视线之中,朱高炽一路进入船舱之内,行了许久,终于来到了一个房间外。

推门进入,便见这里空间不小,一个圆桌四周摆满了座椅,毫无疑问,是个开会的地方。

朱高炽一入房间,就要再给朱棣下跪,因他身子肥胖,下跪都有些不利索,朱棣见之,皱眉道:“不用多礼了!坐下吧!”

朱棣此时正坐在主位,右手边是朱高煦,左手位置空置,再下手位置便是朱高燨。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左为尊,左手位置空置,显然就是给朱高炽留的,朱高炽见之便一瘸一拐的来到了朱棣身侧道:“敢问父皇可是叫儿子坐在此处?”

“你是太子,你不坐此处坐何处啊?”朱棣正着脑袋,看了一眼朱瞻基,朱瞻基便忙上前抽开了椅子,让朱高炽坐下。

待得朱高炽坐下之后,朱瞻基方才顺势坐下,等众人坐定之后,朱棣便眯眼道:“老大,既然你也到了,咱们一家人就关着门说点贴心话!”

“如今朕决定革除我大明之患,老四建议咱们一家人立个什么革新委员会,此事瞻基可告知你了?”

建立委员会的事情,朱高炽刚才也听朱瞻基说了,虽然还没有摸清楚这个会议的本质,但好歹知道形式!

此时见朱棣直接问起,他便点了点头道:“瞻基方才已经告诉了儿臣,儿臣姑且算是知道吧!”

“什么叫姑且算是知道?”朱棣眉头一挑道:“知道便知道,不知便不知,莫非你不同意?”

“儿臣哪敢啊!”朱高炽一听,便笑了起来,看着对面的两个兄弟道:“儿臣本就无能,因痴长几岁,成了大哥,占了这太子之位。”

“这么多年来,儿臣一直有意退位让贤,方才听瞻基说,爹有意改立老四,这才让老四出主意立下这个委员会。”

“父皇也知道,儿臣平生无甚大愿,只愿兄弟和睦,若能让父皇满意,让这几个兄弟高兴,儿臣便失太子之位也无不愿。”

“眼下即是老四辞让,却叫咱们一家以会商量行事,儿臣心中只有欣喜,没有半点不赞同之意!”

“只是儿臣方才只知此会是商量办事,其他则是一知半解,故只敢说知道,不敢说透彻!”

他本就胖,一笑起来脸上两酒窝,看着十分憨厚,可朱棣却任旧冷着脸道:“即是如此,那便是知道了!”

“现在虽然老三不在,可终究到了大半,朕以为咱们现在可以开会了,眼下朕欲改制,不知尔等有何看法?”

他这么一问话,朱高炽的脸上的笑意就淡了一些,忙问道:“父皇,儿臣有事要问,父皇口口声声改革,不知是从何处改起?”

“儿臣刚才听说了不少琼州之事,若能改成这般,倒也可改的,然则改革不可生搬硬套,以儿臣愚见,琼州之制,未必便适合在我大明施行!”

“这也就是朕叫尔等开会之意!”朱棣闻之,就看向了朱高燨道:“正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嘛,老四,你来说说你的想法!”

见朱棣主动点名,朱高燨也不辞让,先给朱高炽打了个招呼,笑道:“大哥好久不见,不知身体可还好啊?”

“好得很呐!”朱高炽点头一笑道:“老四你开始独当一面,如今连大哥也要听你讲课了!”

“讲什么课!至多就是提个意见罢了!”朱高燨寒暄了两句,便正了正嗓子道:“父皇,诸位,依我之见,大明改制绝非一蹴而就!”

“眼下亟需改革的地方我看有三点,一则经济、二则教育、三则军事,咱们或许可以从这三方面下手。”

“首先是经济,我大明眼下主体尚是自然经济,所谓自然经济,便是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种经济状况传承了千年,自然有好有坏!好处是在于自给自足,适应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坏处则是这种经济状况极易被破坏!”

“一旦出现天灾人祸,就会导致百姓成为流民,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导致大量百姓失业。”

“故而眼下,继续改变这种经济状况,我给出的改革方案,是先划出几块经济特区,以点带面,从局部开始改变这种经济形势。”

“对此,朝廷必须给出政策,改变经济区内的户籍制度,解除士农工商的户籍限制,鼓励经济区内的人口流动,保证工厂可以顺利建设和运行!”

“此外,从现在开始,施行区内商税收取,改革商税体制,将各种杂项税统一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税,统一税率,不得随意征收。”

“在此基础上,停止大明宝钞的发放,由国库进行改制,与我琼州共同出资,建立大明银行,以此一步步改革货币体系,解决当前货币混乱的状况......”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