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成了朱高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章 海外遍地都是宝,老四的房子会发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二人离去之后,朱棣等人的车辆也已经开始行进,本来朱棣还想去唤赵瑞带着皇孙一道上车。

可奈何加上一个侯显,车上便坐了五人,已经有些拥挤,再加上赵瑞等人早已上了另一辆车,朱棣也只得打消这个念头。

车马一路行进,不多时便进入了城市中心,正是下午时分,路上人来人往,不时能听到口哨和呼喊声。

车辆猛地一顿,朱棣便探头一看,就见前方是个十字路口,现在已经停满了马车,街上人流来来往往,显得十分拥挤。

看着后方车辆越聚越多,朱棣自是好奇道:“前方既有通路,为何要将车截停在此?”

于谦往外看了一眼,便即叹道:“现在正是下班之时,人流高峰期,多半是堵车了!”

“若是运气好了,堵个一两刻钟便罢,若是运气不好,恐怕要堵上半个时辰!”

堵车对朱棣来说自是个新鲜概念,他想起了刚刚行出的赵瑞和皇孙便道:“难不成朕那孙儿每日放学还要堵上半个时辰才能回家不成?”

“自然不会,世子乘的是王府用车,凡是琼州百姓见之,都会自行让路,一路上可谓畅通无阻!”

“他倒是方便!”见王府有特殊通道,朱棣倒也没有多说,只是看着街上庞大的人流询问道:“那似琼州当前有多少人种地,又有多少人做工?”

“这却要分地区!”于谦指了指车外的大楼道:“如今琼山各地有各地的产业,侧重不同,比如琼山新城,工厂最多也最密,因而八成人口都在做工。”

“若是到了澄迈、临高,便是种地做工各半,而若是到了崖州,那便是九成都在种地!”

“故琼州现在的分布为南农北工,以南方的粮食供养北方工业,以北方工业产品出海赚钱,反哺南方农业!”

“如此,农民不用担心粮食产多了卖出底价,工人也不用担心不种地就没饭吃!”

“这想必便是分工劳作了!”朱棣听着,回忆着昨天看的知识,自自语道:“此等做法能提高生产效率,让民间更为富裕!”

说实话,在阅读了国富论之前,琼州一切对他来说都十分新奇,可在昨夜阅读之后,他慢慢便可以洞悉琼州社会的底层逻辑了!

简单来说,琼州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并不是凭着此地百姓的辛苦劳作,而是凭着背靠大明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市场。

大明遵循着十分古老的自然经济,导致了社会财富的流动陷入了停滞状况。

琼州便采取了以先进制造业获取资本的方式,先行发展制造业,随后通过制造业反哺农业,达到了不断发展的正向循环。

而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趴在大明的背上吸血,通过货物换取大明百姓的血汗积累,来让琼州的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个结果自然让朱棣有些无奈,但又不可否认,要想让社会进步,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看着琼州如此惊人的工业化程度,他自忍不住问道:“琼州现在所产货物定然不止钢铁和玻璃,如此之多货物,难道都在销往内地不成?”

他这么一问,于谦却罕见的露出了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道:“其实此事说来有些犯禁,初时琼州的货物确实是销往内地。”

“可如今琼州的货物却更多是销往海外,现在琼州主要贸易对象有占城、满德勒、暹罗、苏丹、吕宋、苏禄、占卑、天竺等地。”

“这些货物或是被贵族消化,或是被弗朗机商人转运,大多变成了金银和物资送回琼州。”

“比如煤炭一项,琼州本地是不产的,是由占城根据地开采之后,再由船只转运返回琼州售卖。”

“又比如橡胶,如今除了海南种植之外,南边各国大都有种植,彼等每年都会以橡胶换取大量货物回去!”

“有时候也会运回香料,大多会被运至内地、倭国等地换取白银,说来诸位可能不信,现在岛上流通的银子有不少都是来自倭国。”

“五年前,在与倭国通商之后,王爷便在倭国买下了几片山地,这些山地都盛产白银,每年产出接近三百万两。

“除了两成分成与倭国大名之外,其余全部输入了琼州,至今,我琼州起码已经累计自倭国获取了上千万两白银。”

“此外,尚有大小琉球时常也会借着琼州商船运来茶叶等......”于谦自顾自的介绍着琼州繁盛的海路贸易,却没看到此时朱棣的眼睛里已经冒起了绿光。

倭国居然盛产白银!这事儿他居然现在才知道!要知道大明虽然物产丰富,但矿产却较为稀缺。

尤其是铜矿、银矿这两种矿物,简直是缺到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地步。

就比如眼下大明的铜矿场江西德兴和铅山,每年的产出竟然只有不到三千斤,即便全部用来铸钱,也不够大明的市场流通!

同样,在大明的银矿产量也极为低下,这里的银矿不仅开采难度大,纯度还低。

以永乐十二年为例,全年全国的产出,扣除生产成本之后,仅有三十九万两白银。

结果小小一个倭国,竟然拥有年产三百万两的高纯度银矿?这对朱棣来说,无异于是看到了新的财政进项!

毕竟,老四只是占了几片山地,就能年产三百万两,那若是他把倭国全境占了,一年该产出多少银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居然被他自己的老爷子朱元璋列为了十五个不征国之一,真是白瞎了眼!

一时间,朱棣心中便做出了一个决定,等他回朝之后,就准备对倭国用兵!

反正违背祖训的事情他也没少干,老爷子没传位给他,他不一样夺了皇位?

安南也在不征国之列,到现在已经被他打了四次!现在多一个倭国不多,少一个倭国也不少。

但与安南不同,倭国这地方本来就有些阳奉阴违,如今还能产白银,那不灭你还灭谁啊?

“于谦,老四有没有给你说过,倭国白银储量能有多少?”在想定之后,朱棣为了稳妥,又问出这样一句。

现在,他已经不关注能出产多少,而是关注储量,如果光是出产多,储量不大,那就没啥用。

可若是储量也多的话,那就值得出兵了,就算为了解决大明当前的困境,他都要倭国灭了!

而于谦见老爷子对倭国特别关注,自然便笑道:“倭国的白银储量,王爷没有实地探查过,但据王爷估计,此矿能出产白银应在一万万两以上!”

“若能全力开采,一年能出产六七百万两之多!此外倭国尚有其他富矿,储量怕有几万万斤,堪称白银之岛!”

他如此一说出口,别说朱棣了,便连朱高煦与朱瞻基都是吃惊不已!

几处矿,能产出一万万两白银!整个岛上,有几万万斤的白银储量!黄金洲真不真他们不知道,但这白银岛却是名副其实!

“原来如此,朕晓得了!”朱棣漫不经心的回应着,眼神中已多了一丝异样神采,他突然发现自己老爹的眼界还是太浅了一些!

这些不征之国虽然看起来贫瘠,但那完全是旧世界的陈腐观念,贫瘠只是因为不会开发。

如今有他家老四朱高燨在,这些小国家恐怕都有大用,倭国有白银,占城有煤炭,那那些还没爆出的地方难道真的没矿?显然不是!海外简直遍地都是宝!

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态已然从一个农业国的领袖,变成了一个极富扩张思想的帝王。

既然这些地方都有用,那他就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让这些地方都变成大明的疆土!

在这番谈话之中,车马已然行过了街口,一路朝着前方行进,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许是因为有了战略目标,朱棣的心情大好,见天色渐暗,便问道:“不知前往王府还有多久?”

“已经到了!”见朱棣发问,于谦便一指远处到:“这一座建筑,便是琼王居所所在!”

朱棣顺着他所指方向一看,顿时便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便是老四的府邸?”

只见此时他们已经到了一处广场路边,正中间立着一快巨大的铁鋳纪念碑,与纪念碑成一条中轴线往南,便是一条笔直大道。

一眼望去,地面铺满了花样各色的石头,路旁鲜花簇锦,绿草成荫,越过白玉桥,就是铺满了汉白玉石地板的广场。

沿着白玉石阶往上,矗立着重重叠叠宛若巨型山峦的建筑,每一个房间都铺上了透明玻璃,外表洁白无尘,里面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为精美。

就算是应天府皇宫,也挑不出一栋建筑有这么豪华,而更关键的是,这栋建筑,会发光!

朱棣眯着眼睛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搞清楚那到底是灯笼还是什么光源,但他肯定,这是他这辈子见过最亮的建筑!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