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六六年:赶山致富,把妻女宠上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2章 沈青阳提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你这马鹿,不如卖给供销社。咱们单位里的人,别的不多,就是票多。

王卫国心里猛地一动。

这个年代,票比钱金贵。

钱能买到的东西有限,但有了票,就等于有了门路。

特别是工业券和自行车票这种硬通货,在黑市上价格能翻好几番。

“行啊,嫂子。那就麻烦你了。”

王卫国抹了把额头的汗,咧嘴一笑。

“自家人,说啥麻烦不麻烦的。”

张莲脸上笑开了花,这事要是办成了,她在单位里也有面子。

“你赶紧拾掇一下,我先去单位跟我们主任打个招呼,你们弄好了直接拉过去。”

王卫国将马鹿拖进院子,顾不上歇息,转身就去找沈青阳。

沈青阳睡得迷迷糊糊,被拽起来的时候还打着哈欠,可一看到院子里那头硕大的马鹿,瞌睡虫瞬间跑得无影无踪。

“我……我的天!姐夫,你这是把山神爷的坐骑给牵回来了?”

“少贫嘴,赶紧搭把手。”

两人说干就干。

王卫国主刀,沈青阳打下手。

剥皮、开膛、分割……

王卫国的动作干净利落,每一刀都恰到好处,仿佛做过千百遍。

剔骨的肉、带骨的排,分门别类,装了满满两大筐。

一切收拾妥当,天已大亮。

王卫国推出自行车,将两个大筐子一左一右挂在后座上。

肉太沉,车子晃晃悠悠,根本没法骑。

“我来推,青阳,你在后面扶稳了。”

“好嘞!”

通往镇上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自行车轮子碾过,扬起一阵细微的尘土。

王卫国在前面推着车,胳膊上青筋贲起,沈青阳在后面小心翼翼地扶着筐子,生怕颠簸一下,把这金贵的鹿肉给弄脏了。

阳光透过路边白杨树的叶子,洒下斑驳的光影,两个年轻人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充满了奔向好日子的劲头。

与此同时,镇上的供销社里,张莲正跟供销社的刘主任汇报。

“主任,我弟弟,昨晚在山里打到一头大马鹿,少说也有一百多斤好肉!他正往咱们这儿送呢!”

刘主任是个五十来岁的小老头,戴着副老花镜,闻眼睛一亮,扶了扶镜框。

“真的?那敢情好!咱们供销社多久没见过正经肉了?职工们天天跟我念叨,我这头发都快被他们给念叨秃了!”

他满脸赞许。

“小张,你这可是立了大功了!这回可算是能给职工们解解馋了!”

两人索性站到了供销社门口,翘首以盼。

没多久,就看到王卫国和沈青阳推着车,出现在了街口。

刘主任一看到那两大筐鲜红的鹿肉,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

他快步迎上去,也顾不上斯文,伸手就抓起一块肉掂了掂,连声说好。

“好肉,好肉!都是精瘦的,没半点虚的!”

他把王卫国拉到一旁,开门见山。

“小伙子,你这肉我们全要了。钱呢,按规矩给不了太多,但我用票给你补。二十张工业券,再加一张自行车票,你看怎么样?”

王卫国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二十张工业券,在这个年代能换到不少好东西。

而那张自行车票,更是千金难求的宝贝。

这笔买卖,赚大了。

“行,就听主任的。”

交易达成,刘主任当场拍板,给王卫国结了钱,又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用信封装好的票证,郑重地交到他手里。&l-->>t;br>两大筐鹿肉一推进供销社后院,消息就跟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整个单位。

职工们呼啦一下全围了过来,你三斤,我五斤,凭票购买,场面热闹得跟过年一样。

刘主任乐得合不拢嘴,不住地夸张莲能干。

张莲站在人群里,享受着同事们羡慕又感激的目光,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回村的路上,自行车空了,两人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沈青阳的眼神,总是不由自主地往王卫国揣着票证的那个口袋瞟。

他搓着手,嘿嘿地笑,欲又止。

“姐夫……”

“想要那张自行车票?”

王卫国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问。

沈青阳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挠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说。

“想。有了自行车,以后去镇上、去县里,多方便啊。”

“八十块钱,卖给你。”

王卫国直接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崭新的票,递了过去。

“八十?”

沈青阳愣住了,他知道这票在黑市上炒到一百五都有人抢着要。

“嗯。”

王卫国把票塞进他手里,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坚定。

“这票,本来就是给你准备的。”

沈青阳握着那张薄薄却重如千钧的纸片,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两人没有直接回村,王卫国顺道去了趟镇上的济世堂。

钱老正坐在柜台后打盹,看到他来,慢悠悠地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用油纸包得四四方方的包裹。

“你拿的铁皮石斛,已经炮制好了。”

王卫国接过,道了声谢,又去了趟派出所。

李青山不在,只有一个值班的小公安,看样子认识王卫国。

“王哥,李所交代了,东西在这儿。”

小公安从抽屉里翻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小方块,递了过来。

王卫国打开一看,手帕里静静地躺着一块崭新的上海牌全钢手表。

银色的表盘在光线下闪着锃亮的光,指针走得稳健有力,十分气派。

他满意地点点头,将手表小心收好。

沈青阳这阵子跟着王卫国打猎、干活,前前后后分了三百多块钱。

他把自行车票当宝贝一样揣回家,立刻翻出铁皮盒子,数了八十块钱给王卫国送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揣着剩下的钱和票,兴冲冲地跑到了镇里,在无数人羡慕的目光中,推出了一辆崭新的、锃光瓦亮的永久牌二八大杠。

当沈青阳骑着新车,意气风发地回到沈家村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孩子们跟在自行车后面追着跑,大人们则围在一起,议论纷纷,眼神里全是藏不住的羡慕。

沈青阳的腰杆挺得笔直,车铃按得叮当响,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宣告着,好日子,真的来了。

后面几天,王卫国又往山里跑了好几趟。

只是山里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

干旱让动物们都往深山里迁徙了。

外围的山林,空得能听见回声。

他带着小白和小黄,转悠了好几天,连根毛都没捞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猎物,他再厉害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

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

在一处背阴的山坳里,他运气极好地发现两株长白参。

看参形和芦头,少说也有十几年份了。

这可是好东西,关键时候能救命。

王卫国小心翼翼地把参挖出来,用青苔包好,揣进怀里。

.b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