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15 1929年的幽灵现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航终端上的日志片段还停留在那八个字:“确保共振达成”。陈帆盯着屏幕,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比之前慢了一拍。他没有再看保证金监控面板,也没有下令调整任何参数。整个机房的气氛像是被拉紧的弦,但这一次,不是因为资金告急,而是某种更深层的东西正在浮现。

“把时间轴拉回来。”陈帆开口,“从我们发现异常卖单开始,重新跑一遍市场行为模型。”

周婷没问为什么。她双手快速操作,将纳斯达克期货市场的逐笔成交数据导入分析模块。屏幕上,一条代表买方力量的曲线迅速攀升,与指数走势几乎完全贴合,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在精准推升。

“不对劲。”她低声说,“这波拉升不是散户推动的。订单分布太集中,而且集中在特定价位挂单,像是在制造恐慌情绪。”

“查一下这些账户的资金来源路径。”陈帆靠向椅背,“不要只看最近三天,往前推一个月。”

李航立刻切换至后台追踪程序。他调出系统封存的跨境资金流动记录,开始逆向解析那些通过离岸平台注册的席位。几分钟后,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七个主要操盘账户,全部经由开曼群岛的信托结构持股,但最终受益人信息被加密。不过……”他顿了顿,“它们的资金注入节奏高度一致,每次注资都在美股开盘前两小时完成,像是按同一个计划执行。”

张磊一直守在电源柜旁,这时抬头说道:“柴油发电机刚加满油,备用线路也做了绝缘处理,就算外部断电,我们还能撑六个小时。”

陈帆点头,视线仍停在主屏上那条陡峭的情绪曲线上。他忽然起身,走到另一台终端前,输入一串权限密钥,打开了系统中极少使用的“历史危机数据库”。

“调1929年纽约股市崩盘前的数据。”他说,“重点看市盈率变化、信贷扩张速度和新开户数增长。”

周婷立即响应。她将当前市场的三项核心指标与百年前的数据进行叠加比对。当两条趋势线并列呈现时,所有人都愣住了——形态几乎完全重合,尤其是在最后六十天的加速上涨阶段,吻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四。

“这不是巧合。”周婷的声音压得很低,“当时的市场也是在科技股泡沫顶峰破裂的。广播、汽车、电气公司被疯狂炒作,人们借钱炒股,银行直接给证券公司放贷。现在呢?ai概念、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全是故事,没有利润支撑。”

李航盯着那组数据,忽然道:“可那时候没有高频交易,没有算法操纵,更没有全球联动的衍生品市场。现在的情况复杂得多,怎么能用一百年前的模型来套?”

“正因为复杂,才要回到源头去看。”陈帆缓缓坐下,“所有金融泡沫的本质都一样:信心膨胀到****,然后有人趁机点燃引信。我们现在看到的,可能就是那个点火的过程。”

他转向主控台,调出美联储近十年的利率调整记录,并将其输入系统的政策响应模型。这个模块原本用于预测监管干预的可能性,从未真正触发过高级预警。

几秒钟后,屏幕中央弹出一个红色边框的提示框:

【检测到货币政策转向前置信号】

【相似案例匹配:1929年10月美联储加息窗口期】

【预计首次表态时间:48小时内】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它说政策会变?”李航有些不敢相信,“现在全球经济还在复苏阶段,通胀也没失控,谁会在这种时候收紧流动性?”

“不是经济决定的。”陈帆盯着那行字,“是人为推动的结果。如果真有人想复制1929年的剧本,就必须让市场在一个看似稳定的环境下突然失去支撑。而切断资金供给,是最有效的手段。”

周婷迅速补充:“而且一旦政策转向消息公布,杠杆资金会第一时间撤离,指数回调压力剧增。我们的空头仓位反而能获利。”

“前提是,我们还能持有。”陈帆语气平静,“别忘了,我们现在走的是拨号通道,每笔指令都要手动确认。如果市场真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暴跌,系统反应速度跟不上,我们就只能看着机会溜走。”

张磊插话:“要不要联系其他合作方?至少多开几条线路?”

“不行。”李航摇头,“上次封锁说明内部有内鬼。我们现在暴露越多,风险越大。顾明远已经动手一次,不会介意再来第二次。”

陈帆沉默片刻,忽然问道:“系统里有没有保存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数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