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03 归国精英的棋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屏幕左下角那行小字还在闪烁,陈帆的手指停在键盘上方。

周婷已经调出日志追踪路径,数据流中断前的最后一条记录来自一个未注册的外部节点。她没说话,只是把那段ip地址截了下来,拖进加密文件夹。

“这人知道我们在看。”李航靠在椅背上,声音沙哑,“不然不会特意留个口子。”

张磊盯着墙上的电容残片,“来的是谁不重要,关键是他们怎么找到我们的。”

陈帆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七十二小时没合眼,身体早就到了极限,但脑子还清醒。他走到配电箱前,拉开盖板看了眼电流监控数值——3.1千瓦,还在安全线内。他顺手拍了下散热扇外壳,积灰震落了一层。

“准备出门。”他说。

“现在?”周婷抬头。

“论坛九点开始,顾明远八点半就到了。”陈帆拿起外套,“他既然敢露脸,就不会只等着我们去查。”

半小时后,四人抵达会场。入口处已有几家财经媒体架好设备,镜头对准红毯。陈帆没走正门,从侧通道进了后排座位。周婷打开便携终端,后台程序自动接入会场wi-fi探针系统,开始记录所有连接设备的mac地址。

台上主持人刚念完开场词,一名身穿深灰西装的男人走上台。三十七岁上下,袖扣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接过话筒时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回国。”顾明远开口,语速平稳,“不是因为中国市场热了,而是因为它快凉了。”

台下有人笑,更多人皱眉。

“三年前索罗斯在亚洲翻车,不是因为方向错了,是节奏没踩准。”他转身示意技术人员启动投影,“做空一个市场,靠的不是胆量,是结构设计。”

全息影像缓缓升起,一组三维模型展开:跨市场联动路径、期权对冲比例、cds层级分布……线条流动间,整个架构清晰呈现。

李航呼吸一滞。“这不是国内能跑出来的模型。”

张磊低声:“他这是在钓鱼。”

陈帆没动,目光落在对方左手腕上——袖扣边缘刻着一只展翅鹰形图案,线条简洁却极尽考究。高盛东京办公室的旧制徽记,九十年代末才停用。

“顾总说得精彩。”他忽然起身,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安静下来,“不过您提到去年q4科技股回购资金池扩张,是不是忘了sec正在审议的新规?”

顾明远转头看向他。

“如果四月内通过s-r2001修正案,空头持仓超五百万美元必须提前七十二小时申报。”陈帆继续说,“按您这个杠杆层级,链条断裂时间不会超过三天。”

会场一片寂静。

顾明远嘴角微扬,没有反驳。“这位是?”

“陈帆。”

“哦。”他点点头,像是早有预料,“你团队最近在研究纳斯达克波动率?”

“只是观察。”

“观察也好,参与也罢。”顾明远关掉投影,“不如我们一起验证一下模型。我这边有测试框架,你们有数据积累,互补。”

没人接话。

“当然,”他补充,“我不碰核心算法。我们可以各自独立运行,结果交叉比对。公平,透明。”

陈帆盯着他看了两秒。“脱敏后的框架可以给我们看看。但我们系统闭环运行,不开放接口。”

“理解。”顾明远笑了,“那就试试看,谁更接近真实。”

他走下台,在路过陈帆时停下。“等你消息。”一张u盘轻轻放在扶手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