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60 首测72小时预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你是说……它现在涨,是因为散户推的?”

“对。”陈帆点头,“真正的动作还没开始。等最后一批恐慌盘交出筹码,才会真正启动。”

“所以模型不是错了,”李阳接话,“是在看更远的地方。”

房间里安静下来。窗外天色仍暗,只有实验室顶灯映在屏幕上,照出三人凝住的脸。

六点十四分,系统完成全部计算。最终输出结果显示,第三日午后将形成标准“晨星”k线组合,理论涨幅区间为8.6%至9.8%。

陈帆拨通电话,号码是王教授办公室的直拨线。铃声响了四下,对方接起,语气带着被打扰的不悦。

“陈帆?这个点打电话……”

“老师,能不能请您来一趟实验室?”陈帆语速平稳,“有个结果,想请您亲自看看。”

电话那头停顿了几秒。“你现在又搞什么名堂?”

“不是名堂。”他说,“是一个预测。我想知道,在您眼里,它算不算数。”

七点零九分,王教授推开实验室门。他穿着旧夹克,手里拎着公文包,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别跟我说什么ai炒股,我不信那些虚的。”

陈帆没解释,只把显示器转向他,打开原始数据路径与算法流程图,最后调出预测图与实时行情对比界面。

王教授坐下,一言不发地看了十分钟。他逐项检查时间戳、数据来源编号、变量权重设置,甚至翻出纸笔手算了一组回归系数。

八点整,深发展的盘口出现异动。连续三笔大买单吃掉卖一至卖三档,价格跳升两个价位。成交量柱状图陡然拉长。

“这是……”张远盯着屏幕,呼吸轻了下来。

“晨星形态正在形成。”李阳低声说。

九点十七分,该股收出完整“晨星”k线,全天涨幅定格在9.4%。

王教授一直坐着,直到收盘集合竞价结束,才缓缓合上笔记本电脑。他抬头看着陈帆,眼神复杂。

“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的?”

“三个月前。”陈帆答。

“用的是什么算法框架?”

“自建的多层加权推演结构,融合了非线性拟合和状态转移判断。”

王教授忽然笑了下,摇头:“这已经不是学生项目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陈帆的肩:“比我们系去年通过的博士论文,有用得多。”

门关上后,实验室恢复寂静。

张远拿起打印机刚吐出的图表,对着灯光看了一会儿,嘴角慢慢扬起:“这次,是我们先看见光。”

李阳已经开始归档日志,将本次运行标记为“里程碑事件m-03”。他的后台任务列表里,新一轮压力测试已在排队等候。

陈帆坐在主控台前,打开新文档,标题写上《中长期趋势预测模块v1.0技术白皮书》。光标在首行闪烁,他却没有立刻输入。

他的手伸向主机,将u盘从接口拔出,换了个位置插进前置usb口。这个动作完成后,他才低头敲下第一个字。

服务器风扇持续低鸣,硬盘指示灯规律闪动,整个系统仍在运转。

李阳忽然出声:“下一个测试目标,要不要加上‘四川长虹’?”',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