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造个系统做金融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001 重返1998:证券报的真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三天后,市场自会给出答案。

而他要做的,远不止一次预言。

窗外阳光渐强,照在课桌一角。粉笔灰在光柱中缓缓浮动。老师继续讲课,语速平稳。下课铃还没响,时间仍属于课堂。

陈帆的手指轻敲桌面,节奏稳定。

他在计算下一步。

学校有机房,里面有五台装着windows95的电脑,连着校园局域网。虽然不能上网,但足够运行access数据库。如果能借到一台,再搞一张软盘存储数据,就可以开始搭建最基础的信息录入模块。

第一步,收集历史股价。

第二步,建立分类标签。

第三步,加入基本面变量——市盈率、流通股本、政策关联度。

系统不会一夜成型。初期只能靠手动输入,每天抄录报纸数据。但他有耐心。前世在投行做量化模型时,他熬过无数通宵,只为验证一个参数。

现在的技术条件虽落后,可思路不变。

只要有数据,就能训练判断力;只要有判断力,就能积累资本。

关键是迈出第一步。

王浩那边没了动静。他把纸条塞进笔袋,重新翻开数学练习册,嘴角还挂着笑,显然当成了玩笑。其他同学也各自回归课本,议论声消失。

教室恢复平静。

陈帆将报纸折好,夹进英语课本里。动作自然,不引人注意。

他望着黑板上的公式,眼神却已穿透现实。

1998年才刚进入三月。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a股还在熊市底部徘徊。再过两个月,“5·19”行情即将爆发,点燃全民炒股热潮。

而他,已经站在起跑线前。

不是参赛者,是规则的重构者。

铃声响起还需四十分钟。

他不动声色地掏出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写下第一行字:“数据源:《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每日收盘版。”

接着写下第二行:“开发环境:pc机,pentium处理器,至少32mb内存,硬盘容量优先。”

第三行:“初始功能模块——股票信息录入表(代码、名称、行业、价格、成交量)。”

笔尖稳定,字迹清晰。

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坐在中排、穿着旧校服的男生,正在用最原始的方式,为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金融布局,落下第一枚棋子。

风又吹进来,掀起报纸一角。

上面印着一行小字:“国务院研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试点。”

陈帆看了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

他知道,这句话背后,藏着多少财富的裂变与重组。

下课铃尚未响起。

他仍坐在原位,手边是课本、笔记和那份折叠整齐的证券报。

一切如常。

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事,已经在无声中改变。',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