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程师的学霸系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七十六章 科研辅助工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直接唤出了系统界面。

一个半透明的、类似雷达扫描界面的虚拟屏幕悬浮在视野中,中心是一个不断旋转的淡蓝色光点,周围是代表不同成功率的扇形区域。

池宏试着回忆起前世那篇著名的“人工智能神经算法”的圣经——《attentionisallyouneed》。

这篇论文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不仅彻底颠覆了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还推动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多领域的范式变革,成为各大模型的核心基础。

其核心是一种高效模拟神经元信息传递与整合的算法模型。

“不管是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还是自动驾驶,高性能分析等,全都离不开ai的支持。”

池宏结合2003年的技术水平——cpu主频、内存容量、硬盘速度、编程语言特性、主流框架限制——开始编写一份简化的、理论上的实现方案。

手指在键盘上翻飞,一行行伪代码和逻辑框图在文档中快速成型。

他试图将这个“未来”的算法,适配到当前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

方案完成。

池宏意念一动,启动了【方案可行性监测仪】。

一道无形的扫描波束笼罩了电脑屏幕上的文档。

视野中的虚拟雷达界面瞬间变化!

中心的光点剧烈闪烁,发出刺眼的红光!

扫描波束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瞬间被弹回!

虚拟界面上,一个巨大的、血红色的“0%”跳了出来!

下方滚动着清晰的诊断信息:

【警告:方案可行性评估——无!】

【核心障碍:硬件性能严重不足!】

【关键瓶颈分析:】

cpu计算能力:当前主流cpu浮点运算能力远低于算法需求阈值。并行处理能力不足。

内存容量与带宽:算法模型所需数据吞吐量远超当前主流内存带宽上限。内存容量无法支撑模型参数加载。

gpu通用计算:当前显卡核心架构设计专注于图形渲染,缺乏通用计算单元,无法有效分担cpu计算压力。

存储i/o速度: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成为数据加载和模型保存的严重瓶颈。

软件生态:缺乏高效并行计算框架及底层数学库支持。

【结论:在当前技术背景下,该方案不具备任何工程实现可能性。】

看着那冰冷的“0%”和详尽的分析报告,池宏并没有太多意外。

“果然如此。”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

2003年……

他脑海里浮现出此时最顶级的个人电脑配置:奔腾4ht3.2ghz,1gbddr400内存,geforcefx5950ultra显卡,7200转ide硬盘……

这些在当下堪称梦幻的配置,在二十年后的人工智能模型面前,连玩具都算不上。

“本地部署ai……”池宏低声自语,带着无奈的笑意,“就算是最省成本、最轻量化的ds模型,想满血流畅运行也得是rtx4080级别起步的显卡。”

钱的问题只是小事,硬件代差才是鸿沟。

“看来,这最强外挂……”池宏轻轻敲了敲桌面,“短期内是别想上线了。”

他关闭了那份徒劳的方案文档,清空了屏幕。

短暂的沉默后,他眼中非但没有沮丧,反而燃起了一种更炽热、更具挑战性的光芒。

硬件!

一切的瓶颈,归根结底,在于硬件!

摩尔定律正在发挥作用,但速度还不够快。

未来的智能时代,需要更强大的算力核心,更高效的内存架构,更快速的存储介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

池宏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看到了未来集成电路板上那纳米级的沟壑与晶体管。

“看来,”他轻声自语,“这场硬件的工业革命……”

“得等着我来做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