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曹风曹震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9章 云州知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云州城。

一队兵马押解着数百名面容憔悴、步履蹒跚的囚徒,沿着尘土飞扬的大路缓缓抵达了云州城那巍峨的城门外。

囚徒中年龄大的已经年近花甲,年龄小的尚且只有十余岁。

冯正戴着枷锁,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一片边境之地。

冯正本是青州仓的一名管事,负责几个粮仓的日常管理。

可是粮仓突然失火,几个大仓的粮食烧得一干二净。

他这个仓库管事自然难逃罪责,被革职下狱。

大量的粮食被烧毁,这可是重罪。

原本他是要被秋后问斩的。

可是曹风这位新上任的云州经略使向朝廷上奏,请求移民戍边,充实边境。

皇帝大手一挥,要求各地将那些流民、乞丐等人一律送往辽西、云州等地。

与此同时。

各州府大狱里面的不少囚犯,也一律改为流放云州、辽西。

冯正本以为自已会被问斩,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可现在死里逃生,流放云州。

这让冯正捡了一条命。

好死不如赖活着。

哪怕云州是曹风小侯爷刚从胡人手里抢回来的,局势还没稳定。

可总比被问斩的好。

冯正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喻的喜悦,仿佛自已真的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获得了新生一般。

他本以为辽西、云州都是边境不毛之地。

他已经做好了过苦日子的准备。

可是现在他已经改变了自已的想法。

他还记得在路过辽西的时候。

官道两侧,广袤无垠的土地被大片大片地开垦出来,那肥沃如墨的黑土,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令他眼界大开。

在他的印象中。

辽西就是混乱动荡之地,胡人和当地大乾边民经常爆发冲突,死人那都是常有的事儿。

别说普通百姓了。

就连大乾的官员都不愿意到辽西这等苦寒之地任职。

可是亲眼所见辽西的情况后,冯正觉得以前的都是误传。

辽西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

所经过的城镇,无论是街巷还是市集,都洋溢着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压根就不是混乱破败的情况。

云州境内的情况则是差一些。

这一路走了几百里地,也就三四个刚形成不久的小村子。

连一个像样的集镇都没有。

放眼望去。

到处都是起伏的丘陵和河谷,一幅荒无人烟的景象。

现在马上靠近云州城,情况又不一样。

这一天他们就遇到了两个小村庄。

这两个小村庄与内地不一样。

村民居住的都是临时搭建的毡房,并不是固定的土墙房屋。

在毡房周围,他们正在开荒。

到云州郊外。

他更是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

只见一名名身穿军衣的军士,正抡起锄头在开荒种地。

从竖立在不远处的旗号判断,他们应该隶属于辽西军虎威营。

当兵的抡起锄头种地,这一幕让冯正眼界大开,心中满是惊讶。

这在青州,那是不可想象的。

青州那些军队,除了例行守城和巡逻外,就是赌钱吃酒。

这曹都督手底下的军队却在开荒种地,着实是让冯正等一众囚徒感觉到不一样。

虽然所见所闻都很新奇。

然而,冯正他们身为囚徒,身份卑微,前途未卜。

面对这未知而迷茫的命运,他们的心情愈发沉重,愁云满面。

他们不知道自已到这边是干什么。

或许是要当苦役。

或许也要拿起刀剑去和胡人拼杀。

总而之。

这边境之地,他们随时有丧命的风险。

他们现在离家几千里地,也不知道此生能否和妻儿再团聚。

想到这里,冯正等人的心情就更加沮丧了。

“停!”

“原地歇息!”

复州羁押他们的领头军官有命令传下来。

已经走得双脚起泡的冯正等人,如蒙大赦一般,在路边瘫坐了下来。

这一队士兵负责将他们押送到云州。

这一路上,他们可吃尽了苦头。

刚一出青州地界。

他们家里送的衣物,盘缠都被这些负责押送的当兵的搜刮一空。

当兵的一路上大吃大喝,过得那是相当的滋润。

他们这些囚徒每天吃的都是猪狗食,勉强维持温饱。

他们从青州出发的时候,尚有近六百人。

可一路上因为饥饿、病痛等原因,有差不多几十人半路丧命。

现在总算是到了云州,冯正觉得自已还是幸运的,没有死在半路。

冯正他们没有等待多久。

只见几名云州官员与押送他们的军士们进行了一番交接。

这些押送的军士似乎不愿意在这危险的云州边境久留。

在完成了交接后,他们甚至都没进云州城歇息的想法,急匆匆地告辞离开了。

待押送的青州军军士走了后。

这几名云州的官员则是笑吟吟地走向了在路边歇息的冯正他们。

“诸位!”

“我乃是云州知府宋青书!”

领头的官员对一众囚徒拱了拱手,主动表明了自已的身份。

听闻此人是云州知府,众囚徒都有些受宠若惊。

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囚徒而已。

竟然惊动了知府出面交接。

这让他们觉得不可以思议。

知府那可是高高在上的老爷,出门前呼后拥,那可是大人物。

别说知府老爷了。

就算是他们县的县令,他们只知其名,不见其人。

毕竟双方地位太悬殊,他们没有资格去见这样的官老爷。

可在云州。

知府亲自出面接见他们这些囚徒,这让冯正等人对云州知府宋青书好感大增。

云州城知府宋青书原本只不过是辽阳金昌县的普通百姓而已。

家里倒是有大宅院,也读过一些书,可却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自从和曹风有了交集后,宋青书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曹风觉得宋青书还是颇有一些才学,所以顺手向二皇子赵英举荐了他一次。

二皇子赵英需要拉拢曹风和曹家,所以对于曹风的举荐很重视。

经过了一番运作后,宋青书正式被任命为了金昌县县令。

实际上在举贤盛行的大乾而,这算不得什么。

许多沽名钓誉之辈,前一天还是普通百姓,第二天说不定就能进入朝堂为官呢。

宋青书由曹风举荐,出任县令,这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宋青书在辽阳金昌县任上虽不久,却修桥铺路,颇得百姓好评。

曹风收复云州,这云州的各衙门也陆续得到重新恢复。

可是云州现在局势还没稳定。

搞不好胡人打回来,那云州又得丢。

如今仅仅成立了一个云州知府衙门,至于云州刺史府等,还没顾得上。

朝廷没有官员愿意到云州任职,毕竟这里和发配流放没有区别。

宋青书瞅到了机会。

他也希望重新到曹风手底下办差。

曹风到辽西,到云州。

他留在辽阳府金昌县任职。

他是曹风举荐的人,明面上没有人敢为难他。

可实际上他在辽州没有任何根基,也没关系。

加之各个派系争夺卢家留下的那些空缺,斗得很厉害。

这使得他在辽州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这一次他给曹风写了一封信,希望到云州任职。

曹风想了想后,同意了宋青书的请求。

他给二皇子赵英打了招呼。

赵英这个二皇子如今在朝廷说话很管用。

没有人胆敢得罪二皇子。

况且没有人愿意去,现在二皇子打了招呼,那正好顺水推舟,送一个人情。

一个边境知府而已,吏部自已就能做主,无须请示内阁或者皇帝。

宋青书得以从金昌县县令,顺利升任为了云州知府。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