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此刻真是有苦说不出。
他愿意这样?
他敢得罪胡大老爷?
官场规矩历来分明,谁提拔的人,这份恩情就得记着。
要是背后捅刀子,不仅遭人唾骂,日后更是寸步难行。
道衍虽不在乎官场名声,得罪几个小官也无所谓,可他哪敢对胡大老爷不敬?
他可是胡大老爷一手提拔起来的,从入官场到执掌番邦外交司,权力全是胡大老爷给的。
这般信任,简直是再造之恩!
要是胡义出去说他道衍忘恩负义,呵呵,不出一个月,他道衍就得被整个官场踩死!
因为这等待遇,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胡大老爷的提携之恩,谁不眼馋?
结果你道衍得了好处,反手就背叛?
不赶紧弄死你,日后谁敢再提拔人?
道衍深知其中利害,此刻冷汗涔涔。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
“胡管家,实不相瞒,之前琉璃坊的事,说到底不过是钱财小事。”
“若胡府不急,或胡爷另有安排,后续仍可继续。”
“以我对胡爷的了解,这些他压根不在乎。”
“可还有一事,非同小可!”
“这是胡爷亲自交代我去办的长期计划,涉及机密,一般人连碰的资格都没有!”
“胡爷若辞官,新任上官是否有权知晓此事?后续如何处置?必须由胡爷定夺。”
“以我的品级和权限,根本无权插手!”
“所以,还请胡管家体谅,这事儿……真的大过天了!”
胡义听完,眨了眨眼,一时茫然。
胡义踌躇半晌,想起自家老爷的脾气,那股子愤懑劲儿渐渐消散了。
他悄悄挪到道衍跟前,压低声音道:“我明白,老爷的事关乎朝堂机密,不便多说。”
”但总得给个由头,让我回府后能提醒老爷是什么事吧?”
”就一点点,绝不深问!”
”规矩我都懂!”
道衍闻神情一松。
他略作沉吟,眼中掠过一丝促狭,却绷着脸对胡义道:“!”
”你只需告诉胡爷,此事与有关,他自然明白!”
”什么?”
胡义瞪圆了眼睛,活像见了鬼。
这一嗓子惊得都变了调。
实在怪不得他失态——道衍给的”线索”简直荒谬绝伦!
这种事儿,自家老爷怎么可能沾边?
可瞧着道衍肃穆的神色,又不似作伪。
胡义焦躁地瘫坐在椅背上,仰头望着天,只觉得脑仁生疼。
这他娘的太邪门了!
他突然俯身逼近道衍,从牙缝里挤出字来:“道衍,你敢耍我?”
道衍郑重其事地点头。
”嘶——”
胡义龇着牙倒吸凉气,猛地站起身来。
”姚大人,告辞!”
话音未落,人已快步冲出番邦外交司衙门。
望着胡义仓皇离去的背影,道衍先是一笑,转而陷入沉思。
胡大老爷真要辞官?
若按胡义方才所,此事怕是板上钉钉。
可问题在于——胡大老爷卸任后,番邦外交司与他道衍该当如何?
换作旁人主事,断不会如胡大老爷这般放权。
毕竟新官上任,谁愿做个傀儡?
大权旁落,可是为官大忌!
届时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即便他道衍愿意辅佐新官,寻常上官敢继续推行他那些计划么?
为搅乱番邦局势,他派的探子没少在异邦兴风作浪。
栽赃构陷、劫掠、挑唆内斗、收买叛徒
这些勾当,单用”缺德”二字形容都嫌轻了。
但凡有一桩败露,大明的脸面就得丢个干净!
因为这里头的腌臜事,实在太多了。
不过……这些事情确实管用啊!
以后还能继续这么干吗?
对未来感到忧虑的,不只道衍一个人。
这不,大明太子朱标正神色凝重地拿着胡大老爷的辞呈来找朱元璋。
如今的奏折都要先经过内阁审阅。
加急或重要的折子,会直接送到朱标手里。
总不能因为这个辅政机构反而耽误正事吧。
也正因如此,朱标看到这封奏折时,胡义才刚离开不久,甚至还没走到番邦外交司。
朱标先自己看了一遍,心里顿时一沉。
转身就去找他爹了。
到了坤宁宫,见朱元璋正和马皇后还有朱雄英三人有说有笑地吃早饭,朱标忽然一阵心酸。
可恶!
凭什么他这个太子累死累活,父皇却能悠闲地享受天伦之乐?
他也想放假啊!
可看着三人齐刷刷转头的样子,朱标默默把到了嘴边的抱怨咽了回去。
在爹娘面前还是老实点吧,别当着儿子的面挨训,那多丢脸。
“爹,您看看这个!”
朱标把奏折递过去,顺势坐在空位上,接过侍女递来的碗筷,直接朝桌上的小菜开动。
说真的,自从胡府的厨艺流传开来,宫里的伙食确实丰富了不少。
到现在朱标也没想明白,光是点心早餐怎么就这么多花样。
但不得不说,花样多,味道也好。
虽然有些不太合口味,但至少还没遇到难吃的。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这个吃货总要尝两口!
马皇后看着自家胖儿子招呼都不打就开吃,笑着夹了一筷子菜放进他碗里。
又朝侍女使了个眼色,显然要给儿子加菜。
“嗯,谢谢母后!”
“母后您也吃,儿臣在东宫已经用过早膳了,就是嘴馋。”
“伯父家出来的厨子,手艺真是不错!”
“也不知道伯父怎么琢磨出这么多好吃的。”
朱标边吃边聊,全然不顾什么仪态风度。
>;朱元璋还在皱眉看奏折,马皇后懒得管他,笑着说道:
“惟庸啊,如今倒是活得自在。”
“那小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说真的,连我都羡慕他呢!”
”可不是谁都能抛下那些担子,尽情享乐的!”
”最妙的是,他竟能玩出新意来。”
”就说眼前这吃食,虽无山珍海味,反倒更见巧思!”
”若没点儿闲情逸致,哪能琢磨出这些花样?”
”你啊,平日也别总惦记朝政,该松快些才是。”
”你父皇身子骨还硬朗着呢,遇事别总揽着,让他多操操心!”
一旁批阅奏折的朱元璋闻,眉头直跳。
他转过头瞪着马皇后:“妹子,标儿是你儿子,咱可还是你夫君呢!”
”哪有这么教孩子的?”
”什么叫让咱多操心?”
”这些年拼死拼活,不都是为了儿孙们!”
朱元璋越说声越小,眼见马皇后笑容消失,最后几个字几乎含在嘴里。
他眼尖瞥见乖乖坐着的朱雄英,忙打起精神道:“你瞧,这不正好!”
”当年怎么教标儿,如今就怎么教雄英。”
”带着他批奏折、理朝政,将来也能帮衬标儿。”
”一举两得!”
”横竖这家业早晚是他们父子的!”
说到这里,朱元璋反倒挺直了腰板。
大明江山迟早要交到他们手里,现在培养有何不妥?
马皇后望着相伴半生的丈夫,轻叹一声,抚摸着孙儿的小脑袋沉默不语。
她何曾在意江山传承?
只盼眼前至亲能吃好睡好,平安康泰。
其余种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只要家业还在朱家血脉手中,便是圆满。
朱标趁父母斗嘴时,已狼吞虎咽吃完两根油条、一碗豆浆并半碟小菜。
他惬意地抹嘴揉肚——忙里偷闲吃口热乎饭,实在舒坦。
漱过口,他对父母的小争执充耳不闻。
这种家务事,插嘴才是麻烦。
他的心思全在手中奏折上:“爹,伯父请辞这事您怎么看?”
”究竟是赌气,还是真心要走?”
”这都不是头一回了。”
朱元璋望着那字迹熟悉的奏折,神情略显落寞,随手将其扔在桌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恼意。
”三分赌气,七分真心要走!”
”惟庸这厮,最懂咱的脾气,也最明白咱的心思!”
”昨日与咱父子闲谈时,他多半察觉到了什么,或是觉察出咱对他有所防备了!”
”干脆一走了之!”
”正如标儿你说的,他早就不止一次想走了!”
”他是那种卸了官职反倒能逍遥快活的主儿!”
”如今这些官衔,说白了都是咱硬安给他的!”
”他就想躲在家里,图个清闲自在!”
朱雄英身为晚辈,不便插话,只得默默听着。
但事关恩师胡惟庸,他不由得凝神细听。
可越听越觉诧异——这位老师,怎与自己所想的截然不同?
”父皇,伯父这辞官的折子,准了?”
朱标终究问出了关键。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儿子,又低头盯着奏章沉吟良久,最终叹息道:“准了吧!”
”另外,你亲自拟一道嘉奖的旨意,加封他为太子少师!”
”嗯?”
朱标猛然抬头。
”太子少师?”
”爹,这可是三孤之列啊!”
”仅次于三公的职位,就这么赐下?”
”况且伯父已然辞官,您还授予这般显赫的虚衔?”
朱元璋瞪了胖儿子一眼,没好气道:“咋的?”
”你觉得他不配?”
”惟庸随咱征战多年,功勋累累!”
”咱没赐他爵位,是想留着临终时再给!”
”可总不能让人走得寒碜,连最后的脸面都不顾!”
”三孤怎么了?”
”他胡惟庸的功绩,难道还担不起一个三孤?”
”若不是为你将来考量,咱连三公都舍得给!”
若胡惟庸在此,怕是要跳脚骂娘了——
那玉米、红薯的功劳怎就只字不提?
他可是清楚,这两样作物正在皇庄里蓬勃生长。
只是尚未推广罢了。
单凭这两样”仙粮”的功绩,胡家迟早能挣个世袭爵位。
至于官位?
嗤,谁稀罕那劳什子。
被老爹这番抢白,朱标愈发摸不着头脑——
这帮老狐狸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这边刚批准了辞职,那边反倒要升官了。
你们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马皇后最懂自家丈夫的心思,在一旁轻笑一声,捏了捏儿子的胖手。
”标儿,你想岔了!”
”你爹封的这个三孤,是酬谢惟庸这些年为老朱家出的力。”
”这是论功行赏,是私交情分,更是到此为止的意思!”
”往后惟庸的仕途就到头了,给他个三孤算是全了这份功劳。”
”所以啊,你得站在朱家晚辈的立场看这事儿,别总想着太子的身份。”
朱标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是儿子想错了!”
说着他无奈地看向朱元璋。
”爹,您就不能把话说明白些?”
朱元璋平日虽信任这个胖儿子,可父子俩哪有那么多温软语。
见儿子反倒埋怨起自己,当即瞪起眼睛。
”是咱没说清?”
”分明是你脑子不灵光!”
”没听咱方才让你拟圣旨?”
”封三孤的旨意何时轮到你来写了?”
”这不就是让你以晚辈身份说几句?”
”这都想不明白,还怪上咱了?”
.b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