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咋真成方寸山弟子了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2章 走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侯爷,您看这地方如何?”

芒耳带着姜宁来到了一处山坡之上,这山坡并不如何高,约莫十几丈的样子,倒是宽敞的很。

此刻已然是冬既尽春将出的季节,这山坡之上也多了几分郁郁葱葱的意味。

可以想见,在春季来临之后,这地界会是如何的繁茂。

姜宁站在山坡上,朝着前方眺望,挑了挑眉毛,指着东方问道:“灞桥?”

“没错,这里算是灞水河畔,不过侯爷不要担心,这地界绝对不会被淹。”

芒耳笑眯眯的说道:“这地方的风水,咱家曾请人看过,是上好的清净福地,背阴面阳,前水后风,只是有一着不好,葬在此地,不会福泽后人。”

“不过,想来以侯爷之能为,也不在乎这个。”

姜宁闻言,深深地看了一眼芒耳,说道:“此番,在下欠大监一个人情。”

山坡,阳面,风水好,不远处就是灞桥,也少不了热闹。

跟阿翁的要求基本上没有任何出入。

但是相对的,这个地方,再加上虽是清净福地,却不会福泽后人这一条,对某些身躯残缺的人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阴宅。

而以芒耳的轻车熟路,显然,这地界是他给自己百年之后找的一方福地。

芒耳矜持的笑了笑,说道:“能为侯爷解惑,更能和老爷子的想法不谋而合,是咱家的荣幸。”

一番话,也侧面承认了姜宁的推测。

这是一个人情,姜宁认下了。

姜宁脚下一动,踩着流风飞了起来,站在山坡之上百丈高的半空,往下俯瞰。

确实是一方宽阔清净的地界,草木肥美,阴阳相济,风水祥和。

只是……

姜宁看向了某个方向,皱了皱眉毛。

身形落下,指着那不远处灞水之上的一座石桥。

“大监,那桥是何来历?”

顺着姜宁所指的方向看去,却见一座比灞桥袖珍很多的小桥,那桥布满青苔白霜,鲜有行人。

不过,姜宁关注的也不是这个,而是在那拱桥之下,垂落着一柄锈迹斑斑的长剑,经年累月之下,只剩下了三分剑形,乍一看好似一个铁条子。

“哦,侯爷说的那座桥,得是隋前的产物了,具体多少年,谁也不知道。”

芒耳好奇的问道:“侯爷问这个做什么?”

姜宁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眯着眼睛估算了一下距离,而后道:“那桥下有一柄斩龙剑。”

芒耳闻言一愣,不由得说道:“不可能,长安十朝皇都,历来都是天子居所,便是真龙也不敢冒犯,得是多么蠢的蛟龙才会选择在长安走蛟渡劫?”

所谓斩龙剑,与名为“走蛟”的概念有关。

蛟龙若是想要渡劫成为真龙,须得跨河入海,所谓百川归海也。

蛟龙行于河道,奔腾入海,自成真龙。

但在这个过程里,蛟龙行河,必然搅扰两岸,淹田毁堤乃是寻常,便是蛟过之地,泽国百年不涸,甚至河道就此更改,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更不要说,在此之间所造成的百姓死亡了。

所以,为了防止蛟龙走蛟渡劫,往往会在桥下悬挂一把剑,这剑有个说法,唤作斩龙剑。

为的就是阻拦蛟龙渡河。

可芒耳说的也有道理,再怎么蠢的蛟龙,也不至于在长安这天子居所走蛟吧?

那不是找死?

姜宁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锈迹斑斑的斩龙剑。

芒耳见状,想了想说道:“长安地大物博,便是此处有缺陷,咱家领着侯爷另寻他处就是了。”

虽然在他看来不可能有走蛟的事情发生,但既然侯爷有这个顾虑,担心若是真的走蛟,会淹了脚下山坡,那么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了。

“大监说的对,一般蛟龙,只要不蠢,就不会在长安走蛟。”

姜宁仿佛自言自语一般说着,抬手一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