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归田园居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 第一章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又一次整理了背包,查看了一下这次出门需要的东西。一件外套、身份证、学生证、“未来”助学网志愿者身份卡、还有几百块钱现金。想了想,又在背包里塞上两瓶矿泉水。ok,准备的差不多了,看看时间,集合的时候快到了,文若仔细地查看了一次家里的门窗,这一次在外地要待上两、三天,门窗得关好了。还有水、电、煤气等等,都一一检查了一遍,文若这才背上背包,出门了。

文若是米阳省奉延市米阳大学的的一名普通的大四学生,这一次出门,是参加“未来”助学网米阳省分部策划的一次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调查资助活动。时间就定在了5月初,正好是大假期间,不用耽误他实习的时间,于是他便积极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之前“未来”助学网已经组织过一次捐款,用于采购这次下乡时将发放的一些新书包,铅笔本子、各类新旧衣物、图书等物资,当时文若就捐了200块钱,虽然不多,但好歹也是自己暑假里实习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3个月的生活补助费。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文若乘坐公交车,顺利来到了位于奉延市城东的汽车站,在这里他将会合这一次“未来”助学网的另外四名志愿者,一同前往庆彬镇的大顶子村。那里据说有几户特别贫困的失学儿童家庭,而大顶子村离奉延市有近八、九个小时的路程,所以大家将集合的时间定在了早上八点半,希望能够早点到达目的地。

刚下车,文若就看见了这次活动的带队人——周航,他是“未来”助学网米阳省分部的直接负责人。这是一个十分热衷公益事业的中年人,50岁出头,当过兵,也曾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个头不高,带着一副眼镜,说话总是沉稳有利,行走间一副军人风范。

文若在前几次参加助学网策划的活动中,曾经见过周航,所以并不陌生。顶着小雨一阵小跑,跑到了周航面前。

“周叔,我没迟到吧?”

“没,时间还没到。再等等,还有两个人没来呢。”周航看了看腕上的表,抬头说。

“对了,这是聂辉,上次去宜山,你们应该认识吧?”周航拍了拍身边另外一个40多岁的男人的肩膀,问着文若。

文若看了看那人,嗯,的确是上次见过的:“认识,上次去宜山聂叔可是在活动中帮我指出了不少要学习的地方。”

聂辉笑着对文若点点头,递给文若一张面纸,说:“下雨怎么也不带把伞?这雨可淋不得,一不小心就会感冒的。”

“没事儿,这才多大的雨啊。我身体好,不会生病的。”道了声谢,文若接过面纸,擦起了脸上头上的雨水。“周叔,聂叔,这下着雨,下乡的路可不好走啊。”

“没关系,庆彬镇那一块儿不一定下着雨呢,最近一段时间的天气不好,那边一直旱着呢,估计今天也没什么雨可下。”聂辉回答道,抬头看了看天上下着的雨,继续说:“如果那边下下雨还好,看新闻说,那边旱的连村民吃水都困难。”

“也是,村里人肯定早就盼着下雨了,如果这雨能下下来,也算减轻点旱情。”周航点着头。

文若干笑了一下,点点头。

聂辉似乎看到了什么人,举起手招了招,一边说:“致楠他们到了。”

“哦?他们倒是掐着点儿到。”周航又看了看表,分针指着5的位置,这会儿已经是八点过二十五分了。

正说着,只见一个身穿深灰色运动装的男人,打着一把雨伞,快步地走了过来。他大约二十七八岁,个头挺高,文若估摸着,这个男人估计有一米八左右的身高了吧。只见他快步走了过来,对大家道:“真不好意思,市中心堵车,阿和开车绕了点路才过来的。”说着收了伞,伸出右手和周航握着:“周叔,这次下去又得让您操心了。”

周航也伸出手和他握了握,说道:“也没什么可操心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把这次活动圆满完成了,那就行了。来,聂辉不用我介绍了吧?这是文若,还是个大学生,这次是趁放假,跟咱们下去走走。之前文若参加过几次活动,不过都没和你碰上。文若,这是相致楠。也是咱们助学网的骨干了,你们多交流交流。”

“你好。”文若也伸出手去和相致楠握了握。这才看清了面前这个男人的相貌: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黝黑的眉毛下,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藏在镜片后面,微微眯着。微厚的嘴唇弯弯地笑着,整个面容显得十分温和。

等相致楠和文若握手过后,又对着周航说:“周叔,阿和在前边儿路口停车等着呢,走,先上车再说。”

“好,走吧。那批物资都带着的吧?防水措施做的怎么样?”

“出发之前我们把防雨布给蒙上了,一共十箱物资,都清点好了的。”

一行四人打着伞,从刚才躲雨的屋檐下冲了出来,走向前边儿不远处的皮卡车。

周航坐在副驾驶上,聂辉、相致楠和文若一起坐在第二排,那个叫阿和的男子开着车,一路向庆彬镇开去。

从高速路开出去十多公里后,车辆两旁出现了一块块农田。田地里,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小麦的收割,一片繁忙的景象。

不多一会儿,车上的五个人都熟悉了。其实说起来,这五个人当中,就只有文若算是第一次和相致楠、阿和认识,其他四个人倒是经常往乡村跑,这么些年下来,也不知跑遍了米阳省多少村镇。

文若话不多,静静地坐在一边儿听着周航和相致楠、聂辉三人谈论着这次去的大顶子村。

这是一个地处山区的贫困村,大多数村民都在贫困线下挣扎。听说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到外地打工,村里留下的基本上就是老人和孩子。全家年收入超过3000元的不到30%,有些家庭基本上就靠着一个月几十块钱的低保和自家的山地艰难度日。这一次“未来”助学网就是了解到当地有几户适龄学童,由于家境贫寒的原因辍学,所以才组织志愿者前往调查、资助。

经过几个小时的行程,车子来到了一个小镇,大家找了个面馆,一人要了一碗面,三下五除二地吃下肚后,又上路了。

到了庆彬镇以后,已近下午2点,还有1个多小时的山路需要爬行,但中午没吃饱的文若已经有些饿了,他摸出了背包里的矿泉水和一块巧克力,就着吃下去,补充补充体力。周航在镇上找了一个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之前已经联系好这边请了一个熟悉当地山路的同志带路,大家将车上的物资搬了下来,准备徒步进山。

那个带路的村民一见车上搬下了10箱的东西,便又拉了三个人当地村民过来,让他们帮忙用扁担挑着将物资送进山里去。

“怎么样,待会儿还有体力爬山么?”坐了6个多小时车,相致楠似乎一点都不疲惫,仍然神采奕奕。他似乎注意到了刚才文若喝水吃巧克力的举动,走过来问了一句。

“还好。应该没问题的。”文若笑着回答,眼睛笑得弯弯的。

相致楠见到文若的笑容,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心里决定待会儿要多看顾他一点。

进山的路依着山谷修建,弯弯折折,像一条灰土色的带子,盘旋在翠绿的山谷里。这条路是进山的唯一通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出来的,有些地方已经看不出来路的痕迹,他们只好小心翼翼地抓着山上生长的草茎一步一步地蹭着往前走。

文若越走越饿,在路上已经喝光了一瓶矿泉水的他,现在很是难受。相致楠在前面小心地拉着他走过一处处险要的地段,让他心里十分感激。

快到下午5点的时候,大家终于走到了路的尽头,前方不远就是大顶子村的村口了。听帮着挑物资的当地人说,这条路,他们走,估计就是1个小时左右,奈何文若他们五人的确不是经常爬山的,再加上地形陌生,硬生生地走了2个多小时。

这时候,文若赶紧找了一块石头坐下,跟周航说:“周叔,让我休息会儿,喝口水。”边说又边拿出最后那瓶矿泉水,拧开盖子,往嘴里倒灌着。

“年轻人还是要多运动运动啊。”周航他们也各自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这两个小时的山路的确十分耗费体力,虽说周航经常下乡,但毕竟已是50多岁的人了,体力也有些赶不上趟。

路上,在镇上被拉来帮忙的几个当地人,已经了解到这几个人是来资助失学儿童的,一路上倒是十分热心,这会儿也是累了,都找了个地方蹲下来,把头上顶着的草帽取下来扇着风。

“这天气怪了,按说这时候山里应该很凉快了,没想到这么闷热。”一个40多岁的挑夫说。

“是嘞,看样子是要下雨啊。”另外一个挑夫应和着。

“下雨好哇!再不下雨,农田都干死了。”后边儿一个年纪最大的挑夫,看着天上的云,叹道。

“是啊,再不下雨,今年都没收成了。”

“行了,周老师。咱们再走几步到村子里再休息吧。”帮忙带路的村民跟周航说道。

“行,文若啊,怎么样?还能走不?”周航站起来问道。

捶了捶腿,文若心里有些苦笑,看样子自己的确是缺乏锻炼啊,但也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周叔。走吧。”

于是一行人又挑的挑东西,抗的抗东西,再一次前进。

这一次,几个人没走多远,已经发现一群人到来的村民迎了上来。走在前边儿的似乎是这个村里的村长,周航快走几步,上前打着招呼:“你就是大顶子村的张村长了吧?我是之前和你们村联系过的,‘未来’助学网的工作人员,这是我的工作证。”

“哦,是那啥网站来助学的吧?我就是这里的村长,张德明。欢迎欢迎啊。”张村长笑着回答,和大家伙儿一一握过手以后,他指挥者几个半大的孩子帮忙,让他们把东西搬到村委会。

“走,先去村委会坐坐,休息休息。”

“行,张村长。您带路吧。”周航也不磨叽,跟着张村长往里走。

文若他们四个也和周围的村民边寒暄,边往村里走去。_a

书首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