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澈柳雪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九十二章 僵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朱高煦给张辅的命令只有一个字——“拖”。

同时,他命令金在焕率领那三千高句丽残兵。

在防线外围不断袭扰倭寇的粮道。

用高句丽人打高句丽地盘上的游击战,再合适不过。

倭寇主帅石田光,一个狂妄自大的年轻将领,果然上当了。

他见明军龟缩不出,只以为是怯战。

几次强攻铁瓮城,都在明军密集的火铳和神臂弓攒射下,碰得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明军不过如此!只会躲在城墙后面放冷箭的懦夫!”

石田光在军帐中咆哮,却毫无办法。

他想绕过铁瓮城,又怕被断了后路。

想强攻,损失又大到他无法承受。

更让他头疼的是,那些神出鬼没的高句丽游击队。

他们熟悉地形,来去如风,今天烧你一队粮车,明天在你水源里下毒,搅得后方鸡犬不宁。

短短半个月,石田光的十万大军,锐气尽丧,被死死钉在铁瓮城下,进退两难。

而在所有人都以为朱高煦坐镇南线,与倭寇主力对峙时。

他本人,已经悄然率领着最精锐的一万铁骑,出现在了北方。

他此行的目标,正是叛乱的核心。

崔承秀所在的开城。

使者们带去的,不是命令,而是选择。

一份是朱高煦的亲笔信,信中承诺,只要他们保持中立,待平定崔氏后,不仅承认他们对现有土地和财富的拥有。

还会将从崔氏缴获的部分田产、奴仆赏赐给他们。

另一份,是一支制作精巧的响箭。

信使会当着他们的面,将这支响箭插在地上,然后告诉他们。

“此箭射出,三里之内,汉王殿下的铁骑,一刻即至,是敌是友,请大人自行斟酌。”

可是这些事情在崔氏看来,朱高煦这一手釜底抽薪,太狠了!

拉拢、分化、威逼、利诱。

朱高煦的组合拳,打得北地贵族联盟瞬间土崩瓦解。

原本响应崔承秀的十几家势力,超过一半选择了沉默,剩下的几家。

甚至派出了私兵,封锁了通往开城的道路。

名义上是“防止叛逆流窜”,实际上是向朱高煦纳上投名状。

崔承秀一夜之间,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当朱高煦的一万铁骑兵临城下时,开城的城门,被崔承秀的亲侄子从内部打开了。

朱高煦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座北方的重镇。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草原边境,一处不起眼的贸易点。

江澈站在一座沙丘上,望着一队长长的驼队,满载着粮食,铁料和药材,缓缓消失在东方地平线。

一名暗卫司的校尉在他身后低声汇报。

“总督大人,汉王殿下已采纳您的方略,南线大捷,北方形势也已尽在掌握,我们通过草原商路输送的物资,都已安全送达。”

江澈嗯了一声,脸上没什么表情。

朱高煦是一把好刀,锋利,刚猛,但也容易卷刃。

需要一个好的刀鞘,和一个懂得如何用刀的人。

自己,就是那个鞘,也是那个人。

让朱高煦在高句丽建功,甚至裂土封王。

对他,对整个大明未来的格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个不受朝堂文官掣肘。

只听命于自己的藩王,将是一枚无比重要的棋子。

他眯起眼睛,望向南方。

高句丽这盘棋,他落子了。

接下来,该看看那个隔海相望的樱花国,要如何应对了。

…………

战局,如同一块被反复敲打的顽铁。

石田光再也没有了当初踏上这片土地时的意气风发。

因为朱高煦的防线就像一道嵌进肉里的铁丝,扯不断,吞不下。

每一天的进攻,换来的都是堆积在阵前的尸体和后方越来越长的补给清单。

“八嘎!那头明国蛮猪!”

石田光一脚踹翻了面前的矮几。

清酒洒了一地,但他毫不在意。

“传令下去。”

“全线停止向北攻击,以铁瓮城为界向南!给我把所有占领区的村子都搜刮一遍!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地销毁!”

“我要让这片土地,连一根能喂饱老鼠的麦秆都剩不下!我要让朱高煦守着一座空城,饿死在里面!”

这不再是征服,这是掠夺。

与其在坚固的防线上徒劳地消耗生命。

不如将已占领的土地榨干最后一滴油水,充实国力,以待来日。

倭寇的军队像一群被放出笼的疯狗,在半岛南部肆虐。

……

而与这边不同的是,开城的土地丈量仪式上。

朱高煦亲手将一块刻着名字和亩数的木契。

交到一个名叫朴成浩的高句丽降将手中。

朴成浩双手颤抖接过,几乎要跪下去。

他原本是崔氏的家臣,城破之日已做好赴死的准备。

没想到,这位明国的汉王殿下,非但没杀他,还让他负责整编降军。

维持地方治安。

现在,更是将从崔氏叛逆手中没收的良田,直接分给了他们这些有功之人。

“好好干。”

朱高煦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很重。

“跟着我,土地、爵位,都会有的,但谁要是敢在背后搞小动作……”

话没有说完,但是朴成浩已经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不敢!殿下!小人愿为殿下效死!”

朱高煦嗯了一声,看向远处正在排队领取农具和种子的流民。

他想起了江澈送来的那份手札上的一句话。

“得人心者,非只靠刀,更要靠粮。”

当初,他对这种文绉绉的调调嗤之鼻翼。

可现在,看着一座座村庄重新升起炊烟。

看着一个个流民被安置下来,开垦荒地,看着仓库里的粮食一天天充盈。

他忽然明白,这种亲手建立秩序的感觉,远比在战场上斩下敌人头颅,更让他感到一种踏实。

这是他的地盘,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子民,都将成为他力量的一部分。

……

与此同时,北平这边。

江澈手中的炭笔,在一张巨大的地图上轻轻划过。

那条线,从倭国本土的一个港口出发,绕过漫长的海岸线。

“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倒是符合岛国小家子气的战法。”

听到这话的暗卫连忙补充:“汉王殿下效仿大人之策,于开城行军功授田,招揽流民,大兴屯垦,如今北地铁壁一块,粮草充足,兵员日增,已然是自成一国。”

将一个莽撞的亲王,调教成一个懂得经营领地的枭雄。

这份手段,让所有了解汉王过去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_l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