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给古人直播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20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才是真教主:他是假的,别听他的!他是个假货!]

[天女教教主:修功德,以功德兑赎罪券方有用。]

[功德如何修?]

[天女教教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修桥铺路为功德,建学育民亦为功德,将士守土卫国,医者治病救人,为官者尽其职,为民者求其生,此皆为功德。]

[太好了,我家贫,老父本想卖了两亩薄田买赎罪券,如今听了教主大人的话,终于不打算卖地了。]

[天女教左护法:教主大人,这怎么跟您之前讲的不太一样……]

[天女教右护法:哪里不一样了,你记错了吧,教主大人就是这么跟我讲的,牛犇你记性太差了。]

[我才是真教主:哪来的右护法,本教主还没有册封右护法!你也是假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教主大人英明。]

[小诸葛:教主大人所言甚妙。]

[我才是真教主:他是假的!假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忧国忧民一书生:是在下浅薄了,听教主一席话,茅塞顿开。]

[天女教右护法:那个真教主别跳了,教主大人是不是假的,我们还能不知道吗?他就是真的。]

[天女娘娘的狗:对啊对啊,真真的,哪里不真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大家注意一下,不要被那个‘真教主’骗了。]

[不会不会,教主大人讲得真好,咱都爱听教主讲。]

[俺娘说了,天女娘娘怜贫惜弱,不会管咱穷人要钱,这个教主是真的,‘真教主’是假的。]

[那昵称都挂着呢,还能是假的?咱才不会认错教主。]

[教主,我家邻居腿脚不好,我会点儿木匠手艺,给他做个拐杖,算行好事,修功德吗?]

[教主,我……]

……

薛皎小时候听过一次杀猪,印象深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觉得爸爸不相信她,不肯给她看杀猪,现在自己当了妈妈,忽然就理解了爸爸的心情,她也不想让珍儿去看,怕吓到女儿。

但孩子很想去,家里哥哥姐姐也都去了,只她一个不能看,怪可怜的。

薛皎就把女儿抱上了,大不了到时候跟爸爸学,把孩子眼睛捂上。

到了杀猪的地儿,是一个大水泥场子,场子中间热水和大灶都已经烧上了,这是一会儿烫猪毛用的。

过年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村里人变多了,听说要杀猪,都来看热闹,场子边围满了人,老老少少,聊着天等杀猪。

此时正在安排抓猪的人,最起码得三五个大汉才能摁住一头猪,被选中的人撸起袖子,手臂上是虬结的肌肉。

没一会儿,猪被抓来了,是一头大白猪,养得特别肥,走动的时候浑身的肉都在抖动。

薛珍后知后觉:“啊……炸的是它的圈。”

好倒霉哦这个猪猪,早知道就不让哥哥炸它房子了。

许是感觉到要下锅,这猪走得非常不情愿,主人在前头拽,还有人拿着树枝在后头赶,它还是走得七扭八歪,一副分分钟要跑的样子。

刚刚靠近场子,大白猪嘶叫一声,扭头要跑,抓猪的壮汉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去摁猪,差点儿没把猪压成猪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咋不在猪圈那捆起来。”

“就是,那么多人,抬也抬来了。”

“你们懂什么,还有好几头猪呢,让它们瞧见了,后头不好逮了。”

“听说有的猪看见同圈的猪被抓去宰了,就不好好吃饭,要掉秤,那不是亏了。”

“真的假的?这也太邪乎了。”

“猪聪明着呢。”

抓猪人虽然多,架不住不好下手,还要把拼命挣扎的猪捆起来,一时间出现了人猪搏斗的现场,也间接反映出,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很壮,但并不是熟手。

本以为只是卖个力气,谁想到猪这么难搞,有人一个不留神,被猪一屁股拱翻在地,仰面坐下,四脚朝天。

看热闹的村民们爆笑如雷,被猪拱翻的人反应过来,自己都笑了。

一时间水泥场上空弥漫着欢快的气氛,大家笑个不停。

“咳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哈哈……”

“妈妈,那个小朋友是不是卡住了。”薛珍晃了晃薛皎的手,薛皎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男孩儿憋得满脸通红,正努力拽他身旁男人的裤子,男人正大笑着指挥人家抓猪,根本没注意到腿上这点儿重量。

第73章

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小,不把孩子的话当回事,不在意孩子细微的举动和反馈,事到临头才知道后悔。

薛皎看见,被那个憋得满脸通红的小孩拽了好些下裤子的男人,终于有了点反应——他眼睛还盯着拼命挣扎的大肥猪,根本没低头看一眼向他求救的孩子,抬手敷衍地摸了摸小孩的脑袋。

小孩子憋得受不了了,抓着喉咙一屁股坐在地上,勾着腰痛苦不已。

“妈妈,那孩子卡住了!”薛皎赶紧喊她妈,在场干过医护的,她只知道她妈一个。

冯英也正在看杀猪,耳遭是乱哄哄的声音,忽然听见女儿喊了一声,顺着她指的方向而看过,也看到了那个孩子,顿时神色一凛,下意识往那边走过去。

但此时抓猪有了进展,看热闹的人都跟着走,冯英忽然逆了人流,被撞得了好几下,却没能走出多远。

“让让,有个孩子卡住了,让我过去。”

“让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孩爸爸也抬脚走了两步,不留神一脚踢到坐在地上的自家孩子身上,才低头看了一眼,这一看,面上血色尽失。

他把孩子扶起来,使劲儿拍他后背,一边拍一边大声喊:“咳,用力咳,咳出来啊。”

小孩儿根本咳不出来,憋得眼泪汪汪,求助地看着爸爸。

这会儿周围其他人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有人喊:“这娃是不是卡住了。”

“别挤了,让开点儿,这有个娃娃卡住了。”

“喝点儿东西给他打下去?我这有水。”

“这是不是要用那个海那个啥?我在短视频上看见过。”

“你会吗?快去试试,娃憋得喘不上气了。”

“那我咋会,我就是看看……”

“我会!”冯英奋力举起手,“我会海姆立克急救,让我过去!”

杀猪有人看热闹,别家小孩儿卡住了,也有人看热闹,堵得严严实实,听见身后有人说会急救,大家纷纷让开路,挤也挤出一条道让冯英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英虽然已经退休几年了,但大医院护士的基本素养摆在那里,这种最基础的急救,熟到不能再熟。

她到了小孩儿跟前,手法娴熟地抱起孩子,先快速有节奏地在背上拍了几下……

“不对啊,我看的短视频里头,不是这样的,要把人抱起来,然后怼胸口……”

“我记得我看到的也是这样的。”

小孩儿爸爸着急道:“拍背没用,我刚拍过了,你到底会不会啊?”

冯英没有回话,她已经换了手法,开始进行胸部按压,重复以上,直到第三遍,小孩儿突然伸着脖子,吐出一个啃了一半的枣子。

枣子一吐出来,孩子立刻开始哇哇大哭,恰好孩子妈妈也已经闻讯赶来,浅色羽绒服上还沾着泥巴,像是来的路上摔了一觉。

看见安然无恙的孩子,眼泪都出来了,在众人的指点声中跟冯英道谢。

“嘿,真神了,就那么按几下,就吐出来了。”

“我认识她,老薛家的儿媳妇,城里大医院工作哩。”

“难怪了,真厉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那个海啥急救不?”

“是的。”冯英觉得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海姆立克急救并不是只有一种手法,婴幼儿和成人、年长儿所用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大家所熟知的是用于成人和年长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手法,这孩子太小,更适合婴幼儿的急救手法。”

小孩儿看着比珍儿个头还矮一点,约莫也就三岁左右,只能说父母当真心大。

之前质疑的人,大部分已经信了,但还有一些,哪怕事实摆在眼前,小孩儿呼吸道里的异物都吐出来了,他也要拿手机查一下,看看冯英说的是不是真的。

也有人看得眼热,问道:“薛家媳妇儿,这个啥急救怪好用的,你能教教咱不。”

被东西卡住,这种事日常生活中再常见不过,有的自己能顺出来,但被憋死的倒霉蛋也不在少出,但凡爱听八卦的,多问一问,一定能在跟乡邻的聊天中听到被各种异物卡死的倒霉蛋。

但人总有一种侥幸心理,没轮到自己身上,没轮到自己的亲人身上,就只是当笑话看看,根本不觉得自己会碰到。

所以哪怕海姆立克急救的手法并不难,很多人在短视频中刷到过,也看过那些抓人眼球把海姆立克急救吹得神乎其神的标题,但他们被吸引,点进去,看一遍,退出,下一次遇到再点进去。

同人聊天,信口拈来,但真要到要用的时候,什么手势来着?怼哪个位置管用?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成。

亲眼目睹小孩儿在憋死的边缘被救回来,大家终于心动了,这可是大医院工作的,厉害着呢,跟着视频学哪有跟真人学好,做错了人家也能帮着纠正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人想学海姆立克急救,冯英也愿意教,因为这个急救手法真的很适合都学一学,上手不难,用起来方便,效果还特别好。

她一点头,好嘛,抓猪也不看了,围着冯英学海姆立克急救。

冯英先给大家讲了一遍手法流程,然后开始示范,示范要有人配合教学,薛皎义不容辞地上了。

她把女儿交给爸爸,走到妈妈面前,冯英一边讲,一边摆出手势给其他人看,大家纷纷跟着学,有的感兴趣的,还找了练习搭子,准备一会儿在人身上练练。

示范过程重复了三遍,因为确实不难,大部分人试过之后,都觉得自己会了。

[逢考必过:确实不难,我已经学会了。]

[这海什么,真的如此管用?]

[为何取了个如此怪名,读起来甚是拗口。]

[管用!方才我婆婆卡住了,正是用此法迫使其将异物吐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此法甚妙,况且难得天女娘娘的母亲如此细致教学,学起来也顺畅。]

[这么巧就碰上了?]

[赛诸葛:这有什么巧的,咱们丰朝虽然比不得天人国家人口数量,也有数千万人口,数千万人同看天幕,在同一刻,有人死,有人生,有人病,有人老,何足怪。]

[这么神奇?]

[我家隔壁邻居,刚生了孩子,就在刚刚,在发喜钱呢。]

[我家长辈方才过世。]

[古豆书生:人生百态,莫不如是。]

[俺也学会了,刚才还帮了个人哩,教主大人,这算行好事吗?]

……

出去看热闹,自己差点儿成了热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英教完海姆立克急救,猪也被抓到了,几个大汉使足了劲,给猪捆得结结实实抬上杀猪的台面。

众人又围上去看杀猪,薛皎沾妈妈的光,因为刚才冯英露了一手,大家尊敬有本事的人,特意给她家留了个靠里头视线好的位置。

离得近了,几乎能感受到烧着热水的大锅蒸腾出的热气,薛皎还在回忆曾经听过的杀猪流程,杀猪匠已经提着一把尖刀准备上手。

薛皎下意识捂住了女儿的眼睛,下一秒,杀猪匠手里的刀,已经稳准狠地扎进了猪身体里,大量的血涌了出来,落进准备好的盆里,新鲜的猪血细嫩,也是一道上好的杀猪菜。

然后就是给猪打气,热水褪毛,薛皎看了一会儿,忽然觉得没什么意思。

猪肉她当然是爱吃的,她并不是素食主义者,大部分肉类都愿意吃,但肉摆在餐桌上,和亲眼看见宰杀,感觉还是有点不一样。

“妈妈,我想回家写卷子。”她跟冯英说。

冯英:“那咱回吧。”

她看过杀猪,今天单纯是陪孩子。

冯飒看过流程后也不好奇了,于是一行人提前撤退回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家后,薛皎埋头写了一下午的卷子,被叫下去吃晚饭才知道,被她妈妈救了的小孩,下午由长辈领着,拿礼来家里谢过她妈妈了。

薛皎爷爷红光满面,晚饭时还喝了两杯小酒。

老爷子爱面子,对薛皎这个孙女的一点儿偏爱也源于此,有个大学生孙女他觉得光荣,在村里人跟前有面子。

今天冯英所作所为,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让老爷子在乡邻面前长脸了,他觉得荣耀,自然也就高兴。

在村里,时间过得慢,薛皎每天有点儿空闲就在刷卷子做题,为过年时候的放松休息争取时间,其他人吃吃喝喝玩玩,每天都过得无比惬意。

原本还有点儿担心她姐,会不会在乡下待不惯,后来发现是她想多了,冯飒可比她会找乐子,有爱人陪着,孩子还不用她管,撒出去就行,别提多省心。

而且人家行程排得很满,每天都有事做。

“皎皎,一会儿村里徐家要砌火炕,你去看不?”

薛皎满脑袋问号,徐家?哪个徐家?村里人她大部分都不认识,喊不上名也不知道姓什么,怎么她姐就这么熟了。

而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时候砌火炕?都快过年了。”

“不是,为什么要砌火炕,咱们这好像没人弄过这个吧……”

[火炕是什么?]

[小诸葛:天女娘娘母亲看的电视里出现过,天人国家北方某些地区冬季取暖所用,算是床,但床下有火气,人睡在上头便不冷了。]

[这个好,这个火炕好!]

[好冷,快冻死了,咱们不能造火炕吗?]

[今年冬天也不知道咋回事,明明没怎么下雪,还是冷得很。]

[不会啊,谁会?]

[这不是马上就能学了,本以为天女娘娘来了cy乡下会无聊得很,没想到学到的东西倒是不少。]

[少年当自强:天人这乡下,同城里也不差了,真希望咱们丰朝以后也能越来越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方书坊收题人:收天幕二次试题,带昵称的来,已记录题目不再收录,先到先得,自强兄,卖题吗?]

[收题人别打岔,当自强你想得挺美,人家天人国家一股劲儿往上冲,周小郎那般年纪的孩子,都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咱们丰朝有啥啊?尸位素餐的大臣,拖后腿的陛下?]

[您还没找到喜欢的昵称吗?]

[知道你说的是谁,但我不是他。]

[啊?不是?]

[竟然不是,这看着也太像了。]

[那位这两天都没怎么出现过,可能有什么事吧。]

[有可能,过年事多,那位一看出身就不差,大家族逢年节,只会更忙。]

[赛诸葛:四方书坊考虑收录天人的诸多技巧吗?譬如那急救法,出书成册。]

[四方书坊收题人:诸葛先生我记录一下您的需求,还有,您卖题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是宁远市还是薛皎老家,硬要分南北的话,都应该算南方,两个地方都没有用火炕的习惯,要不是电视里还有书本里见得多,薛皎现实生活中是见不到这种东西的。

冯飒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她妹妹强得多,三言两语解释清楚了。

原来像薛皎家这样,带表姐一家回来过年的不算什么。

徐家儿媳妇是东北那边的,独生女,不能回家陪父母过年,一寻思,得,那就把父母带上吧。

因此今年老徐家的亲家也来了村里,但这里温度虽然不如东北低,该冷还是冷,湿冷湿冷的。

薛皎这些“南方土著”习惯了还好,人家东北来的大爷大妈说,感觉衣裳都潮呼呼的,咋都不舒服。

晚上睡觉尤其睡不惯,他们睡了几十年的土炕,床也不是不好,但很多时候习惯了的才是最好的。

原本老两口也没打算兴师动众,也就过年这几天,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在亲家屋里还整个土炕,大过年的闲不闲啊。

还真闲得慌,他们不想麻烦,架不住闲的没事的年轻人想折腾。

徐家的儿子还有他兄弟,以及村里玩得好的年轻人们一合计,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来盘个土炕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方是有的,村里大部分人家盖新房,会把老房子给扒了,在原址上盖。

但也有没扒的,比如徐家,徐姓是村里大姓,祖上算是同一枝,互相帮扶着,早些年比其他家发展得好,房子也盖得早。

徐家的老房子,其实也不太老,十几年前盖的平房,因此几年前盖新房时,老房子没舍得扒,在旁边用了兄弟的宅基地,老房挨着新房,留下了,平日当个杂物房,放些东西,屋顶还能晒晒稻米什么的。

如今要修土炕,当然是修在老房子里头,想怎么改怎么改,方便。

这些是奶奶跟薛皎说的,她见孙女感兴趣,有什么说什么,徐家的八卦都能说一两个小时不带停。

薛珍在一旁补充:“妈妈,就是徐浩然要往厕所里扔鞭炮。”

薛皎:……

倒霉孩子,幸好有她大堂哥的前车之鉴在,被薛文彦给拦住了。

砌土炕薛皎是感兴趣的,这个应该比看杀猪有意思,果然,村里活动就是多,而且新鲜,城里根本看不到。

自我反思了一番,觉得没有浪费时间,卷子也写了不少,于是薛皎坦然地跟着姐姐去看南方人盘火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徐家,门口和院子里又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人,果然,过年人多且闲,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看热闹的人。

这跟杀猪场又不一样,那边地方大,村里人都去了也站得下,这是别个家里,农村院子和房子再大,也塞不了这么多人。

因此大部分人都在外头,只有关系好的能进去看。

薛皎对徐家不熟,听她奶口音,两家关系也一般般,料想是不能进去了。

在外面什么都看不到,待着纯属浪费时间,薛皎意兴阑珊,准备叫姐姐一起回去。

“走,我们进去。”

不等她开口,冯飒已经拉着她进了院子,两个薛皎不认识的人,还冲她们点了下头,就这么放她们进屋了。

薛皎:?

她进屋之后看到周循,才后知后觉想起来,今天上午好像是没怎么看到姐夫。

周循一手拿本子一手拿笔,身边站着两个人,一个穿着罩衣的年轻人,还有一个高大的中老年男人,两人侧耳听周循讲话,年轻人一脸懵,年纪大的男人倒是一边听一边点头,薛皎隐约听见“集烟洞”“烟道”什么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惊了,压低声音:“姐,姐夫还懂盘火炕呢?”

虽然姐夫是干建筑设计的,但那不是设计房子和楼吗?

冯飒:“我也不太懂,周循说他是理论派,那个赵大叔……”

她示意薛皎,就是周循旁边的花白头发大叔,“赵大叔是实干派,以前跟人盘过一回炕,也看过几回,他们打算理论与实践结合。”

薛皎:难怪她能跟着混进来,就近看热闹,全靠姐夫专业技能给力。

外面院子里传来呼和声,薛皎从窗子往外看了一眼,几个年轻人抬着几袋水泥,小推车推着砖块儿、沙子进来了。

抬的抬搬的搬,竟然还有人举着手机录像。

“他们这是干嘛?”薛皎侧了侧身子,小声问姐姐。

冯飒说:“他们拍视频,准备发短视频平台上。”

薛皎明白了,朋友圈里的观众有点儿少,而且自媒体行业兴起,很多人都想借着网络火一把,难怪快过年了想起来盘火炕,她还想着,炕盘好了能睡人了,估摸着东北的大爷大妈也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原来盘火炕不是主要目的,拍摄盘火炕的视频才是。

年轻人行动力强,他们人多,分出人来收拾准备盘炕的里屋,得把空间留出来。

剩下的人在外头准备材料,薛皎跟在姐姐姐夫身后到处跑。

卸砖块纯属力气活,两个年轻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干着,还有两个人准备和水泥。

周循一看他们的手法,眉头就皱了起来,他虽然是干设计的,但也跑过工地,这两人一看就是生手,水泥都和不明白。

果然,没一会儿就抱怨起来:“镇上水泥厂的水泥是不是不行啊,我感觉跟人家和出来的不太一样……”

[水泥!这就是天人最常用的那种建筑材料吧?]

[对,我记得上回考试做过这题,他们盖楼、修路都用这东西。]

[水泥厂,是专门生产水泥的地方吧,要是天女娘娘能去看一下就好了,咱们或许能跟着造水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想得美,天人的好东西那么多,越是好用的越难学,这水泥必同那手机神器一般,由天人神术制成,难以仿制。]

[这水泥看起来如灰色的泥巴,难怪叫水泥。]

……

天幕下,丰朝南方。

梁桓两眼紧盯着被人用铲子搅来搅去的水泥,双拳紧握,扼腕叹息。

别人只是遗憾不能学会如何造水泥,甚至觉得水泥无法仿制,但梁桓却知道,水泥不是只有天人才能造,丰朝亦可。

当年他亲耳听见薛皎说过,说她会造纸,会造肥皂,知道怎么制作更清晰的镜子,还记得一点造水泥的知识。

她问梁桓先弄哪个更好,梁桓看过她拿出来的纸,比丰朝正在用的纸好得多,最重要的是,造价低太多。

梁桓笃定薛皎的新造纸术必然会冲击到那些世家大族的造纸产业,他们垄断了造纸的利益,也间接垄断了书籍、知识,这一点皇室宗族都难插手。

但薛皎的新造纸术一出,造纸这块肥肉,他们梁氏皇族就能狠咬一口,整个吞下也不是不行,毕竟用薛皎的话来说,这属于技术改革,无可抵挡。

梁桓当时只觉得薛皎说得有趣,什么无可抵挡的技术革命,没有皇权作背景,没有足够强大的权势,即便有这个技术,也无法推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光无法推广,弄出“技术改革”的人,命都很难保得住,那些存世千百年的世家大族,手段可脏得很。

这些梁桓都没有跟薛皎提过,薛皎提供的新造纸术,确实为皇室,为他在宗室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提供了帮助。

梁桓也知道薛皎手中有好东西,他不着急,一个新造纸术就够消化几年了。

薛皎提出来的那些东西里,梁桓有在意的,也有听过就算的,比如这个水泥。

这种东西,听起来平平无奇,他问薛皎是做什么用的,薛皎说是一种材料,很多地方用得到。

那会儿梁桓也没有在意,木头也是一种材料,同样很多地方用得到,谁会在意呢?

看了天幕,他就后悔了,如果不好用,天人不会到处都用到,几乎已经可以称之为不可或缺,可他偏偏错过了。

如果,如果当初他多问几句,现在哪怕瞒不住水泥配方,他占据先机提前开始生产制造水泥,也能多一张底牌。

……

周循看了一会儿:“水多了,沙少了,水泥放多了。”

和水泥的年轻人怀疑地看了眼周循,见他拿着纸笔,文质彬彬的斯文模样,哼了一声,埋头继续往里头加水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循推了推眼镜,不再多言,好话不说第二遍,又不是他儿子,不愿意他不会逼着人家听他的。

这人和不成水泥,又开始怪水泥不好,薛皎盯着水泥看了一会儿,脑子里自动开始回忆土法水泥的制法。

她一个文科生为什么会知道怎么制水泥?咳咳,爱看是这样的,穿越里什么都可能写一点。

第74章

那个不听劝的年轻人有一股不服输地劲,越是和不成越要和,而且坚定地认为不是他的问题,就是水泥不好。

跟他一起和水泥的另一个年轻人大概跟他比较相熟,一句话都没多说,趁着他跟水泥较劲,跑进屋求援去了。

片刻后,方才跟周循一起讨论过火炕怎么修的实践派赵大叔大步从屋里走出来,看了眼和的水泥,眉头一皱,张嘴就骂:“你这和的什么玩意儿,这就是你跟我说的你会和水泥?”

“不听劝”尴尬地看了眼周循,嘀嘀咕咕:“我会啊,我看过视频,简单得很……”

“滚滚滚,一边儿去。”赵大叔烦躁地骂了两句,推开“不听劝”,自己开始上手,抬手就是加沙子。

“不听劝”更尴尬了,脸都不敢往周循这边撇,但他真的很不服气,因为他当场掏出手机,打开了短视频——不是教如何和水泥,这种时候明明面前有演示,还去看视频,可能会被赵大叔给上一铲子。

“不听劝”找了个教如何制造水泥的视频,装模作样看起来,似乎想从侧面印证,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水泥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真得很犟。

薛皎觉得这人还有点搞笑,要验证他的论点,也该看教导如何分辨各种不同品质的水泥的视频,这人竟然开始看起怎么制造水泥了。

如今水泥都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他找的这个正统科普视频,up主一张嘴,一大堆专业名词,“不听劝”很努力地听,但脸上还是逐渐露出痴呆的表情。

[唉,就知道天人这水泥,咱们是想不成了。]

[这都啥?硅酸盐、硅酸钙又是啥?]

[这石灰是不是白灰啊?白灰调的灰浆,能刷墙,防潮好使。]

[意思是咱们有制作水泥的原材料?那能制水泥吗?]

[诸葛先生,要不您试一试?]

[赛诸葛:在学。]

[选我当主刀:石灰也称垩灰、陈石灰,是一味中药,有解毒蚀腐、敛疮止血、杀虫止痒等功效。注]

[这是大夫,还是杀猪匠啊,怎么取了这么个怪名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石灰真是个好东西哩。]

[咱村旁边有座石山,不长树不长草,种不了粮食捡不了柴,啥用没有,但我记得恍惚听谁说过一句,说那山上的石头,能烧石灰……]

[要是石灰真能制水泥,你们就发财了。]

[我去,那是座金山啊。]

……

赵大叔三两下和好水泥,嘲讽道:“现成的都和不好,还指望自己造水泥,天天抱个手机看视频,看出点儿啥了?不会还不听劝,你这叫啥,那个……”

“纸上谈兵。”跑进屋搬救兵的年轻人小小声说了一句,赵大叔点头:“对,纸上谈兵!你个赵括!”

“赵叔!”刚才跟周循一起讨论火炕设计图的年轻人跑出来救场,让赵大叔进屋看他规划的位置行不行,薛皎已经听姐夫说了,这位就是房主,徐家的小儿子徐明志。

等赵大叔走了,徐明志才拍着被训得耷拉着脑袋的“不听劝”安慰道:“阿耀,赵叔就是嘴上说说,咱们要盘炕,他觉得闹腾,还不是来帮忙了,肯定是看你面子。”

“不听劝”抬眼,眼圈都有点儿红了,“我爸说话也太难听了。”

原来是父子俩,难怪赵大叔一点儿情面都没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明志又安慰了几句,赵耀就被哄好了,显然这人是头得顺毛摸的倔驴。

作为屋主加此次冬日盘炕活动的主持人,徐明志忙得很,没说两句话便匆匆离开了,赵耀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红着脸走过来跟周循道歉:“抱歉,我态度太差了,你说的是对的,我不该不听你的。”

周循推了推眼镜:“还和吗?再试试?”

赵耀顿时来了劲儿,外衣一脱:“来!”

他没敢碰他爸和好的那堆,另起了个地儿开始和水泥,这次不是“不听劝”,是下铲子之前都要问周循一嘴,多不多,少不少。

来回问了几次,赵耀就暴露出话唠本性,也不管周循回不回,他自己咕咕叨叨说起来:“别看我爸凶巴巴厉害得很的样子,你们搞的这个新式火炕,他也没弄过,他以前跟人搭的火炕,是那种老式的,不用水泥、也不用水泥板,连红砖都不用,那什么‘炕砖’都是自个儿晾的泥巴砖。”

冯飒问:“那你们怎么不搞这种老式的,你爸有经验,拍出来的视频也有意思。”

“时间太长了。”赵耀说:“我也觉得盘老式炕拍视频更好看,问了一下我爸,那炕砖都得自个儿制,还得去挖黄土,还要挑那种粘性大的土,多费劲啊,不如买现成的材料方便。”

赵耀直起身,歇了口气:“而且人徐明志是给他老丈人、丈母娘整的这个火炕,当然要往好了弄,好歹让人走之前住上一两晚,你们说是吧。”

薛皎跟着姐姐一起点头,工业化社会,工业产品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的,当然怎么快怎么来。

天幕下的丰朝人可不这么想,赵耀的话激起极大反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郎君的意思是,不用那天人特制的材料,也能盘这种取暖的火炕?]

[我也觉得是这个意思。]

[要用到粘性大的黄土,还有呢?]

[天女娘娘保佑好收成:那是不是跟俺们盖村里的房子差不多?也要找黄泥巴,里头还要掺稻草,这样盖出来的房子结实,能挡风。]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开什么玩笑,这火炕可是要烧的,稻草掺在里头,难道不会烧起来吗?]

[山野客:或可一试。]

[要是真能行就好了,咱不嫌麻烦,挖点土,有啥麻烦的。]

[就是,太冷了,要是这火炕好用,能活多少人啊。]

[功德,大功德,这能兑好多赎罪券吧。]

[今冬天气忒怪了,天女娘娘那边都下了好几回雪,咱们这还一回雪都没下。]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不下雪还不好吗?下雪更冷,而且积雪会压塌那些房子,对,就是那种掺了稻草的‘结实’房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没有可能,人家塌的是屋顶呢?]

[山野客:村中土坯房以茅草为盖,经不住积雪实属正常,某些铺盖瓦片的房屋年久失修,也会被积雪压塌,此为天灾,不必幸灾乐祸。]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谁幸灾乐祸了,那我说的不下雪是好事,难道不是吗?]

[小诸葛:非也。]

[赛诸葛:瑞雪兆丰年,俗语不是平白来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女娘娘的试卷上有过这道地理题,论证‘瑞雪兆丰年’,天女娘娘还列出了数项答案,冬季下雪对来年农作物种植是有益的。]

[逢考必过:我考到过这题,积雪融化会吸收土壤热量,冻死越冬虫卵,使明年害虫相对减少。注]

[那、那不下雪怎么办?来年是不是要有虫害。]

[天女娘娘保佑好收成:天女娘娘保佑,可千万别有蝗灾。]

[边城一小兵:草原上也没下雪。]

[便宜他们了,最好冻死那些不当人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忧国忧民一书生:每天冬季落雪时节,草原上的雪时常比咱们丰朝还大,冻死无数牛羊牲畜,今年他们也不下雪,真是运气好,牛羊都能活下来了,他们肉食充足兵强马壮,又要侵犯我丰朝边境。]

[昵称最多九个字我试:也不是没好处,之前你们不都喊羊毛太少吗?明年去草原的商队,收不尽的羊毛。]

[往好处想,谁愿意平白无故打仗,那些草原部落若是牛羊都活下来,不缺食物,就不会攻打我丰朝了。]

[边城一小兵:书生说得对,雪特别大的年份,那些草原部落牛羊冻死无数,要来我丰朝劫掠,不下雪的年份,也会攻我边城,其性狠辣,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打仗不是年年都打?打不到咱们这里,还是想想怎么盘炕吧。]

[边城一小兵:。]

[话说之前不是有边军说缺粮缺饷?现在给你们补上了吗?]

[边城一小兵:呵呵。]

[懂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你们不会放弃边城吧?你们可是边军,可不能弃城而逃!]

[对啊,不是我们克扣的粮饷,要是边城失守,我们就倒大霉了。]

[陛下为什么不给边军发饷啊,咱们国库这么缺银子吗?]

[小声说一句:国库缺银子,内库不缺,咱们陛下,敛财是一把好手。]

[何人诽谤陛下!]

[有银子就成,赶紧给边军发饷啊,回头那些戎人打进来,他们没粮没饷,真跑了怎么办?]

[对啊,我都替陛下着急,这天下都是他的,自家地盘都不守一守的吗?]

[天女教教主:陛下买点儿赎罪券吧。]

[……呃,这个话怎么听着有点怪怪的。]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耀一边跟薛皎等人聊天,一边和水泥,他越和越上手,本来也不是特别难,跟和面一样,哪个少了加哪个就行,那个比例不是非要精准到小数点,有个差不多就可以了。

新学了一门技能,赵耀比较上头,埋头和水泥。

和好一堆后,周循说:“可以了。”

赵耀:“没事,我不累,还能干。”

一堆和好再来一堆,大冬天的,累出一脑门的汗。

周循估摸了一下,迟疑道:“可能用不到这么多。”

赵耀擦了擦汗,兴冲冲道:“没事,我多和点儿,放着备用。”

周循:“但是——”

“你个龟儿子!”赵大叔从屋里冲出来,看见一堆又一堆和好的水泥砂浆,眼前一黑,“你和这么多水泥砂浆干啥?今天用得完吗?”

又挨骂,又骂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耀委屈巴巴:“水泥不会过期吧。”

他多干点儿活还不好吗?

周循慢条斯理把剩下的话说完:“活好的水泥砂浆十来个小时之后就不能用了。”

赵耀裂开了,他环视一圈,这么多水泥,今天盘炕才刚起了个头,大概率用不完……

“要不,咱们熬个夜,加个班?”赵耀想办法弥补。

“加你个头。”赵大叔看见儿子就来气,“大过年的,晚上零下几度,谁跟你搁儿这熬夜盘炕,你给人三倍工资吗?”

赵耀被训得脖子都短了一截,缩着脑袋不敢吱声。

赵大叔训完儿子,还是得给他擦屁股,抄起铲子往水泥砂浆里加干砂灰,一边加一边搅。

薛皎问姐夫:“这是做什么?还能复原吗?”

周循回:“延长凝结时间,明天再加点儿水泥和水,还能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薛皎叹服,所以化学知识,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得到,她当初还蛮喜欢做化学实验的,就是物理实在不行,每次算各种速度、力都很痛苦,比算数学题还痛苦,要不然可能就选理科了。

薛皎对土炕有点儿兴趣,她同桌方图南回东北老家过年了,家里就是用了好些年的老土炕。

她凑过去问赵大叔:“赵大叔您好,刚才赵哥跟我们说您盘过土炕,土炕跟现在盘的炕有区别吗?”

对着别人家小姑娘,赵大叔语气温柔了何止一点儿:“没啥大区别,现在这种新炕方便,更耐用,不过也有些人啊,就喜欢那种老土炕,不爱这新式儿的。”

薛皎好奇:“真的一点儿水泥、砖块都不用吗?”

“不用。”赵大叔说:“自己挖土,得是那种黄粘土,越烧越结实,那炕脚,哦,就是炕砖,也自个儿做,自己弄木头搞个砖模子,往里头填泥,填满喽,脱了模子的炕脚放外头晾着,晾干了就是炕砖,好用着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