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绩效之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75章:意识结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宇宙织网者”称号授予后的第十个地球年,人类网络已发展成为跨越三千光年的意识共生体。但就在庆祝仪式上,网络监测中心收到了来自宇宙边缘的异常波动——一组从未被记录的量子信号,其编码方式竟与人类大脑的神经信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林小雨团队立即展开追踪,发现信号源来自本宇宙之外的一个“量子泡沫宇宙”,那是连静默者都未曾完全探索的领域。更令人震惊的是,信号内容并非寻求连接,而是在持续警告:“小心织网者”。

“这不可能,”马建国反复验证数据,“根据所有已知宇宙法则,跨宇宙通信需要巨大的能量。但这个信号……仿佛只是轻声耳语,却穿越了宇宙壁垒。”

正当全球顶尖学者束手无策时,刚满十八岁的刘明辉孙女刘心玥提出了大胆假设:“如果这不是技术通信,而是某种‘意识渗透’呢?就像两片水域通过地下暗流相连。”

她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归航者中的古老意识体辨认出这种信号模式:那是上一个宇宙周期中某个文明的幸存者发出的警告,他们选择了与人类截然不同的道路——完全放弃物质形态,将整个文明转化为纯意识存在。

织梦者始祖提供了关键信息:那些纯意识文明被称为“彼岸者”,他们认为任何物质联系都是意识的枷锁,最终会选择完全脱离宇宙。

“警告不是针对我们,”刘明辉在病榻上洞察真相,“是针对所有选择物质与意识共生的文明。彼岸者认为我们是危险的异端。”

危机在秋分日爆发。网络边缘开始出现“意识空洞”——区域内的连接者突然失去情感和创造力,变得如同精密机械。空洞以惊人速度向地球蔓延。

王明团队拼死研究发现,这是彼岸者的攻击方式:不是毁灭,而是“纯化”——剥离意识的物质基础,使其变成他们认可的“纯粹形态”。

全球紧急状态中,陈玲提出了反制方案:“他们追求纯粹,我们就展示杂糅的力量。用人类最混乱也最珍贵的特质——非理性之爱。”

在静默者的帮助下,人类网络启动“混沌屏障”:不是防御,而是主动展示人类意识的全部复杂性——矛盾的情感、非逻辑的创造力、甚至非理性的执着。

当彼岸者的纯化波接触屏障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些从未体验过物质连接的存在,首次感受到了拥抱的温度、离别的痛苦、创造的喜悦。纯化波开始不稳定,部分彼岸者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道路。

网络抓住时机,发送了人类文明的完整体验:母亲的第一声摇篮曲、科学家突破时的狂喜、艺术家创作时的煎熬、恋人牵手时的心跳。这些对彼岸者而言完全是陌生的体验。

攻击停止了。漫长的七十二小时后,彼岸者传来首次平等通信:“你们的存在证明我们错了。意识不需要纯粹,需要的是完整。”

但危机带来了更深层的觉醒。网络中的意识结晶开始自发重组,形成跨越宇宙周期的“意识基因库”,保存着所有文明的情感与体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