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皖东人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二十九章 筹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彩云知道玉兰对稻田养甲鱼的事不感兴趣,心想,如果不给她施加一点压力,她是不会用心去办的。现在,她见玉兰两眼泪汪汪,便连忙道:“你跟他好好说,我相信他一定能办成的。”

“我一会就去找他,大概需要贷多少款?”

“七万五千元。”

玉兰听到这个数,吓了一跳:“啊?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我和你哥粗算了一下,甲鱼苗六万多元,租地五千元、建防护墙五千元,劳务费一万多元,购买农机费五千元,合计约九万元,家里只有一万多,缺口约七万五千元。”

“这个数目太大了,农行是不能直接给农户贷款的,这钱只能从镇信用社贷,我们这里本来就穷,信用社不可能给我们贷这么多款。”

“我相信唐浩有办法,要不行,他帮我们借也行。”

“我觉得您算的有问题,租地五十亩,其中有的不是要粮食吗?怎么会要五千元呢?”

“我把富贵弟弟家的九亩多水田也租下来了,一共租了近六十亩。”

“他弟弟不在家,他老婆能做主吗?”

“他们家是女人做主,不过,她肯定跟富贵商量了。”

“您那七十亩稻田准备怎么安排?”

“我准备把里面的五十多亩圈起来做稻田养甲鱼,把防护墙外的十几亩地作为缓冲地带。”

“缓冲地带?”显然,玉兰不明白母亲这话的含义。

“如果防护墙外的地是别人家的,他们使用什么农药,我们无法控制,为确保我们养殖甲鱼的安全,我把紧挨防护墙的那几块田都租下来了,在这里我们不使用农药,对围墙内水田中的甲鱼而言,就是一个安全屏障,也就是一个缓冲地带。”

“这个办法不错,您想得真细。”

“缓冲地带种出来的水稻,主要用来交公粮和付给租地的稻子,不能动用我们的绿色水稻。”

“劳务费用得了一万多元吗?”

“农田改造、修建深水沟、积肥、耕地、插秧、除草、田间管理、收割、摸‘歪歪’和加工、投料等,需要使用大量的劳力,所以,一万多元没多算。”

“甲鱼苗费用是大头,不知怎么算出来的?”

“稻田按每亩300只算,至少需要12000只,深水沟和鱼塘约27亩,每亩600只,约需16000只左右,另外小犁塘3.6亩,每亩800只,约需2900只,一共需要31000只左右,每只2元,合计6万多元。”

“冬眠时,稻田的甲鱼都要回到鱼塘和水沟,密度是不是太大了?”

“这只是初步方案,具体实施时,我们再仔细斟酌。”

玉兰开门出来时,有翠迎上来,冲着她嚷嚷起来:“告诉你,贷款只能用你的名字,不许用我们的名字。”

“你偷听我们说话?”

“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干嘛插着门,你们算的那些破账,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只要不用我们的名字贷款就行,别的我不管。”

玉兰那颗紧张的心终于放下了,心想,她可能进来时间不长,要是听到她和唐浩的事,早就来劲了,这再一次提醒她,隔墙有耳,这事今后千万不能再提。

彩云道:“你放心,不会用你们的名字贷款,用我的名字贷。”

“您的名字也不行,您都这个岁数了,哪天眼一闭腿一蹬走了,到时候,还不是落在我们的头上。”

“怎么?现在就开始咒我死啊?”

“你都六十多了,还想活到七十多啊?”

“我还要活到八十呢!”

“那不成了妖精了?”

“你就等着瞧吧!”

玉兰走后,彩云和玉强来到西冲,两人经研究决定,以这七十亩外侧水田的内侧田埂,作为防护墙的位置,并确定在防护墙内侧,修建一条纵向和四条横向的深水沟,分别与三个水塘相连。

玉强将需要施工的水田都挖了缺口,开始放水,过几天就可以动工了。

水沟初定方案为:上宽3米,底宽2.5米,深1.2米,并在向阳的一侧修一斜坡,铺上沙子,供甲鱼晒背和下蛋用,占地面积约为8.8亩。

按照已经确定的防护墙位置,圈起来的水田面积约为52亩和三个水塘的面积为17亩,总面积为69亩,稻田的实际面积约为42亩。

彩云看了看三个水塘的防护墙,问玉强:“这水塘、水沟和稻田要形成一个整体,现在,这防护墙成了障碍,必须拆除,你说这砖还能用吗?”

“够呛,这墙是用水泥砂浆砌的,不但砖不好使了,而且拆起来也费劲,这次我们接受教训,改用石灰砂浆加粘土,既省钱,将来要拆也方便,砖也能继续用。”

“不用水泥行吗?”

“没问题,从前没有水泥的时候,砌墙都是这么干的,何况我们这墙本来就是临时性的,用这个办法更合适。”

“这个你是行家,就按你的意思办。”

“老婶,您们是不是还要在这里挖深水沟啊?”这时,富贵的弟媳小云正好路过这里,跟彩云打招呼。

彩云道:“是啊,我们尽量不从你们家田里通过。”

小云道:“如果需要,从我们家田里通过也没关系,什么时候动工啊?”

“就这两天,你能参加吗?”

“不行啊,我已经到砖瓦厂食堂上班了。”

“好事,祝贺你,是不是富贵帮你办的?”

“他说了半天,我叔都没同意,最后,还是我亲自出马,我叔才同意了。”

“红兵还挺给你面子的。”

“那当然,怎么说我也是他侄媳,您说是不是?”

“那倒是,食堂现在多少人?”

“算上我,十五人,好了,我该上班去了,再见!”

“再见!”

玉强道:“一个一百多人的砖瓦厂,食堂就占了十五个人,太不像话了。”

“这种事,我们管不了,还是管好我们自己的事吧,听玉兰说,砖瓦厂有些碎砖头,我们过去看看。”

两人来到砖瓦厂,看了看堆放在附近的一些废弃砖头,基本上都是半截子或残缺不整的,玉强对母亲说:“这些砖头,用于修建防护墙完全可以。”

彩云道:“我也是这么想,走,找他们管事的那个副厂长谈一谈,看能不能免费让我们用。”

彩云说的这个副厂长是王红兵的亲侄子,主持砖瓦厂的日常工作,厂里工人都喊他王厂长。

王厂长对彩云说:“看在玉兰的面子上,可以不收钱,但你们要负责将剩下不用的碎砖头全部运走。”

“运到哪里去?”

“越远越好,只要不影响我们生产就行。”

玉强觉得可行,便问他:“能不能给我们提供板车?”

“没问题。”

“谢谢您!我们同意。”

王厂长走后,彩云跟玉强说:“挖水沟的活可以动工了,麻个我们就到附近各个村庄去雇人,这工钱你看怎么定?”

“男工四块,女工三块,您觉得怎么样?”

“行,现在天有点冷,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4点,一天干6个小时就行了,眼下正是农闲,报名的人应该不少。”

“那好啊,我们可以从中挑选一些体力好的。”

翌日上午,彩云正在村子里逐家逐户登记参加修建水沟的人员,就听玉兰喊她:“妈,我回来了。”

彩云道:“看你这么高兴的样子,事情是不是办成了?”

“走,回家跟您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