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皖东人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二百二十七章 谋划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这其中还要挖水沟,实际稻田面积就小了。”

玉兰又想到一个问题:“我们这稻田的外面是别人家种的地,他们使用的农药要是渗透过来,会对甲鱼造成危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彩云问玉强:“你有什么好办法?”

玉强摇了摇头:“暂时没有。”

“没关系,肯定还有一些问题我们没想到,可以边干边研究,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我们那三个鱼塘周边的五十亩水田,能不能顺利地租下来?”

玉强道:“那一片水田,主要涉及到二叔、王红兵、赵志良和大志他们几家,除了王红兵,其他几家都好办。”

彩云看了一下玉兰,对她说:“你先找王红兵谈一谈,看他什么态度。”

玉兰道:“他们家种地就靠二丫一个人,因三大头要和她闹离婚,所以,现在也不愿干了,去年有两块田就空着,就怕王红兵存心捣乱,宁愿空着也不租给我们用。”

“有这种可能,但他们家的地正好在中间,绕不过去,你好好跟他说。”

“租金多少?”

“每亩一百至一百五,你们觉得怎么样?”

玉强道:“差不多,自己种,一年也只能赚一百多一点。”

玉兰找到王红兵:“书记,跟您商量一个事?”

“什么事?”

“我妈他们想在西冲那边租一些水田,在稻田里养甲鱼,你们家的地和我妈他们的地挨着,您看能不能租给他们种?”

“租地?亏你想得出来,当村干部也好几年了,怎么一点政策观念都没有?”

“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户生产经营,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承包户无权将集体的土地擅自出租,这是违反政策的。”

“政策也没规定承包的土地不能出租啊?”

“你见过承包的土地可以出租的规定吗?”

“那倒没有。”

“是啊,没有依据的事就不能做,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吗?”

“不懂,我认为只要没触及法律和政策红线的就可以做。”

“你这个观点很新鲜,是谁灌输给你的?”

“我记得陈书记好像这么说过,但我记的不一定准确,您能不能请示一下胡书记?”

“请示什么?你们这种做法,显然是将土地私有化,是将农村的改革引向资本主义道路。”

“又上纲上线,改革开放都十多年了,您怎么还是那副腔调?”

“你还年轻,经历的事太少,按说你妈不应该,不知哪天又来运动,倒霉的还是你们,到时候,别说我不保护你们。”

“行了,我再了解一下,如果真是政策不允许,我们也不会乱来。”

玉兰将将这情况告诉了母亲,彩云一听,立即皱起了眉头:“怕鬼有鬼,我就担心这个,还真的就来了。但广播和电视上,从来就没提到过承包的土地不许出租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听他一面之词。”

“可他不同意,我们就干不成。”

“要不,你去县里找陈书记问一问,看他怎么说?”

“这事我还要考虑考虑,不要让陈书记说我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一点政策水平都没有。”

“这事不能拖,现在已经是二月下旬了,时间很紧迫,你就别再犹豫了。”

“我知道了。”

夜间,玉兰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在床上翻来覆去,唉声叹气,便问道:“妈,您怎么了?”

“没事,就是睡不着。”

玉兰便过去,在母亲身边躺下:“您是不是还在想租地的事?”

“是啊,我想到当年上面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可你哥搞的那个责任制实际上是违法了这‘两个不许’,陈书记心里应该很明白,但他还是表示支持,不但把你哥放了,还在我们这里搞试验,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领导,我相信他会支持我们的。”

“此一时彼一时,那时他才四十多,如今都快到退休年龄了,我就怕他不愿冒这个风险。”

“你不去怎么能知道呢?也许他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土地出租是个新情况,他不一定遇到过,要让他支持,首先应能说服他,让他知道我们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现在种地成本越来越高,基本上不赚钱,年成好的时候,粮食卖不出去,受灾时,血本无归,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去了,土地抛荒现象越来越严重。长期下去,国家的粮食都成了问题,如果通过出租,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效益最大化,对国家也有好处啊!”

“对集体也有好处,土地抛荒了就不愿交公粮,村委会只好带人到农户家扒粮,结果激化了矛盾。如果允许出租,租户就会代缴公粮,这个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村委会的压力也小了。”

“对个人的好处就不言而喻了,租户和出租户都受益,这种对国家、集体和个人都有好处的事,为什么不让做呢?”

“有道理,下午我就去找他。”

“这就对了。”

玉兰下午赶到县委时,陈书记下乡还没回来,一直等到五点多才见面:“陈书记!”

陈书记见了,连忙应道:“玉兰,什么时候过来的?”

“来了两个多小时了。”

“走,到我办公室去。”

两人聊了一会,玉兰才切入正题,陈书记得知她的来意后,沉默了一会,道:“这是个新问题,我需要仔细研究一下再说。”

玉兰把允许土地出租的好处做了详细的说明后,又谈到他当年支持玉强搞包产到户的情形,陈书记听后对她说:“我知道你的意思,近期,我要到唐岭调研土地抛荒和灾后重建工作,届时,我给你答复。”

“这事很急,这两天能不能就过去?”

“今天是周二,争取本周内去。”',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