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小厨子的幸福生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054章:两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时间到了195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疯狂放卫星的同时,农村也开启了大锅饭。

同样是这一年,全国各地疯狂修建土高炉,家家户户支援钢铁产业。

而杨涛这一年也年满十九,穿越过来三年多的时间,厨艺等级也迈入lv7。

现在的他,在整个四九城厨师界也算是大名鼎鼎了。

四九城的老饕,已经将小饭馆当做圣地一般。

每天小饭馆的客人,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就没有停下过。

为了吃到杨涛做的饭,食客们才不会管是不是饭点呢。

特别是那些祖上阔过的遗老遗少,为了口吃的,很多天没亮就来小饭馆排队。

也有不少大饭庄,开出高额工资与福利,想把杨涛挖过去。

杨涛却一个都没有答应,而是一直留在小饭馆。

毕竟小饭馆给的待遇虽然比不上那些大饭庄,但是因为生意火爆。

在1956年初,公方经理廖正声在上报之后,给出了其他饭庄无法给的条件。

那就是四马分肥里面,员工福利费这一块,直接给到了最高。

也就是说小饭馆的利润的百分之十五,分给饭馆的员工。

其中伍裕盛,云宝宽和杨涛这三位掌勺大厨,拿了这部分的八成。

也就是小饭馆利润的百分之十二,而杨涛在这里面虽然占比只拿四分之一。

但是小饭馆生意火爆,每个月的利润高达上万,而杨涛一个月能拿好几百。

最高的时候,足足七百多块,甚至比教员同志都要多。

教员同志的工资也才六百一十块,到了饿肚子的时候,带头降薪降到了四百零四块八毛。

之后一直到去世,也没有涨回去,一直就那么多。

只是四马分肥在1956年下半年的时候结束了,杨涛也就存了三千多块钱。

但是杨涛没什么不满足的,再说了小饭馆还好,店面小,同时招待的客人也就少。

去了大饭庄,店面大了,同时要招待的客人就更多。

然后他要做的菜也就更多了,杨涛思索良久,最后决定不挪窝了。

而且这个年代,光有钱没票也买不到多少东西,所以杨涛此时对钱还真没多大兴趣。

要不是为了提升厨艺等级,杨涛说不定都进工厂呆着了。

毕竟今后风暴里面,工厂里工人才是最安全的。

对了,小饭馆这会儿也不叫赵记川菜馆了。

而是在1956年换成了伍裕盛进京创办的峨眉酒家的名字。

也就是说,峨眉酒家,在关张五年后,易地重张了。

当时京剧大师梅大家,白石老人等名流纷纷前来祝贺,并且还题词赠画。

杨涛也趁机向白石老人讨要了一幅墨宝,而且还不是什么小品,而是三尺见方的大作。

虽然说是大作,其实也没多少东西,也就是十来只大虾。

今后这幅画的价值,大约能和他现在住的那套四合院儿相当。

为了这十只虾,杨涛专门为白石老人做了一桌菜,四冷四热一道汤一道咸菜十道菜。

闲话休提,回到现在1958年,这一天,杨涛休息,带着已经六岁的妹妹出去玩儿。

路过废品站,想到即将要建土高炉,他找了个借口,买了一麻袋废铁,足足百十来斤。

然后驮着废铁和妹妹,回到四合院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