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府。
听着小太监的汇报,五皇子震惊的下巴都要掉了!
原本他以为,江澈到了南安那种地方,不被当地的世家豪门玩死就不错了。
结果,刚到南安州,江澈就干了票大的,把梁山郡罗家分支灭门了?
以罗家在朝中的权势和威望,肯定会把江澈往死里整!
想到这,五皇子急的来回踱步。
想当初,江澈的爷爷,也就是江老侯爷,跟他母妃的家族来往颇多,关系很不错。
江老侯爷临终前拜托母妃,若是孙儿江澈以后闯下大祸,希望他母妃能照拂一二。
刚才小太监不仅带来了江澈的消息,还带来了母妃的话,希望他能在明日早朝时,替江澈多说两句好话。
这也是让五皇子非常为难的地方。
江澈闯的祸太大了,他不知该如此向父皇开口。
当朝工部尚书就是罗家的现任家主,更别说朝中还有许多大臣都跟罗家关系密切。
绝对不是江澈一个废物侯爷可以相提并论的!
太子宫。
太子得到消息后,放声大笑起来,“江澈闯出这么大的祸来,绝对死定了!”
一旁的老太监点点头,“那武昌侯当真大胆,真以为陛下册封他南安州刺史,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太子手指轻敲桌面,冷笑道:“那小子死了也好,以后父皇想给他赐婚都没机会了,省去一个麻烦。”
一开始,梁山郡的消息还只在达官显贵之间流传,但没过一晚上,就连京城的老百姓都得知了此事。
而且事情不断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甚至有传闻说江澈直接屠了梁山郡的郡城。
武昌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已然变成了一个杀人狂!
许多老百姓都支持朝廷严惩武昌侯江澈,不然大奉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当天夜里,就有数千百姓来到皇宫的宫门外,请求当今圣上赐死武昌侯!
一时间,京城内暗流涌动。
次日,早朝。
太和殿。
承文帝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
殿下文武百官排班肃列,一个接一个的向承文帝进行汇报。
等到官员们都汇报完后,刘桂朗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话一出,数位大臣纷纷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要状告武昌侯江澈!”
“陛下,武昌侯在梁山郡杀了罗家上下一百多口,必须严惩不贷!”
“武昌侯视大奉律法于无物,视人命如草芥!其罪当诛!”
大臣们各个义愤填膺,满腔怒火。
最近几十年来,大奉几乎没出过灭人满门的事。
尤其罗家还是大奉的世家大族,这就更令满朝文武破了大防!
他们都是出身名门望族,自从大奉建国以来,除犯了谋逆大罪的世家外,还没有哪个世家被灭门,就算家族分支也没有!
这时,一个三品大员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武昌侯在京城时,就素来目无法纪,整日往返烟花柳巷,如今去了南安州,更是造成罗家的悲剧。”
“陛下可知,昨日在皇宫外聚集了数千百姓,都希望赐死武昌侯。”
“若陛下不严惩,岂不是寒了天下百姓的心?”
承文帝眉头微皱,看向殿下的车骑将军和左右丞相。
然而,三位大臣全都低着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承文帝不禁脸色有些难看。
满朝文武并不清楚,其实他在某种程度上,挺认同江澈的做法。
想要治理好南安州,首先必须打压当地的世族门阀,不然做任何事都会被掣肘。
最近十几年,南安州收上来的税银,仅有其他州的零头。
即便是承文帝,也认为该对南安的世家门阀出重拳!
只是,他没想到江澈会做的这么猛,一上来就灭人满门……
这让他想维护江澈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父皇,儿臣并不赞同几位大臣的意见。”
只见五皇子忽然上前一步,与大臣们针锋相对。
“五皇子!”
许多五皇子派系的大臣赶紧给他使眼色,希望他不要强出头。
可五皇子就像没看见一样,拱手道:“儿臣以为,应该先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武昌侯这么做,肯定事出有因。”
听到这话,很多大臣顿时就急了。
“五殿下,武昌侯草菅人命,杀了罗家上百口人,这种恶行还需要调查原委吗?”
“殿下贵为皇子,不想着为百姓请命,却维护杀人如麻的武昌侯,到底是何意?”
“难道殿下怀疑老臣污蔑武昌侯?”
“南安州的奏报已经呈上来了,难道整个南安的官员都串通一气吗?”
“五殿下,莫要因为一己私心,就替武昌侯求情!”
一时间,五皇子被大臣们驳斥的满头大汗。
他本来就不善辞,再加上也不认同江澈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因为母妃的指示,才帮武昌侯说几句好话。
太子等人纷纷冷笑,看五皇子的眼神就像看傻子一般。
要知道,大殿内的众人,哪个不是出身大世家?哪个不是代表着世家门阀的利益?
可以说,搞死武昌侯江澈,已经成了大臣们的共识。
不然以后有人效仿武昌侯的做法,那还得了?
承文帝听着众人的争吵,始终犹豫不决。
他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果江澈循序渐进,一步步打压南安州的世家门阀,他还能保下江澈。
可江澈第一步就做的太过了,他并不想为了江澈,站在整个世家门阀阶级的对立面。
“陛下,还请严惩武昌侯!”
大臣们纷纷望向承文帝。
承文帝叹了口气,沉声道:“武昌侯江澈,无故残害梁山郡罗家满门,罪不容诛,传朕旨意,将武昌侯……”
“报!”
突然,殿外快步走进来一个侍卫,来到承文帝面前,跪下道:“陛下,南安州刺史江澈发来急报!江侯爷说,事关大奉国运!”
闻,文武百官纷纷露出鄙夷之色。
就那个废物侯爷,还能有事关国运的大事?怕不是想跟陛下求情吧。
“呈上来。”
承文帝无奈的摇摇头。
都到这时候了,就算江澈怎样向他求饶,也无济于事了。
刘桂把奏报递给了承文帝。
他心中也认为这次江澈必死无疑。
只是可惜了这一人才,他本来还挺期待江澈的潜力。
承文帝撕开封条,从奏报里取出几封信。
随着他看完一封又一封信,双眸不断睁大,脸上逐渐浮现震惊之色。
砰!
看完后,承文帝一拍龙椅扶手,满脸骇然的说不出话来,“这……这……”
见此一幕,群臣皆是错愕不已。
他们都知道承文帝向来喜怒不形于色。
此时为何有如此大的反应?
莫不是武昌侯上奏的事,真能影响大奉的国运?
“哈哈哈!好!好啊!”
承文帝陡然放声大笑,“左右丞相、六部尚书、车骑将军、王将军、田将军、夏侯将军、李将军,都跟朕来偏殿议事!”
被点到名字的,无一例外都是当朝重臣。
承文帝龙颜大悦,笑着走向了偏殿,其他人紧随其后。
等承文帝等人离开后,殿内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愣在了原地。
他们都很是好奇,那封奏报上到底写了什么?
_l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