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那年花开1981最新章节 - 风随流云 - 格格党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41.第139章 读者催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39章 读者催更

「铃铃铃~」

下课铃响了之后,讲台上的周教授刚要离开,好多同学们就抢到了前面,追着他询问问题。

周教授也没有不耐烦,而是耐心的给同学们解答。

几个同学问完了学习方面的问题之后,孙先进却突然问道:「周教授,我听高年级的同学说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我们会以发展经济为主?是真的吗?」

周教授沉吟几秒,谨慎的道:「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刚刚结束的代表大会上讨论了相关的问题,你们这些学生.以后大有可为」

「竟然是真的?那可太好了」

「.」

李野背着书包,绕过了几个兴奋的同学,出门往图书馆走去。

未来的路是怎样,李野比谁都清楚。

在划时代的变革洪流之下,经济系的学生,当然大有可为。

而孙先进口中的「高年级同学」,其实就是他李野。

这年头分数最高的学生,都去学中文之类的热门专业了,经济系的这些学生一听自己要赶上好时候,哪能不兴奋呢?

「李野,你等一下。」

班长甄蓉蓉从后面追了上来,问道:「刚下课,你又急着走,为什麽不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呢?你这样不合群.不太好的。」

李野笑道:「我可没有不合群,你看我平时跟大部分同学,不都嘻嘻哈哈相处的挺好?

我只是不喜欢讨论政直,动不动就吵的脸红脖子粗,没什麽意义。」

李野在入学之后,就听高年级的同学说过清北之间的尖刻指责。

京大的人嘲笑清大的人古板,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清大的女学生,头发长短都有规定,抬眼望去全是齐耳短发。

而清大的人也鄙视京大的人散漫丶官僚,并且热衷于政治。

这一点李野算是深有体会了,现在的京大学生,好似都有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劲头儿。

比如就在不久前结束的十二大上,那位老人提出了那个「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他们都能逮住讨论上半天,的的确确的满腔热血。

但李野总觉得,这就跟三个兜里没有一万块钱的兄弟,在讨论买奔驰还是买宝马一样,多少有些脱离现实,

与其争辩是不是姓资的问题,还不如脚踏实地的干些实事儿,给国家增加点税收,增加点繁荣。

甄蓉蓉一愣,然后低声道:「你可不能这麽说,我们这些学经济的前途,跟政策的变化关系很大,

大家也是在关心.自己是否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野无奈的道:「也许吧!我其实也很关心政策,只是我觉得在嘴皮子上浪费太多时间,还不如多学习一下专业知识。」

其实李野,比其他人更关注一些时事政策。

比如就在前几天,老人会见了铁娘子柴契尔夫人,明确阐述了在港岛问题上的立场,97必须回归。

这才是李野关注的问题。

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在世界上强硬多年的铁娘子,会跌倒在大会堂的台阶上。

更没有人料到,在84年之后,「鹏城速度」可以让全世界震惊。

李野之所以在鹏城做出准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迎接几年后的「鹏城速度」现象。

但如果能提前一两年,把手伸进港岛的话,那肯定更好。

甄蓉蓉可不知道李野在想这些,她只觉得自从前段时间的小冲突过后,李野忽然「老实了下来」,要麽低头写稿子,要麽呆呆的出神,跟同学们的交流变少了。

这让她有些自责。

「李野你要去哪儿?」

「我要去邮电所寄信。」

「我也去看看有没有新邮票,顺路跟你说点事儿。」

甄蓉蓉跟着李野边走边道:「你是不是没有参加任何社团?」

李野道:「暂时没有,怎麽了?」

甄蓉蓉道:「你最好还是参加一个,还有班级活动也要重视,你报了3000米的项目,可最近就没人看你练过跑步,还有.

这些都会影响到德育分,对你的入团审核和奖学金都很有关系。」

「咱们班可就你自己没入团了,你这总拖后腿可不好.我说的可能不太好听,但穆老师比我说的可还难听呢!」

甄蓉蓉一口气说出了好多李野的「小毛病」,可把李野惊愕的一愣一愣的。

敢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京大学生,竟然有这麽多要求的吗?

李野只好连连点头,让甄蓉蓉感觉自己的说服卓有成效,才算罢休。

京大有个专门的京大邮电所,就在大礼堂的附近,让学生们方便寄信丶订阅杂志丶集邮等等。

今天的京大邮电所人很多,李野要寄厚厚的稿子,而喜欢集邮的甄蓉蓉要去看邮票。

李野道:「你可以问问还有没有猴票,我感觉印的挺好,以后说不定会升值。」

哪知甄蓉蓉却道:「猴票我早有了,再说前年的邮票,这会儿也买不到了吧!」

李野来的时候已经是81年末,在清水县邮局只搜罗到了一点80年的猴票。

但他看看眼前京大邮电所的情况,估计是没有什麽存货。

因为这里可不像清水县邮局那麽冷冷清清,寄信竟然要排队。

李野觉得,应该用照相机拍下此刻的景象,留给以后的人看看,

看看这小小的邮电所,是怎麽寄托着上万京大学生,对远方所有的思念。

只有亲自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才知道「家书抵万金」的含义。

特别是前几年那些考进来的大龄学生,他们跟远方的爱人,全凭一纸轻飘飘的书信,来表达彼此的爱恋。

寄信五天,回信五天,十天一个来回,如果没有按期收到回信,好多人可能就要失眠了,被窝里想老婆孩子,也只能默默的流泪。

比如排在李野前面的一个哥们,都已经买上信封邮票了,却突然又摊开信笺,拿出钢笔涂涂画画,重新改了好久,才把信纸装进信封,贴好邮票寄走。

后世的电邮丶微信,写错了随时可以删改,但是写信却无法那麽方便,

勾勾画画,涂涂抹抹,一页信笺最终说不定会非常难看。

但越是难看的信件,才越难能可贵。

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斟酌推敲过的,字里行间,浸透了满满的思念。

李野感觉那哥们的脸上,竟然有类似于「虔诚」的东西。

。。。。。

轮到李野寄信的时候,身后排队的一个学生忽然问:「兄弟你这是投稿啊?看这厚度,写的中篇小说?」

李野正在填写收信地址,听到问话也就道:「嗯,业馀爱好,赚点儿稿费。」

「呵呵呵,兄弟你还真是乐观,」后面的哥们善意的笑笑道:「你大一的?加入社团了没有?」

「还没,」李野有些奇怪,反问道:「你怎麽知道我是大一的?」

因为李野的寄信地址还没写完,只写了京大的学校地址,没写到具体班级。

那哥们指着李野的寄信地址道:「那不是明摆着的吗?只有大一的新生,才会严格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收信地址写,你其实把『京城西郊』四个字去了一样能收到。」

李野低头看了看,也是不禁莞尔。

京城海甸区京城西郊京城大学.是不是挺有意思?

好不容易从县城考到了大京城,竟然是在西郊农村,哈哈哈。

李野笑着把稿子寄走,后面的学生却道:「兄弟等我一会儿,聊聊。」

李野点点头,能跟一个老生聊聊,倒是可以探听到许多事情。

那个哥们速度很快,出来后笑着对李野道:「我80级古代文学的,你呢?」

李野也笑着伸出了手:「82世界经济,李野。」

「呦,咱俩还是本家呢?」那人很畅快的跟李野握手:「我叫李淮生,走走走,今天我们文学社刚好活动,带你过去看看。」

李野迟疑的道:「我暂时还没准备加入社团,再说我也不会诗词歌赋.」

「谁说学古代文学的就要作诗了?」李淮生好笑的道:「我们都是小说爱好者,要不然我干嘛跟你一见如故?

再说我们也不是绑票的土匪,还能干出强拉你入伙的事儿来?」

李野这才明白,刚才李淮生为什麽问他,寄的是不是小说。

人家都这麽说了,李野也不能不给面子,就跟着李淮生往中文系的方向走去。

走了两步,李野忽然问道:「师兄,你们中文系,是不是有个中村直人?」

「对啊!汉语言文学哪个班的,怎麽了?」

「没事,那天我去参加舞会,才知道咱这里也有菊花人,只是有些奇怪罢了。」

李野不着痕迹的遮掩了过去。

但是李淮生走了两步,却迟疑的道:「兄弟,你要是想结交那个中村,我就不带你去我们的文学社了。」

「.」

李野愣了一下,慢慢的笑道:「我爷爷杀过倭兵,所以我才有些奇怪。」

「你早说呀,」李淮生伸手就攀住了李野的肩膀,一边走一边道:「不过你平时可别把心里的情绪表现出来哈,那个中村直人跟学生会的刘副部长很熟.」

「哪个刘副部长?」

「刘春波。」

呵,这不就对上了吗?

。。。。。。。

李野的稿子从京城出发,一路坐火车丶上汽车,行程八百公里,终于抵达了岛城蓝海出版社。

「主编,七寸刀锋来邮包了,我看应该是书稿。」

「真是稀奇,他可算勤快了一回,要是再跟以前那麽磨叽,我都忍不住要过去催稿了。」

董跃进一手接过邮包,拆开一看,果然是《朔风飞扬》的后续书稿。

随手一翻,董跃进就确定这次至少有三万字。

「很好很好,这一期的新风,一定能让读者满意,不过再好的千里马也得抽上两鞭子。」

董跃进笑着对手下道:「小路,把那些读者来信,都给七寸刀锋寄过去,让那小子彻底动起来,

一个月三万字怎麽行?起码五万,咱又不是给不起钱。」

小路嬉笑着道:「主编,那咱们这个月的奖金.」

董跃进大手一挥:「十块,每人十块。」

小路当即大声赞美:「主编英明,主编大气,主编您鹏程万里」

「滚~」

。。。。。

等到小路出去之后,董跃进才喜滋滋的翻出李野的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新风》在上个月底发行之后,老董是很忐忑的,毕竟七寸刀锋的名头能不能行,他心里也没底。

但反响出人意料的好,《新风》一本月刊,竟然紧急加印了。

然后就有大量的读者来信过来催更,还有心急的读者要求《新风》办成半月刊的。

想想不久之前,这本月刊几乎要被撤销的情况,董跃进肯定是有所感慨的。

历史小说这个方向,大有可为。

大种花的历史底蕴,无可抵挡!

「嗯?」

董跃进在打开李野的另一封信之后,愣了一下。

因为李野的语气,跟一个月前他写给李野的那封信差不多。

【我说董大哥,我这麽给你卖命,你当初给我画的大饼,什麽时候端上桌啊?你们那港岛的关系,还有谱不?】

董跃进呵呵一笑,开始给李野回信。

【李野兄弟,你的手稿已经寄出,然国际信件有所延迟,望安心等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