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豪右尚困于权斗,黔首何堪于苛政
阎士选有些迷茫,最难接受的就是立场断案,居然如此的准确。
蔡徐两家的争斗,绝非一朝一夕,自从蔡氏女枉死后,两家已经围绕着这个案子,争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中间可不只是德清县县衙,而且浙江的局势反覆发生了多次的变化。
德清县位于湖州府,先是德清县衙对德清徐氏满门进行了问询,又有仵作尸检,认定蔡氏女病亡,蔡氏不服到湖州府告状。
湖州知府下章让临近的武康县又审查了一遍,并且进行了仵作尸检,认定蔡氏女病亡。
蔡氏仍旧不服,蔡氏女父亲蔡正平,再到湖州知府告状,湖州知府在审查了整整一年后,宣布蔡氏女系病亡,并且不再受理蔡正平告状。
蔡正平写信给在京师做官的弟弟,陈述了冤情,蔡正平的弟弟是嘉靖二十一年进士蔡正通,万历九年,时任都察院佥都御史,蔡正通写信给吴善言,询问究竟。
吴善言收到蔡正通书信后,再次开始审问,杭州知府开始稽查案件,最后仍然认定了蔡氏女病亡,人证物证书证皆在,德清丶武康丶湖州府丶杭州府仵作皆在尸检上进行了签字,可谓是铁证如山。
蔡正平仍旧不服,请托蔡正通疏通关系,蔡正通表示非常为难,但蔡正平仍旧不肯罢休,让儿子蔡树常入京活动,蔡树常本来打算入京告御状,却被蔡正通劝回。
因为那时候,杭州府罗木营闹起来了,浙江九营跟着闹,其势汹汹。
万历十七年春,蔡正平死了,蔡树常再次找到了浙江巡抚侯于赵,以还田为要挟,威逼侯于赵重查旧案。
一向十分强硬,听从圣命是本分,不听从圣命为盗寇的侯于赵,居然接受了这种胁迫,要求蔡氏立刻开始还田,案子他会一定查。
蔡氏从蔡正平到蔡树常,争了整整十年,而争的原因,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自始至终,蔡家就没有见到过蔡氏女的尸首,就是闹到这个地步,开棺验尸的地步,蔡氏仍然没有见到蔡氏女的尸首。
「这规矩乱了之后,连势要豪右求个公道,都是如此的艰难。」侯于赵知道棺材里空无一物的时候,也是极其感慨。
阎士选眉头紧蹙的问道:「侯巡抚认定了蔡氏是好人,徐氏是坏人吗?」
「是的,我认定了蔡氏冤。」侯于赵点头,没有太多的犹豫,而后解释道:「因为立场,德清还田迟迟无法推行,德清县衙百般阻挠,整个浙江,就德清武康两县,未曾完成还田,而其中以德清最难。」
「立场不能断案,但有人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后,就可以认定他是敌是友。」
侯于赵这种立场断案法,实在是让阎士选无法接受。
阎士选想了想郑重的说道:「若是蔡氏女从徐家逃离,逃回了娘家,蔡家窝藏了蔡氏女,而后藉机打倒徐家呢?未尝没有这个可能。」
「蔡家有可能窝藏蔡氏女,但蔡家窝藏不太可能。」侯于赵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些势要豪右们,把脸面看的比命还重要。」
「既然如此反覆告状,明知不可为,还要在德清丶武康丶湖州府丶杭州府相继断案之后,还要告状,如此反覆的丢脸,蔡家若是窝藏了自己女儿,恐怕,不会这麽做,如此反覆的丢脸。」
「十年前的案子了,恐怕也很难查清楚究竟为何了,当初吴善言的同党,被杀了不少。」阎士选看着案卷,就是头疼万分,因为当年很多查案的当事人,都已经在浙江九营兵变中被杀了。
「尽量查一下,最好能找到尸骨吧。」侯于赵当然知道其中的困难,十年前的陈年旧案,只能听天由命了。
实在不行,就呼叫陛下支援。
皇帝的圣驾很快就来到了杭州府,大明皇帝仍然下榻了西湖行宫,占地不到三十多亩的行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到了皇帝赶到的时候,阎士选丶侯于赵还是没把案子查清楚。
「德清武康不能还田,德清最难,德清蔡氏觉得自己冤屈十年无法昭雪,不肯听从朝廷布告;德清徐氏认为朝廷反覆听从蔡氏告状,处事不公。」朱翊钧看完了侯于赵丶阎士选的奏疏,德清还田了,武康就不是问题了。
德清武康紧邻,一旦德清县扛不住了,武康孤木难支。
「缇帅,这个案子,好查吗?」朱翊钧将案卷交给了缇帅赵梦佑问道。
赵梦佑看完了案卷,也是眉头紧蹙的说道:「不太好查,起码得十多天时间。」
「那就查清楚,十七年时间朕都等了,十多天朕也能等,这还田的事儿,必须要办下去。」朱翊钧点头说道:「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弄清楚。」
「臣遵旨!」赵梦佑俯首领命,他委派了两名提刑千户,仔细叮嘱后,让二人带着两百骑直奔德清县而去。
七日后,真相大白。
缇骑办案和衙役办案是完全不同的,衙役其实拿这些高门大户,一点办法都没有。
修桥补路要士绅拿钱;赈灾抚恤要士人出粮出钱;就是修个楼盖个宅子都得在士绅家的地头起地基。
衙役的俸禄都是这些士绅发的,轮得到衙役对着这些士绅吆五喝六?
两名提刑千户,那都是十几年的老刑名,这案卷一到手,就看出了一些个端倪,案卷没有任何问题,正因为没有任何问题才是天大的问题。
人这种动物,别看是万物之灵,但每个人的记忆其实不那麽准确,前几日发生的事儿,都能说错,但口供能做到如此分毫不差,就已经是怪事儿了。
况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认知,每个人对一件事的记忆,也是完全不同的,口供如此类似,这案子,就是一定有问题了。
缇骑们到了德清县,做事那根本不顾及什麽地方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直接就把蔡徐两家,全都抓了起来,挨个过审,审查的同时,还对整个蔡徐两家,进行了掘地三尺一样的搜查。
德清县令瑟瑟发抖,别说德清县令,就是京师里明公大老爷们,缇骑进了家门,那也是瑟瑟发抖,生怕惹祸上身。
缇骑只用了七天,就把案子查的清清楚楚,蔡氏女也找到了,人已经死了七年之久,经过仵作验看,系毒杀身亡,是砒霜,银针下到腐朽的尸骨上都是黑的。
「所以,德清丶武康丶湖州府丶杭州府仵作们说是病发身亡,不过验看的不是蔡氏女,而是蔡氏女的大丫鬟桂香。」朱翊钧把侯于赵丶阎士选都叫到了西湖行宫,将调查的案卷,交给了二人。
蔡氏女被毒死后,体型样貌都差不多的桂香也死了,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窒息,就是将身体固定,用纸沾上水一层层的盖上去,把人憋死。
徐家让仵作验的尸首,就是桂香。
侯于赵眉头紧蹙的说道:「按理说就是验看的桂香尸首,也该看得出是窒息而亡,仵作们还是枉法了,简直是无法无天!」
之所以枉法,是因为有人施压,吴善言为首,前杭州知府丶湖州知府丶德清县衙丶武康县衙,全都是帮凶。
关键是吴善言对此事,几乎完全不知情,全都是吴善言的师爷居中斡旋,就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蔡氏女为何被杀?
因为她撞见了她的丈夫整日里跟婆婆偷情。
这话有点绕,但事实的确如此,缇骑查到的时候,也是惊骇无比。
这徐氏是德清豪奢户,但是上一任家主徐天华,也不知道是做了什麽孽,膝下无子无女,绝了嗣,徐天华还是独苗一个,只好从旁支过继了一个远房侄子过来,这个侄子名叫徐敦成。
旁直入大宗,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
徐天华老了,仍然对生孩子念念不忘,哪怕是生个闺女,招人入赘也行,为此徐天华纳了十几房的妾室,但最终是一无所获皆是徒劳。
这过继来的侄子徐敦成,起初也是乖巧懂事,但很快徐敦成就发现自己在德清县的地界,可以无法无天,没人能奈何他分毫。
过继的侄子,想找个门当户对的正妻,有些困难,徐天华也是操碎了心,给了蔡家八十顷地,把蔡家的女儿娶回了家门。
徐天华老了,为了生孩子纳了十几房妾室,这十几房妾室知道自己生不出来,徐天华一死,她们这些妾室都要被赶出家门。
为了能留在徐家,那真的是煞费苦心,其中就有一个手腕高超的倪氏,把这侄子徐敦成拿的死死的。
倪氏生性风流,水性杨花,徐天华不行,倪氏就从府外找了个壮汉,想怀个孩子,结果壮汉辛苦了几个月,也是没有结果。
倪氏一不做二不休,就把过继的侄子,尚且只有十四岁的徐敦成给拿下了。
那会儿徐敦成才十四岁,血气方刚,哪里受得了这种引诱?
就这样,二人没羞没臊的过了两年,徐敦成大婚时候,倪氏也成了徐天华的继室,算是当家主母了。
继室是正妻死后续弦,蔡氏女嫁到了徐家后,要叫倪氏为婆婆,即便是这个婆婆大不了徐敦成几岁。
蔡氏女嫁过来三个月,就撞破了丈夫和婆婆的奸情后,蔡氏女可是大家闺秀,立刻告诉了公公徐天华,而且带着丫鬟就准备回娘家去。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要是传出去,蔡徐两家的脸都要丢尽了。
蔡氏女完全没料到,徐天华丶徐敦成丶倪氏一不做二不休,把她直接毒死了,
徐天华老了,他也没个后人,唯一的念想,也就是他们老徐家的名声了;
徐敦成和倪氏狼狈为奸,联手杀死了蔡氏女和蔡氏女丫鬟桂香,徐天华视而不见,还帮着善后,徐天华不仅让人埋了尸骨,还贿赂了吴善言的师爷,把案子办成了铁案。
徐天华在万历十五年枉死,他没想到,做了一辈子对手的蔡正平,能够为了女儿的冤死,奔波那麽些年,死咬着不放。
徐天华更没想到,自己居然死在了过继的儿子徐敦成手里。
徐敦成也想不到,蔡正平死了,蔡树常仍然揪着不放,就是要寻个公道。
朱翊钧颇为感慨的说道:「蔡正平就信一个道理,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既然看不到尸首,那一定有问题。」
「事情不断发展,蔡正平心中的亏欠也越来越深,临死前终于松口,让儿子蔡树常听从政令还田,最后为女儿伸冤一次,蔡正平临死都觉得是为了那八十顷的田,害得女儿如此田地。」
蔡正平临死都不肯放过此事,原因很多,肯定是觉得亏欠女儿,其次就是两家相争,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朕都没想到,蔡氏一个半县之家,蔡正平弟弟蔡正通还是当朝佥都御史,正四品的京官,家里唯一掌上明珠死了十年后的今天,才让冤案昭雪。」朱翊钧看着案卷,对着侯于赵和阎士选说道。
蔡正通是四品京官不假,可是县官不如现管,蔡正通写信给吴善言,吴善言做了处置,但等于没做。
「这徐敦成是脑子缺根弦吗?他这样的家世,什麽样的女子寻不到?居然事事都听这个倪氏的?若是当初年少轻狂丶不谙世事,这都多大了,还跟那倪氏厮混在一起,不知羞耻!」
「倪氏让他杀人他就杀人,倪氏让他贿赂他就贿赂,倪氏让他把徐天华做掉,他就做了?!」阎士选完全没料到是如此真相!
那徐天华的死,也是徐敦成做的,自从蔡氏女死后,倪氏乾脆就和徐敦成整日厮混在一起。
徐天华不闻不问,但暗地里,打算偷偷再过继一个,几事不密则害成,这事儿,居然被倪氏知晓,倪氏惊惧难安,三两句话,就把徐敦成说服,徐敦成一不做二不休,把徐天华也溺死了。
徐敦成这种狠人,手里已经有了三条命案,居然没把倪氏杀了一了百了,还跟倪氏生了一儿一女,实在是让阎士选下巴都要惊掉了。
朱翊钧看着卷宗说道:「徐敦成丶倪氏其罪有三。」
「其一谋杀,《大明律·刑律·人命》定:谋杀祖父母丶父母及夫者,凌迟处死;谋杀他人者,斩。徐敦成丶倪氏二人联手,杀蔡氏女丶桂香丶徐天华三人,毒杀丶窒息丶溺毙,手段极其残忍,情节之恶劣,人神共弃。」
「其二通奸,《大明律·刑律·犯奸》定:凡和奸,杖八十;有夫者杖九十。徐敦成与倪氏和奸,其系一家,罪加一等,论罪当斩。」
「其三贿赂,《大明律·刑律·诈伪》定:官吏受财枉法者,计赃论罪,至八十贯者绞。吴善言丶湖州知府丶杭州知府丶吴善言师爷及涉案官吏,受贿伪造尸检结果,已死不论,其馀皆绞。」
「徐敦成丶倪氏二人,凌迟处死,徐氏丶倪氏家人佣奴知情不报,杖一百,流放金池。」
朱翊钧在案件调查清楚后,做出了判罚。
这里面,湖州府丶德清丶武康之前涉案官吏,皆要追责。
凌迟就是凌迟,不是送解刳院,解刳院已经不接受大明人了,标本主要来自于倭奴。
这个案子影响极其恶劣,朱翊钧对其家人进行了连坐,尤其是徐敦成和倪氏本家亲戚,也都流放金池总督府的处罚,因为他们也是涉案之人,贿赂这麽多的官员,可不是什麽倪氏和徐敦成两个人能做成的。
其实这个案子里,德清县官吏罪孽最是深重,湖州知府丶武康县丶杭州知府,主要是为德清县擦屁股,官官相护这种事,在官场上,是最常见不过的现象。
朱翊钧朱批;徐敦成弑父淫长,倪氏悖伦助恶,合谋戕害三命,贿吏蔽天。依《大明律》,凌迟枭示,家产没官。余犯绞决,以正纲常。
他对着两位臣工说道:「此案既是个人之恶,亦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司法腐败丶伦理崩坏丶豪强横行丶法律失效。如果朕是浙江势要,朕也要问,王法何在,圣上何在?」
「虽然处以徐敦成与倪氏的极刑,处以各级枉法官吏绞刑,但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若制度痼疾不除,类似悲剧仍将重演。」
「纲常崩而天理隐,豪右尚困于权斗,黔首何堪于苛政?」
朱翊钧对这个案子,思考不仅仅局限于案子之上,之所以要下如此重手,就是警告,若再有这种事发生,各级官衙,不要层层相互包庇,包庇同罪论死,没有任何惩罚,自然没人尊重律法,尊重朱翊钧这个圣上。
「陛下圣明。」侯于赵丶阎士选俯首领命。
杭州府衙的牢房内,因为伤三人被捕的蔡树常,正对着天窗发呆,十年了,自家妹妹死了十年了,似乎终于有了新的进展,他也可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了。
「蔡树常。」
狱卒打开了牢门,叫了蔡树常一句,提刑镇抚使陈末低头走进了牢房之中。
「我是御前带刀纠仪丶提刑镇抚使陈末,朝廷已经查清楚了案子,这就是你父子二人,苦苦追寻的真相。」陈末去了笔墨纸砚,如果蔡树常没有异议,签字画押后,蔡树常就可以离开了。
蔡树常将案卷详细的看了一遍,放下后,沉默不语。
「你可有异议?」陈末询问道。
蔡树常深吸了口气说道:「陈镇抚,你是九重天上的人物,自然不理解我这等斗升小民之苦楚,全赖圣上昭德,今日沉冤得雪,我一介草民,本该感念圣恩,可是我还是想问一句。」
「以前呢?我父亲为此奔波了十年。」
七天就能查清楚,硬生生的拖了十年,早干什麽去了!
若不是他答应了还田,这案子,杭州府衙门丶巡抚衙门,甚至连都察院御史都不闻不问!
是不是只要他不答应还田,这案子永远无法沉冤昭雪了?
迟来的正义,比草贱。
陈末的表情有些奇怪,他看着蔡树常看了许久,才开口说道:「嘉靖二十九年,浙江巡抚朱纨想给浙江一个公道,不让海寇猖獗扰乱民生,后来他被诬陷自杀;」
「嘉靖三十四年三月,大司马张经丶浙抚李天宠,领兵平倭,斩倭寇四千二百人,俘倭八百四十人,朝廷收到浙江方面的奏疏,全都是张经丶李天宠,糜饷殃民,十月,张经丶李天宠被冤杀。」
「朱纨丶张经丶李天宠来了,他们死了,你们这些地方势要豪右在做什麽呢?他们是来平倭的,堂堂大司马丶两任巡抚,如此冤死,又该怪谁?」
「那平倭事了后,浙江地面势要豪右有没有为朱纨丶张经丶李天宠说过一句公道话,或者请命朝廷平反,上疏鸣冤?好像没有。」
「后来,吴善言这等人神共弃之人坐稳了浙江巡抚。」
「好,你不服,这些事儿太久远了,跟你没关系,万历十三年,陛下南巡,从南京至杭州府,遇大雨驻跸仁和,仁和官舍大火,刚刚大雨过后,官舍大火烧红了半边天。」
「松江巡抚申…申郎中兼领浙江,安抚浙江地面,展开了还田,我来问你,别家都还了田,你家在做什麽?直到今年春天,你才到杭州府衙找到了侯巡抚。」
「朝廷自然有朝廷的问题,可是在一次次的选择里,蔡树常,你们这些势要豪右的选择,就没有任何问题吗?」
陈末没有责问,也没有用严厉的语气训斥,蔡家也被查了个底朝天,没有问题,是良善之家。
在陈末心里,朝廷和地方是相互的,这个案子冤了十年,完全怪到朝廷头上,怪到陛下头上,陈末认为蔡树常说的不对。
公道这个东西,光靠朝廷,实现不了。
「陈镇抚所言有理。」蔡树常听了陈末的一番话后,有些愕然,沉默了很久,反倒是觉得陈末讲的颇有些道理。
浙江弄到这个局面,或者说,大明变成了这样,都是主上昏聩,朝廷无能?
那朝廷丶皇帝也太无所不能了,是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选择,累积起来,让世道变成了这样。
「无论你是装的还是真心实意,能听得进去人话就行,若是案子没问题,就签字画押吧。」陈末推了推案卷,让蔡树常好好再看几遍,确定没有遗漏后,蔡树常签了字,摁了手印。
沉冤得雪,还是让蔡树常松了口气,至少浙江在一点点的变好。
「你家有田一千一百顷,这是二十张船证和二十张船契,如果不会经营海贸,可以交由松江远洋商行运作。」陈末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张的船证丶船契。
船证是出海凭证,抽分过关都要,而船契是三条五桅过洋船,和十七条三桅夹板船。
陈末没有推荐宁波远洋商行,因为在陈末看来,宁波商行还是有点不太忠诚,而且门槛高,这些船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反倒是松江商行经营数年,没有过类似的传闻。
「额,还田真的有船证和船契?」蔡树常大惊失色。
「不是,蔡树常,你就没看过还田令吗?你当朝廷白没你家田产不成?」陈末差点被气笑了,德清县还田迟迟无法推行,感情连蔡家这等高门大户,对具体政策,都是一无所知。
蔡树常深吸了口气说道:「我听人说,说是还田有船证和船契,但根本没有,都被…侯巡抚自己独占了去,听说,听说。」
「详细说说。」陈末眼前一亮,他闻到了大案的味道,立刻颇为兴奋的说道:「这里都是缇骑,你不必怕侯于赵他挟私报复,他真的把陛下还田令当生意做,他活不过今年,把你听来的全都仔细说说!」
陈末跃跃欲试,一个挂着户部左侍郎官职巡抚浙江的正三品大员,这可是一条大鱼!
蔡树常左右看了看,把自己听说的话,一五一十的道来,陈末完全记录在案,让蔡树常离开杭州府衙后,立刻回家,不要对任何说,他检举之事,他会派二十缇骑暗中保护。
三天后,陈末失望至极,倒不是蔡树常听错了,浙江地面的确有这种传闻,但也只是对抗还田令的传闻罢了。
侯于赵乾乾净净,该发的船证船契,一张不曾缺失,而且这些坚持还田的势要豪右之家,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松江远航商行,而非宁波商行。
陈末让缇骑告诉了蔡树常情况后,让缇骑撤出了蔡氏。
侯于赵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他还以为蔡家留着那些缇骑,是为了继续死刑三复奏的正常流程。
「侯于赵没有问题。」朱翊钧的表情说不上是失望,还是高兴,表情是有些复杂的,他当然不希望侯于赵有问题,但是没看成热闹,自然还有一点点失望的。
「陛下,侯巡抚他病了…」冯保拿着一本奏疏低声说道:「昨日侯巡抚和阎知府二人,一同去了浙东运河,突然就下雨了,阎知府没事,侯巡抚倒是染了风寒。」
「侯巡抚在辽东十数年,跟着宁远侯学了点武艺,而且垦荒也是亲力亲为,身体极好,在辽东就没生过病,这到了浙江后,不是从马上摔下来,就是无故生病,前日,吃了口鱼,还被鱼刺卡了喉咙。」
「嗯?」朱翊钧颇惊讶,拿过了奏疏,看了许久,这是侯于赵身边的大医官写的奏疏。
到浙江这两年,侯于赵可谓是皆事不顺,弄得大医官都想找个庙给侯于赵烧香驱邪了,实在是有些过分诡异了,而且都是巧合。
「侯于赵是真的命硬!」朱翊钧看完了奏疏,也是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本章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