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用工方式,上面已经明确要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实行'双向选择',我们这样做正是贯彻落实国家的精神。
老百姓们只要知道是上面的政策,通常接受度都很高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各位,我们都是为人父母的。想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返城后半年找不到工作,天天在家待着,或者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日渐颓废,我们会是什么心情?"
这句话倒是触动了不少人。
武处长点点头:"我侄子从黑省回来五个月了,天天在家唉声叹气,我哥嫂愁得头发都白了。"
其他人也接着附和“对,上头为这事本来就头疼许久了,如果这次的冒险能让那些人能找到工作,解决这次的难题,倒也值得一试!”
裴市长观察着众人,沉吟良久,终于拍板:"我看可以试一试。
改革嘛,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这很正常。
裴局长的想法是好的,但方法可以再稳妥些。
比如这第一次的规模要控制,先试试水,人选也挑一挑,让他们要找工作的,先交上自己从村里,街道办开的履历表,杜绝一些犯罪分子扰乱市场。
裴安你负责具体筹备,公安局这边也全力配合一下,你们有困难直接找我。"
众人听得眼前一亮"对啊!这样可以规避很多争议,又能达到目的!"
“可以!就这么办!”
就这样,招聘会的计划获得了初步通过。
但裴安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大半个月,裴安都忙得脚不沾地。
他带着手底下的同事跑遍了市里的大小企业,一家家地谈,一家家地争取。有的单位热情响应,有的则态度冷淡。
"裴局长,不是我们不愿意配合上头的举措,而是我们自己的子弟都安排不过来,哪有名额给外人?"市食品厂的人事科长直接一口回绝。
但也有一些意外收获。
在郊区的一家新厂子,年轻的厂长热情接待了他们。
"我们正缺有经验的工人呢!"厂长兴奋地说,"特别是懂点机械维修的,知青里有这样的人才吗?"
"当然有!"裴安的秘书立刻翻开名册,"这里头有在兵团机械厂干了六年的车工;也有知青,在农场开过四年拖拉机,机械维修也很在行..."
一家家走下来,让裴安和众人都看到了希望。
改革开放后涌现的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传统国企完全不同。
他带着人调整策略,重点联系这些新兴单位。
而白雅静的几个厂子早就上交了需要的工人人数和要求,只等着他们这边开始了。
与此同时,招聘会的消息也在待业青年中传开了。
每天都有年轻人来办公大楼这边打听情况,裴安也安排了人在这里接待,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他们的问题,安抚住了这些人。
同时也将招聘的要求都告知了,有需要找工作的都按照程序和规则来。',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