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风云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38章 这是什么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元月下旬,吴尚荣的酒厂开始出酒了。

牛池镇酒厂的退休老工人陈朝富老师傅,被吴定怀请来做了酒厂的技术指导。

按陈师傅的话说,他酿造了几十年的白酒,没有哪一次的酒,闻着有这么香。

头一道高浓度酒,他就接了一点来品尝。他喝了两口,啧啧称赞道:“这个酒都卖不出去,我陈朝富的名字倒着喊。”

这第一锅酒是试验性质的,只用了5000斤玉米,出了2000斤57度的白酒,装进了四个能装500斤酒的大缸里。

为了节省时间,吴尚荣施用了法术加快了发酵过程,从浸泡到出酒只用了五天时间。

吴尚荣晚上来看了后,悄悄地把宝瓶拿出来,每一缸里滴了一滴灵液在酒里。

次日,他三叔和吴定怀、陈朝富等人把酒缸盖子打开,就闻到一股醉人的芳香扑鼻而来。

不一会儿,装酒的贮藏室就充满了浓浓的酒香。

三个人都是酒虫,见到好酒岂能放过?

吴定强吴三叔当即拿起碗用二两的酒提打了一提,递给陈师傅:“来!你是酒师傅先来二两。”

然后又打了二两递给吴定怀品尝:“三哥,快尝一下,看这个酒比得起哪些酒?”

最后,他自己也打了二两慢慢品味道。

三人中,吴定怀交际广。上至县上的一些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他的朋友。

朋友多自然喝过的酒也多,什么茅台、郎酒,文君酒,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他都喝过。

他说,这缸酒的味道,与郎酒、五粮液、剑南春不相上下了,比文君酒更高一个档次。

文君大典是三元八角一斤,我们这个酒虽然味道比它更好,但现在主要是没有名气,卖两元钱一斤应该不算贵。

既然第一次成功了,加上出酒的周期长,第二次就将玉米用量加到最多。

把另外的备用发酵池也用上,一次性多弄点酒出来,勉得年前各方面要酒供应不上。

人手不够,又在一三两个队各抽了三个人加入到酒厂的工人中。

吴尚荣是实际的老板,他说了算。

第二次用六万斤玉米,连煮带发酵完毕,哪怕借助法术,也要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出酒。

照此计算,一个月基本能保证两次出酒。

出酒率一般是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陈师傅说,如果全部用望泉井的井水来浸泡,就能达到百分之五十。

所以如果每次按正常加料四万斤来算,一个月不停地生产。每个月可以生产三万多斤白酒。

那么一年15万斤的生产总量,当然是没问题。

但吴尚荣对三叔说,酒好不怕没人要,一年起码要弄上三十万斤酒,才可能实际供应得上。

适当的时候还是再准备一套设备,这样要适当增加产量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第二批酒烤出后的第三天,吴尚荣的小叔吴定良带着50斤白酒,陪着吴定怀去了趟县里。

县招待所涂所长,是吴定怀的朋友,也是一位品酒的师傅。

二人来到县招待所办公室,先拿出一瓶他们新产的白酒,请涂所长品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