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洪荒:捡到东皇钟,重铸妖天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关于二郎神的闲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关于二郎神的闲谈

六月份,是二郎神的生日月份。

一般认为二郎显圣真君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或者“农历六月二十六”。

一直想在六月,写一篇关于二郎神的人物介绍。

今日是六月的最后一天了来着,就今天写吧。

其实齐天大圣孙悟空的生日,我也设置在六月。

美猴王毕竟不是道家或者佛家的正神,是流传的文学人物形象,没有专门祭祀的日子,《西游记》原著也没写美猴王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不知道美猴王是什么时候过生日。

所以我就把美猴王的生日设置在6月1日,因为是六一儿童节嘛,寄托着童年的幻想。

美猴王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无需再多言了。

今日,单讲一下二郎神这位神话人物。

……

(注释:纯免费,章节感言,非正文,偏科普介绍,部分段落引用了典籍或者网络资料,已经了其注明出处。)

(注释:神话故事版本众多,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演变和融合,众说纷纭,如有错误,是我查询错误,望见谅。)

……

和美猴王有些不一样的是,二郎神一直都是正神,受官方承认,受官方祭祀的。

二郎神,亦称灌口二郎、灌口神,国祀称号为郎君神。

二郎神,是儒、道、释三方以及古代官方共同尊奉的神祇,为汉、藏、羌、土家族等多民族共同祭祀。

在唐、宋、元、明、清历代官方,皆对二郎神多有褒封。

其俗称众多,有“二郎真君、清源君、川主、惠民大帝”之称。

亦有“川主帝君”,以及“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等。

其尊号,则为“清源妙道真君”。

二郎神,被奉为水利、农耕之神、猎神等。

关于二郎神的传说有很多。

如二郎擒龙、二郎劈山救母、二郎斩蛟、二郎治水、宝莲灯、担山赶日、搜山降魔……等。

早在唐代、五代十国、再到宋代,便已有诸多关于二郎神的传说流传世间。

《安义县志》记载,唐永徽年间有圣水庙,庙中便祭祀着二郎神。

唐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收有《二郎神》词牌。

此乃唐初宫廷音乐家,依民间娱神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由此可见,唐初便已有名为二郎神的神祇现世。

到了五代十国之时,蜀主王衍、孟昶皆致力于打造灌口神,欲使其成为护国大神。

后蜀更是赐予灌口二郎神“护国灵应王”的封号。

……

《西游记》的版本众多,由来已久,如今广为流传的版本,乃是明朝最后修正校对而成的。

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其实无作者署名,近代的学者推测,其作者,或许大概率为吴承恩。

当然了,《西游记》放在明朝其实也是一部融合神话,融合了很多如“二郎神”、“王灵官”、“天蓬真君”等在明代炙手可热的神话人物。

早在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便已有了二郎神和齐天大圣的相关情节。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记载:

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过处利如风”,牵着“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抓住了齐天大圣交给驱邪院主,最后由驱邪院主发往酆都处置。

美猴王在今天看,肯定很有名气了,家喻户晓。

但是,红还需要绿叶配。

在那个明代的时候,美猴王还没问世的时候,《西游记》应该还需要一些比较热门的神话人物作配,衬托一下主角美猴王。

在《西游记》中就用了二郎神和美猴王之战,来表述美猴王的厉害。

在《西游记》原著中是这么描绘二郎神的: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棕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美猴王孙大圣曾道:“我记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可以看出来,在《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姓杨”的,而且居住在蜀地灌江口。

这灌江口,应该是今蜀地灌县(今都江堰市)有灌口,此地留存着二王庙这一古迹。

民间多将此地视为祭祀二郎神的正宗之地,且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便是明证。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也曾道:“蜀中灌口二郎庙”

蜀地也有二王庙二郎神像官方简介:

“千古奇功都江堰,收秦时李冰率众修建,二郎神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从二郎神的诸多封号,如川主、川主帝君、清源妙道护国崇宁真君川蜀大帝等,皆可看出,二郎神实乃蜀地之神。

但二郎神的背景,很复杂。

他可能是身世最为复杂的神明之一了。

灌江口二郎神的原型,显而易见,应与治理都江堰的李冰密切相关。

《史记·河渠书》有记载:

“蜀守冰,凿离碓,辟(避)沫水(指岷江)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从此,蜀地成了天府之国,有了沃土万里。

古代,治水可是大功,治水者往往会被封神,成为神仙,就如大禹治水一般。

于是,李冰离世后,蜀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念念不忘,遂开始祭祀李冰。

李冰也由此踏上了神格化的道路。

最早记载李冰为神的,当属东汉的《风俗通义》,其中记载了“李冰斗蛟”“李冰斩河神”等传奇故事。

其《风俗通义》原文节选如下:

秦昭王遣李冰为蜀郡太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

江水有神,岁取童女二人以为妇,不然,为水灾。……冰厉声曰:“江君相轻,当相伐耳!”拔剑,忽然不见。

良久,有两苍牛斗于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官属曰:“吾斗大极,当相助也。若欲知我,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薄乃刺杀北面者,江神遂死。”

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

……

即在《风俗通义》的神话故事里面,江水里出了河神,每年都要娶两个未婚少女做媳妇,否则便要大发水灾。

李冰之神与江神展开决斗,最终斩杀江神。

人定神天,神干的不好,取而代之。

李冰又有治水的功绩,自然就成了水神,江神。

后面,李冰之神又经历过很多的版本的演变。

到了北宋的时候,形象逐渐演变成:

“其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之灌口‘二郎神’。”

李冰形象的变化,或许与唐朝中期毗沙门天王相关的形象有所关联。

那时黄巢还没出生,还是有贵族之分的。

唐朝正值盛世,百姓百姓求美,求贵。

有“五姓七望”之说。

那神明的形象,自然得迎合百姓的喜好,好有香火信仰。

于是。

很多神话人物,就开始贵族化,年轻化,俊美化。

比如毗沙门天王的哪吒三太子。

李冰的形象也变成了少年郎君,但这很明显与李冰的形象还是有一些差距。

那,怎么办呢?

人们便设想李冰有个儿子,灌江口二郎就此诞生,也就是李冰之子。

灌江口二郎取代了李冰,成为民众信仰的主角。

李冰治水的功绩也被分了一部分给他的儿子。

正所谓:“子承父业。”

这也没什么问题。

这便是灌江二郎的故事,他代表着“二郎治水”,是水利之神。

这个时候,其实二郎神应该是姓李的。

是李二郎。

灌江口二郎在民间的信仰极为旺盛,蜀地各处纷纷为灌江口二郎建庙立祠,香火不断,其信仰之风盛行一时。

……

在二郎神的纷繁传说里,除了前文所述的李二郎,还有一位声名赫赫的“赵二郎”。

下面就再讲一下,“赵二郎”的故事。

赵二郎,也就是赵昱,字仲明,号称赵侯仙师,赤城王、显应侯、清源妙道真君。

没错,若是细究的话,“清源妙道真君”这一尊号,最初实则属于赵二郎。

介绍一下。

赵昱,是隋朝的眉山太守,其籍贯为东晋时蜀地峨眉。

他与兄长赵冕一同拜高道李珏为师,于青城山潜心修道。

《方舆胜览》载:

“赵昱隐青城山,隋炀帝起为眉山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夹江鼓噪,昱持刀入水,有顷,潭水尽赤,昱左手提蛟头,右手持刀,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一日,弃官去。后嘉州水涨,蜀人见昱云雾中骑白马而下。”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这个版本更详细,记载如下: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

隋炀帝知其贤,起为嘉州太守。

郡左有冷源二,河内有犍为老蛟,春夏为害,其水汛涨,漂淹伤民。

昱大怒,时五月间,设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馀人,人万馀人,夹江鼓噪,声振天地;昱持刀入水,有顷,其水赤,石崖奔崩,吼如雷。

昱右手持刃,左手持蛟首奋波而出。

时有佐昱者七人,即七圣是也。

公斩蛟时年二十六岁。

隋末天下大乱,弃官隐去,不知所终;后因嘉州江水涨溢,蜀人见青雾中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乃昱也。

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