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府,书房。
因为心里有了想法,裴坚表现的愈发乖巧,佯装好奇问道:“祖父,童生试的报考流程是什么啊?”
裴崇青闻言很是欣慰,心想,这孩子上道了!
甚好、甚好啊。
在心中默默夸赞一番,裴老爷子笑道:“我大梁对科考一事,非常重视。因此哪怕是童生试,也十分严格。”
“要在考试前一两个月,找到五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互相签署联结保单,然后还得寻一位本县在籍廪生,出具担保书。”
“这些人,祖父都帮你联系好了。”
“最后,考生要写一份身家清白文书,并户籍资料,和以上两张保单一起,呈交县衙礼房。”
“等考试当天,县衙还会现场对每一位考生,现场再次核查资料,搜身,而后才能进入考场。”
“这一套流程审查非常严格,杜绝了一切作弊、冒籍、替考等舞弊的可能。”
“根据《大梁律》,凡出现舞弊事件,按情节轻重,分别会被枷号示众、斥革功名、杖责流放、严重者甚至有可能会被斩首!”
说到这里。
裴崇青表情严肃很多:“所以,坚哥儿你要记住。你要老老实实科考,莫要起一点歪心思,否则,便是连累家族的重罪!”
裴坚眨眨眼,保证道:“你放心吧祖父,我知轻重,我肯定不会作弊的。”
因为作弊的前提是,他得去参加科举考试啊。
“孺子可教也。”
裴崇青满意点头,又说道:“好了,开始吧,祖父教你如何作八股文。”
另一边。
崔岘离开裴氏族学,带着自己的书箱,去了老师家。
以后,这里便是他的‘学堂’了。
东莱先生的仆从将门打开,笑着接过崔岘抱着的书箱:“小公子,快进来吧。”
崔岘拱手致谢:“多谢罗爷爷。”
仆从老罗笑的满脸褶子,放下书箱,又慌忙给小公子准备茶水、糕点。
东莱先生在旁边只觉得没眼看。
啧,瞧你那个不值钱的样子哟!
片刻后。
崔岘从怀里掏出一小壶桂花酿:“老师,学生孝敬您的。”
东莱先生喜滋滋接过来,同样笑的满脸褶子:“哎哟,又给为师买好酒啦。”
仆从看着这一幕,无言的抽了抽嘴角。
但喝酒是次要的。
学业为重。
因此东莱先生没有喝酒,他看向崔岘,认真道:“你来为师这里学习,只有一条规矩,你且听好了。”
“那就是五年之内,前往开封之前这段时间,你不可以再作任何诗词,只能跟着为师,在这小院里潜心读书学习。”
崔岘一怔,隐约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见他一点就透,东莱先生很是欣慰:“先前为师高调给你举办收徒宴,是因为此事根本无法低调。做了我的弟子,你势必会成为焦点。像是黄伦那般想要来挑战你的人,更是会源源不断。”
“你不能把时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间浪费在这上面。”
“名门百家恭贺,五年辩经之约,看似非常高调。实则也是对你的一种保护,反而让你能顺势低调下来。”
“因为咱们定好了五年的期限,所以这五年,不会有人来烦你、挑衅你,试图踩着你扬名。”
“从今日起,就让小神童崔岘的浑身光芒,暂且熄灭。你要沉淀下来,潜心汲取学识,磨砺心性,以待将来。届时才能有底气,有实力,去舌战群儒。”
“所以这个小院子,会护住你五年,也会困住你五年。”
说到这里,东莱先生朝里屋扬了扬下巴,笑道:“而护住你、或者说困住你的东西,都在里面。”
崔岘走上前,将门推开。
门后面,是一片‘书海’。
堂屋、卧房、书架上、床上、柜子里,凡是目光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书。
秋日暖洋洋的光线,透过窗户,洒下满室碎金。
一些书页被吹得哗啦啦作响。
想要辩经文,前提是,你得博览群书、去书山文海里走一遭。
不然又如何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
当日崔岘在裴氏族学,引‘邺侯插架,刘向校书’拜师。
而今日。
他的老师东莱,广搜天下藏书,回馈自己的关门弟子。
崔岘怔怔看着满室藏书,很是震撼,也很是感动。
茫茫书海,每一本,都是老师的拳拳心意啊!
见他没说话,东莱先生笑呵呵道:“怎么,舍不得自己一身光环?想想看,若是你五年不露面,无任何诗词作品问世,神童之名一定会遭受质疑。伤仲永之说,必然会甚嚣尘上。”
“大梁文坛人才济济,会有新的神童崛起,会有年轻的天才争相耀眼夺目,而后忘却你崔岘的存在。”
听到这话,崔岘笑了。
他转过身,对着东莱先生躬身致谢,然后径直走进那片‘书海’。
随意选一本书翻开,在窗边坐下,小少年略带笑意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我给他们五年,且让他们尽情耀眼发光去。”
说完。
他低下头,坐在‘书海’当中,认真开始看书。
东莱先生笑呵呵瞧了片刻,不再打扰弟子,去小院中坐下,悠哉品尝桂花酿。
屋子里。
崔岘近乎贪婪的汲取着知识,忘却了时间。
偶尔看到精彩篇章,他或激动大笑,或振奋赞叹,取来笔墨抄写。
仆从老罗负责给小公子送饭、提醒时间。
有时,崔岘感觉自己才刚坐下不久,可一眨眼,天就黑了。
他潦草用过饭,点灯继续。
仆从老罗看的十分佩服,连东莱先生都侧目又惊叹。
这份沉稳定力,实在令人心折。
时间在少年的指尖,随着书页哗啦啦翻过,一月时间悄然而过。
金秋十月。
赵志案正式结束,赵志被缉拿去京城,择日问斩。
而赵家则是被抄家,全家流放岭南。
离开南阳前,钦差齐大人,把原赵宅的钥匙、房契,送到了崔家。
三日后。
在一众仲景巷邻居们不舍的目送下,崔家,再次风光搬家了。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当年他们深陷穷困,苦苦无法翻身。如今一朝起势,便乘风驾云,一飞冲天。
数辆马车,搬了好几趟,才把东西搬过去。
伏牛巷。
位置最好的核心区。
曾经气派的三进大宅‘赵宅’的牌匾,换成了‘崔宅’。
这牌匾,是东莱先生亲笔题的。
在两个儿媳妇的搀扶下。
一身新衣的老崔氏,站在门外,看着这座气派大宅,激动的声音发颤:“二十年前,卖掉家里大宅的时候,我日日都在想。”
“卖掉的东西,究竟还能不能赎回来呢?”
她话没有说完。
旁边。
在老崔氏怔忪的注视下。
小孙子岘哥儿,从怀里掏出一对金玉手镯,戴在她的手腕上,笑的十分灿烂:“能赎回来的,都能赎回来的,祖母。”
老崔氏看着那对金玉手镯,眼泪刷的一下就流出来了。
那是她被丢在典当行里,曾经遭人践踏过的尊严啊!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瞧见老崔氏哭了。
林氏赶忙说道:“娘,大好的日子,可不兴哭。咱们得开开心心的,住进大宅子里呢!”
对,确实得开心呐!
老崔氏擦干净眼泪,拉起岘哥儿的手,往宅子里走。
她边哭边笑道:“其实我刚才想说,我以前只敢想,把大宅子赎回来。”
“赎回大宅子,就是我这辈子,能想到的最风光的日子了。”
“但现在,咱家新的宅子,比以前更大。站在大门外,我觉得,咱们崔家风光的日子……这才刚刚开始呢。”
豁!
听听这话说的,多有劲儿啊。
一家子人互相对视,都在咂舌。
连崔岘都很是侧目。
没想到,你是这样有拼劲儿、有野心的老太太!
众人说着话,一起走进新宅子,而后眼睛都直了。
这……也太气派、太宽阔了吧!
虽说经历了一波抄家,赵宅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搜刮走了,可大宅子终究搬不走啊。
足足三进的宅子。
里面亭台、假山、连廊、花园,设计的十分雅致。
三进院落,分别用垂花门、抄手游廊相通。
从刚一进门的门房、客房、会客厅、仆从房、庖厨等。
到内院的正房,两侧耳房,西厢房、东厢房。
接着,是最深处的后罩房,天井庭院、仆从屋舍、储物屋舍等,都在这里。
一大家子参观了一圈自家新宅,竟累的有些喘。
这也太大了!
最开始,老崔氏还龇着牙傻乐呢,可看完以后,表情越来越忐忑。
林氏说道:“娘,咱们是不是得请些仆从?这么大的宅子,只是走一遍都累得慌,更别提以后打扫。”
陈氏说道:“要是请仆从的话,是不是还得请个管家?避免仆从欺主。但,肯定要花费很多银子吧。”
崔伯山说道:“娘,后罩房有几间房屋漏了。正房前面的花圃,里面很多花都已经枯萎。西厢房卧房门坏了,门槛也磕碎了一些,估计是他们抄家的时候弄得,得赶紧修缮。”
崔仲渊说道:“咱们搬新家,是不是要宴请裴、高等几户人家,礼尚往来一番?”
老崔氏瞬间头都大了。
儿子儿媳说的话,她自动翻译成俩字:花钱。
没等他们商量出个所以然。
竟然有人来崔宅递帖子了,人家那仆从说的客气:想请崔家两位夫人,去参加赏花宴。
崔家两位夫人?
林氏、陈氏怔愣很久,才茫然回过神来,谁,我们俩吗?
哎哟!
等那小厮走了,林氏有点慌:“娘,我不行,我哪是能赏花的人呐!根本坐不住,有那闲工夫,我宁肯去地里割二亩麦子!”
陈氏也跟着点头,神情很是紧张:“万一去了闹出笑话,咋整。”
岘哥儿太有实力了,带着一家子猛猛往前窜。
但正如裴坚等几位少爷会觉得有压力,崔家人也会觉得有压力啊。
跟不上节奏,根本跟不上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节奏!
眼看一家人都很慌。
老崔氏镇定道:“别怕,有娘在,一切都不用慌。”
她表情笃定,很是自信的样子,让全家人都找到了主心骨,狠狠松了口气。
关键时候,还得是娘顶事儿啊!
然而,当就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老崔氏捂住嘴巴,慌得直哆嗦。
咋整,这可咋整啊!
一大堆的事儿,根本理不出来头绪,她也有点顶不住啊。
当年崔家还富贵的时候,都是婆母在当家,她年轻的时候跟着学了一些,可二十年过去,哪还能记得清楚哟!
算了,硬着头皮上吧,不然还能怎么办?
于是,在老崔氏的指挥下,一家子开始风风火火……呃,磕磕绊绊的住进了大宅。
当天下午。
裴坚乐呵呵来到崔宅,夸赞道:“祖母,您这新宅子,可真漂亮呐。”
瞧见他,老崔氏放下手头的活儿,热情把人拉进来:“坚哥儿来了?你今日不上学?来来快坐,祖母给你拿零嘴儿。”
各种吃的,糖果、蜜饯儿摆了一桌子。
裴坚也不客气,坐下开吃,一边吃一边笑嘻嘻说道:“祖母,你真好,我在家都吃不饱饭的,我祖父祖母天天虐待我。”
这就纯属瞎说了。
老崔氏嗔怪瞪了他一眼,而后说道:“你来找岘哥儿的是吧,他不在,去他老师那里学习了。”
裴坚当然知道岘弟不在。
岘弟跟人精似的,他哪能忽悠的住?
有些事,就得趁岘弟不在才能办。
裴坚从书箱里拿出一份文书,笑道:“哎呀,祖母,我不是来找岘弟的,我是来找你的!我这明年,不是准备下场考科举了吗?”
“我祖父让我填写籍贯资料,和身家清白文书。我字儿丑,写不好。刚好听说了,祖母你最近在练字开蒙,想让你帮我写嘞。”
“有您老帮忙,那我还愁什么呢?我什么都不愁了啊!”
小裴少爷要是存心想哄人,那一张嘴,能把人甜晕咯。
至少老崔氏听到这话,笑的脸都快僵了。
但她有自知之明,因此想了想,把崔仲渊喊来,道:“老二,你帮帮坚哥儿,看这个文书,要怎么写。”
崔仲渊乐呵呵来帮忙。
裴坚说道:“崔叔,这样,你来写一份,我跟着再照抄一份。”
崔仲渊有点为难:“坚哥儿,你得把具体情况说出来啊,要不我怎么帮你写。”
裴坚转了转眼珠,道:“我的情况比较复杂,这样,你就照着岘弟的情况写。给岘弟写一份身家清白文书,再把岘弟的籍贯资料写了。”
“我跟你说叔,这事儿可马虎不得,岘弟以后早晚都要参加科举的。你得提前学学,怎么写这些东西。”
崔仲渊觉得有些奇怪,他参加过科举,自然知道流程,根本不用学啊。
但老崔氏一听,就赶紧附和:“对对,老二,你赶紧写。”
啊这,行吧。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于是,崔仲渊便写了一份崔岘的身家清白文书,又写了一份崔家三代的户籍等资料。
裴坚眯起眼睛,看着他写。
而后装模作样又照着誊抄,写了一份自己的文书。
等写完了。
他拿出印泥,在自己的文书上,按下手印,开玩笑道:“叔,你也来按个手印。”
这可不是瞎按得。
崔仲渊摇头失笑:“按这干什么呢?”
裴坚眨眨眼,用开玩笑的语气,半真半假说道:“你按了手印,我就能拿着这份文书,给你家岘哥儿报考科举了啊。”
崔岘如今八岁,到明年科考的时候,是九岁。
《大梁律》规定,十岁以下为稚童,科举考试需要家中长辈报考。
但,就算在这份文书上,按下手印,也是无效的。
因为还得五个童生互相联保,还得去找本县在籍廪生出具保书,还得呈去县衙礼房核实。
崔仲渊以为裴坚开玩笑呢,摇头直乐。
老崔氏纳罕道:“咿,坚哥儿,你怎地要给岘哥儿报名?岘哥儿才九岁,不着急,还没到时候呢!倒是你,明年下场,可得好好考。”
裴坚继续半真半假的开始诉苦:“哎哟,祖母,您这话说的,跟我不想好好考似的。我这人吧,纨绔一个,笨的很,怎么学都学不会。”
“我这考科举,铁定是没指望咯!倒是你们家岘哥儿,厉害的很,以后绝对是状元郎。”
“你说我要不把自己的保单、资料丢了,把岘哥儿的报上去。这样一来,是不是就算你家岘哥儿替我去考试啦?那将来他中了状元郎,绝对得有我半份功劳!以后就算是他再厉害,也还得叫我一声大哥。”
“祖母你先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老崔氏听得直笑,安慰他:“莫要妄自菲薄,你也很厉害呐。”
裴坚眼底浮现出一抹自卑,随后很快便掩饰过去,大惊小怪嚷嚷道:“祖母,您最近学得也太棒啦,都会用成语了!”
“你这么厉害,岘哥儿是随了您呐!”
老崔氏被夸的一直笑。
裴坚趁热打铁:“您想想看啊,咱大梁王朝一百多年以来,最年轻的童生县案首,似乎是11岁吧。最年轻的状元郎,好像是21岁。”
“咱岘哥儿,明年九岁,下场中县案首!全大梁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童生县案首,那不得轰动整个大梁。”
“然后他再接着考,三年后,十二岁,吧唧,中状元了!”
“等上朝以后,陛下坐在朝堂上,眯起眼睛四处打量,疑惑道:咿?状元郎呢?咱家岘哥儿穿着绯红状元袍,小萝卜头似的,费劲挤开群臣钻到最前面去,大声道,我在这儿呢!”
“所以你看,就这手印,按不按吧!”
他讲的绘声绘色。
老崔氏和崔仲渊都乐不可支,最后老崔氏一上头,贼兮兮道:“按一个,按一个!仲渊,咱自己私下讨个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彩头!”
崔仲渊一想,看似按个文书,但其实没人联保、互保,又不呈交县衙,那其实就是废纸。
裴坚这孩子,总不能真敢去给岘哥儿报名。
于是半推半就,在裴坚的玩笑声中,按了一个手印。
裴坚欢呼出声:“九岁、县案首!全大梁都找不出第二个了!祖母,崔叔,你家得发达咯!”
老崔氏、崔仲渊想想那个画面,哎哟,美的龇着牙乐!
后来因为要忙着收拾新家,他俩没再特地留意这个事儿。
那张文书似乎也没想起随手扔哪了。
裴坚精明的很,又玩笑般打了个补丁:“祖母,崔叔,今天这事儿,可别跟岘弟说哦。他要知道咱编排他,指定不高兴。”
老崔氏笑的肚子痛:“你放心,祖母肯定不跟他说。”
裴坚放心了,拿着那两份按过手印的文书,悠哉悠哉离开。
出门的时候,刚好遇见崔岘回来。
他立刻警惕的把文书收起来,表情略显心虚:“咳,岘弟,回来啦?”
“大哥?”
瞧见裴坚这副模样,崔岘眯起眼睛打量他:“你怎么看着有点不对劲,干什么坏事了?”
我去!
你是个人精吧!
裴坚轻咳一声,转移话题:“哎呀我能干什么坏事儿,我来找祖母聊天呢。走了走了。”
说完后,他赶紧开溜,生怕自己绷不住露馅。
看着裴坚狼狈离去的背影,崔岘表情狐疑,但一时间又没想明白怎么回事。
另一边。
东莱先生收到了老师郑霞生的信件。
信上,郑阁老大概意思是这样表述的:“咱家小崔岘,最近风头太盛了,你压一压他。帮他挡住外界干扰,让他潜心学习,咱们也借着这个时间,好生把他培养长大。”
“他还小,暂时不让他一直处于舆论漩涡当中。等成长几年,再展露锋芒。届时可不仅仅是开台辩经,还要走科举仕途。”
“让他接我们的班,集文坛领袖、内阁首辅为一身,咱们把他送上大梁人臣最高位去!”
东莱先生回想这段时间,小徒弟低调看书的场景,回信道:
“老师,我办事你放心!咱家小崔岘,马上就要泯然于众人了!低调的很呐!”
“一切出风头的事情,都跟他无关。”
“他现在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八岁稚童罢了!”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因为裴坚耍了个心眼。
所以老崔氏、崔仲渊也没跟崔岘提,裴坚让帮忙写身家清白文书、籍贯资料一事。
当然最主要的是,崔家人自己也忙的不可开交啊!
这次搬进了大宅,跟先前情况完全不一样。
每个人都在手忙脚乱的适应。
嗯……除了崔岘。
他现在,完全沉浸在老师家的‘书海’当中,彻底做到了物我两忘。
甚至因为没看完某本书,干脆把书带回家,一边吃饭,一边翻阅。
“岘哥儿?”
听到祖母喊自己,崔岘茫然抬起头。
便见不知何时,桌上的餐食都被收走,旁边放着一盏油灯。
外面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老崔氏笑着道:“哎哟,你最近这一读起书来,什么都给忘啦。快回房间吧,今日搬家着急,只把几间厢房收拾出来了,你睡东边大屋。”
“好的祖母。”
崔岘点点头,合上手中的书,拎起油灯回房。
虽说回去了,但也没有休息,他屋子里的灯,一直亮到了后半夜。
住在隔壁的崔钰被卷的瑟瑟发抖。
作为‘小神童’的兄长,他本就压力很大。最近阿弟废寝忘食的读书,崔钰看在眼里,自然慌得很。
半夜。
崔钰起来出小恭,瞧见隔壁阿弟的房间还在亮着,整个人一个激灵。
于是,片刻后。
崔钰房间里的灯,也亮了。
他本就不如阿弟聪明,若是再不比阿弟努力,那以后,就彻底跟不上阿弟的步伐了!
对面厢房。
老崔氏的屋子也亮着灯。
她在满脸痛苦的算账,请仆从要多少钱,请几个。请管家要多少钱,修缮花圃、房屋,又要多少钱。
除此之外,家里富裕了,是不是还得再买辆马车?
那搬迁宴要怎么办,开几桌席面?
算不明白,完全算不明白啊!
当然,崔家两个儿媳妇,也没睡好。因为她们一想到即将要去参加什么赏花宴,就忐忑的不行。
因为陈氏总翻身,崔仲渊被吵醒了。
他拉开窗户,本是想看看外面什么时辰了。
结果好家伙!
娘、大哥崔伯山、钰哥儿、岘哥儿房间里的灯,都亮着呢!
这下,崔伯山哪里还能睡得着啊?
当即点起油灯,开始‘奋战’!
一夜过去。
次日,其余崔家人神情恹恹起床。
唯有崔岘,虽然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但整个人看起来精神抖擞。仿佛真的在茫茫书海里,汲取到了精神食粮。
还是大补的那种!
等岘哥儿吃过早食,神采奕奕的背着书箱出门后。
全家人苦兮兮对视,无语凝噎。
怎地岘哥儿不仅聪慧,甚至连体力都这般远超常人呢?
老崔氏一咬牙,非常有气势的说道:“都看到了吧,咱家,都要向岘哥儿看齐,使劲努力。谁敢给岘哥儿拖后腿,别怪我家法处置!”
咿?
崔伯山好奇道:“咱家还有家法呢?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
老崔氏神情一梗:“大户人家有的,咱家都得有!马上就要请仆从了,不提前定下家法,那以后日子还不得乱套了!”
嗯……这话其实很有道理。
但现在这么多事情要忙,还得定家法。
全家人佩服又崇拜的看着老崔氏,心想,娘不愧是娘,厉害啊!
老崔氏得意接受儿子、儿媳们的赞叹。
全然忘了自己昨天晚上崩溃的时候,有多狼狈。
另一边。
崔岘来到老师的小院,跟罗爷爷打过招呼,而后继续看书。
这是他上辈子考研考博练出来的本事。
两眼一睁,就是学。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而且说实话,崔岘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踏实学习、汲取知识的爽感了。
穿越来以后。
为了谋生,为了扬名,为了带着全家人过好日子。他做了很多事情,一步一步地筹划。
但现在,有大宅安家,有名望、有背景,有名师。
他终于可以暂时不用考虑任何身外之物,而专注于学习本身。
这种感觉……真的很爽。
崔岘虽说储藏着上辈子的学识。
但来到这个陌生的朝代,仍旧需要阅读大量藏书,汲取这个时代各种知识,充实自我。
方能做到真正的,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他崔岘,既然要去铸高台辩经,自然要先‘拿下’这片茫茫书海!
院子里。
看着小徒弟手不释卷,物我两忘的模样,东莱先生一开始非常欣慰。
后来有点嘀咕,这样学,真的没问题吗?
再后来。
东莱先生:孩子,你歇一会儿吧,别学了,为师有点害怕!
因此东莱先生每隔上俩时辰,就会过来‘打断’崔岘一番。
一开始崔岘有些不开心。
但东莱先生是个很好的老师,也很会传授学问。
不管崔岘在读哪本书,他都能知道其中的内容,并且出几道扣题的八股时文。
比如今日,崔岘在读的书,是《大学衍义》。
这本书,主要阐发《大学》的思想,强调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
东莱先生略作思索,出了一个题目:“论诚意正心为治国之本。”
没等崔岘思索着该如何作答。
东莱先生便自己开始破题:“盖治国之道,莫先于治心;治心之要,莫切于诚意。”
而后,他更是不用笔墨。就这样随意坐着,口述,讲了一篇八股文。
不愧是文坛领袖,这般本事,实在令人叹服。
东莱先生自顾自讲完了,也不问弟子听明白没,说道:“你且继续看书吧。”
崔岘就低头继续看。
大儒教导弟子,也是讲究方法的。
比如东莱先生从不给弟子布置作业,甚至不会特地提问问题。
他把自己所有的藏书,都拿到徒弟面前,让他自行去翻阅、汲取。
然后自己作刘校,不管崔岘读到哪一本,他都能引申到辩论、八股文上面,先出题,再给出解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答。
崔岘只负责看,负责听,负责写。
每日雷打不动,一个时辰的练字,也是必须的。
常言道:山中无岁月。
但其实这方小院,在崔岘眼里,也短暂失去了岁月。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来到这个陌生时代,化身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知识。
塞满房屋的藏书,一本,又一本被他翻阅。
他看的书越来越多,眉眼也越来越清亮。
世界仿佛变成了黑白两色,他游走其中,陶醉其中。
直到某日。
崔岘在看书的时候,没来由突然笑着说道:“我喜欢今日。”
东莱先生微怔。
仆从老罗好奇问道:“为何,今日有什么好事吗?”
崔岘继续看书,头也不抬的高兴说道:“今日天好似格外亮堂,一直亮堂着,看了好久的书,天都没黑。”
东莱先生和仆从老罗都愣住了。
而后,东莱先生看似抱怨,实则骄傲的感慨道:“老夫好好的聪明乖徒弟,竟读书读成了一个痴儿。”
仆从老罗忍住笑意道:“小公子,不妨抬头看看呢?”
崔岘闻言疑惑的从书本上抬起头,然后眼睛倏然瞪大。
因为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雪。
他欣喜的放下书,来到院子里。雪花簌簌落下,不一会儿,便撒了他满身。
少年鼻尖冻得发红,站在雪地里,笑的眉眼弯弯。
原来在他埋头读书的这段日子,日子悄然流淌而过。
秋去,冬来。
时间即将迈入大梁王朝嘉和十七年。
距离他穿越过来,已经一年了。
回望这一年,他开启了新的生活,有了家人,朋友,老师,和满身光环。
他已经完全融入大梁,成为这个王朝的一份子。
实现了一场,独属于他自己的完美新生。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这场雪,断断续续下了小半个月。
虽然天气寒冷,但街道上往来的百姓们,都一副喜气洋洋的姿态。
因为马上便要过新年了。
劳累辛苦了一整年,也就这个时候,能安心舒坦享几天清福咯。
崔岘照旧在屋子里看书。
东莱先生掀开帘子走进来,说话的时候嘴巴里冒出白气:“马上都过年了,还看呐?别看了,别看了。”
“哪有小孩一直没完没了看书呢?你出去玩一玩,逛一逛,歇歇眼睛。”
“我看你那几个朋友,最近每天都眼巴巴来门外寻你呢。”
崔岘闻言,恋恋不舍把书放下,朝着老师拱手,而后走出院门。
外面路上的雪还没化,但行人很多。
大家都忙着置办年货,拎着各种采买来的东西,笑闹声、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格外热闹。
崔岘略显茫然的站在人群中,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最近时间一头扎进书海里,每日安静读书,骤然来到喧嚣的环境中,竟多少有些无所适从。
正在这个时候。
砰!
一个雪球,刚好砸到崔岘后脑勺。
雪花飞溅,落在脖颈里,凉的他一个激灵。
再然后,他便同时被好几个人扑了过来,拦住肩膀。
“哈哈,还真是岘弟你。”
“刚才我在远处瞧见,差点都没敢认。你怎地瞧着呆呆的,还有啊,我们哥几个最近天天去仲景巷里寻你,但又没敢敲你老师家的门。”
“岘弟,吃冰糖葫芦。”
“说起来,感觉好多天都没见岘弟你了啊。”
围上来的,除了裴坚、李鹤聿、高奇、庄瑾四人,还能有谁?
冬日寒冷。
他们穿着厚厚的衣衫,脖子上戴着围领,瞧起来有些憨态可掬的臃肿。
崔岘正欲开口,嘴巴里便被塞了一个冰糖葫芦:“大哥……唔……”
裴坚笑嘻嘻看着他,道:“今日小年,你应该不会还要看书了吧?咱们兄弟,多久都没聚了!说好的,去了东莱先生那里以后,会经常找我们来玩。”
“结果倒好,根本见不到你人影儿!”
庄瑾三人纷纷表示赞同,一起控诉崔岘。
但控诉归控诉,揽着人家肩膀的手,却始终舍不得撒开。
崔岘咬了一口嘴里的冰糖葫芦,又甜又脆又冰凉。
咽下去以后,感觉整个人都从迷糊状态中清醒过来了。
他反手揽住几位大哥,笑嘻嘻讨饶:“是小弟不懂事了!这样,今日小弟什么也不做,专陪几位大哥开心!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小弟来结账!”
哦豁!
听到这般豪爽话语,裴坚几人都欢呼出声,纷纷表示要‘宰大户’。
然而,当兄弟几人在摊位上,挑选了一些爆竹,等着大户结账的时候。
崔岘从怀里掏出一本书。
他愣住片刻,去袖子、腰间去掏,结果掏出来的,是几本不同的书。
这就尴尬了。
崔岘抬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起头来,神情讪讪。
裴坚很是无言,笑嘻嘻付了银钱,还不忘戏谑道:“岘弟,你现在越发像个书呆子啦!”
几人拿着爆竹,在空旷的雪地里点燃,而后纷纷撒腿就跑。
砰的一下,雪花飞溅。
跑得最慢的庄瑾被喷了一脸雪,怒道:“裴坚,你故意的吧!”
裴坚满脸无辜:“我不是,我没有!”
他俩当场就闹腾起来。
崔岘费了好大劲,才成功从中调和。
最后闹到没力气了,五人干脆就地一躺,并排睡在雪窝窝里,看着天空发呆。
冬日寒冷,呼出来的气,都是白色的。
他们几个突然不说话,崔岘觉得有些奇怪。
他护住手中的书,避免被雪沾湿,下意识问道:“几位大哥,我最近忙着读书的时候,你们在学堂,没有偷懒懈怠吧?”
四人稍作沉默。
随后裴坚第一个不满道:“这是什么话!我们怎么可能偷懒!吴清澜那厮,最近都快要把我们夸成一朵花了!”
庄瑾、李鹤聿几人纷纷附和:“是极是极!”
这种骗鬼的话,你们也好意思说出口。
崔岘很是无言,但想着大过年的,便没有深究,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几位大哥,实在让小弟佩服!”
几位少爷闻言,得意洋洋,表情嘚瑟至极。
这一日,他们在外面,痛快疯玩了一天。
到晚上的时候,各自分别。因为今日是小年,得早些回家。
“大哥们,我回去了啊!”
崔岘挥手和他们告别,转身以后,一边往回走,一边下意识翻开手中的书,边看边走。
裴坚、李鹤聿、庄瑾、高奇四人,目送他回家,方才佯装起来的高兴,刹那消失不见。
变成了低落、自嘲、和难受。
裴坚说的那话,自然是假的。吴清澜没有夸赞他们,反而最近又开始骂他们朽木。
每次考试,都会被骂。
因为学得一塌糊涂,考的一塌糊涂。
八股文这种东西,难的犹如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让四位小少年畏惧又绝望。
庄瑾看着崔岘边读书边远去的背影,难受道:“再过几年,咱们跟岘弟,怕是连一起玩的机会都没了。他注定要走出南阳,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把咱们远远甩在身后。”
高奇、李鹤聿神情恹恹。
唯有裴坚脸色很难堪,喃喃道:“就算是这样,又如何?反正……反正以后岘弟就算是中状元了,也得有我半份功劳!不管他在外面多厉害,我也是他的大哥!”
“哪怕他以后不认我这个大哥了,我脸皮厚,我认他!”
啊这。
听到他这话,庄瑾等人还以为他是在说气话呢,也没当真。
另一边。
崔岘赶在傍晚之前,回了家。
瞧见他回来,一位仆从殷切来问候:“小少爷回来啦!”
如今崔宅日子也好起来了,请了六个仆从,一个管家。
虽然不多,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但也勉强能帮忙打理这么大的宅子。
在老崔氏磕磕绊绊的带领下,一家子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开始变得安定,安稳,红火。
“岘哥儿,你可算回来了,我还说准备让人去寻你呢!”
瞧见崔岘,老崔氏赶紧说道:“快来快来,咱得先祭灶。吃过饭后,还得照虚耗,拜见万回哥哥,好多事情哩!”
崔岘笑道:“来咯。”
祭灶,就是拿麦芽糖、杂色米饼、鸡鸭鱼肉等美食,先给灶王爷享用。
灶王爷用过了,一家人才能开始吃。
吃过饭,要早早休息,并且在床底放一盏油灯。
据说虚耗是一种鬼,所到之处呢,那里的人就会损失财产、库藏虚空。因此,照了虚耗,来年就可以财源广进。
至于万回哥哥,代表着团圆之神。
老崔氏很信这个,因此反复交代一大家子,床底下的灯不能灭,祭拜万回哥哥的时候,一定要心诚。
这样咱崔家,才能财源广进、团团圆圆呐!
小年一过,眨眼便到除夕。
以前在河西村的时候,日子穷,也不讲究什么守岁。但现在日子好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多热闹啊!
除夕夜这天。
老崔氏带领几个仆从们,准备了一大桌消夜果,点燃起火炉,在正房大厅堂里守岁。
夜深了,外面还在下雪。
厅堂里数盏清亮油灯,将屋子照的十分亮堂。
桌案上,摆满了各种细果、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市糕等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火炉烧的正旺,暖呼呼的。
老崔氏抱着小孙女,看着这一大堆吃食,忍不住又开始感慨:“哎哟,现在这神仙日子,以前哪敢想啊!”
大概是人老了,就总是喜欢回忆从前。
但从前的回忆都是苦的,现在,全都是甜的啊!
陈氏捏了个蜜饯放进嘴里,笑着附和:“是吧,以前总觉得,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现在觉得,日子远远看不到头,因为好日子都在后面呢。”
一家子人都笑,神情格外惬意。
然后又开始夸岘哥儿这个带飞全家的大功臣。
崔岘被夸得赧然。
大概是日子好了,舒心话怎么聊都聊不完。大家坐在一起,唠了大半夜,都还一直兴奋着。
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
老崔氏最先反应过来,嚷嚷道:“快快!老大老二,打堆灰!”
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俩,便赶紧拿起绑着铜钱的竹竿,拍打炉火灰堆。
这意味着来年顺顺利利,心想事成。
等打完灰堆,天也擦亮了。
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不会睡觉,而是急忙去贴门神钟馗。
为的是把恶鬼、穷鬼都挡在门外。
贴完了以后,一家子就站在院子里等。
等街道上传来梆子声,便是县衙、府衙的官老爷们,已经率先放过爆竹了。
轮到百姓们开始放了。
老崔氏道:“璇姐儿、钰哥儿、岘哥儿,站远点!老二媳妇,捂住咱家小胖丫的耳朵。点爆竹咯!”
崔伯山点燃了爆竹。
噼里啪啦!
院子里一片热闹红火,冒起烟尘。
不仅崔家,整个南阳,乃至大梁,都被爆竹声弥漫。
看着那爆炸的爆竹,一家人笑的合不拢嘴。
哎呦,以前怎么没觉得,这爆竹声,听起来这么红火哟!
在热闹的爆竹声中,新的一年来临。
再翻过元旦,一眨眼冰雪消融,桃花盛开。
大梁王朝嘉和十七年的童生试,要开始了。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童生试即将开始的前几天。
突然有个传闻,在南阳县城里小范围流传。
听说啊,小神童要下场考科举了。
传话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声称自己三舅的姐夫的叔公家的小孙子,跟小神童一起互相联保了。
但崔岘满打满算,才开蒙学习一年时间而已。
这就准备科举啦?
……是不是太草率了点!
有后宅的夫人想打探消息,便攒了个宴会,请崔家两位夫人来,暗搓搓询问。
对此,陈氏当场在线辟谣:“假的。”
林氏也信誓旦旦道:“别信。”
孩子还小,正在认真学习。
别搞!
仲景巷,东莱先生的小院里。
老先生怔怔的看着自己的小徒弟,呆滞道:“你刚才说什么?”
崔岘眨眨眼,重复道:“老师,弟子把这些书都读完了,您还有别的书吗?”
不是……这么大几屋子的书,你读完了?
东莱先生呆住片刻,没敢说自己给徒弟预计的读书时间是一年。
结果好家伙,徒弟不到半年就读完了!
你这样,让老师很是猝不及防啊。
他轻咳一声,开始故意挑毛病:“读的这么快,内容肯定没有巩固的很娴熟吧?为师跟你说,学习一事,肯定不能囫囵吞枣。比如……”
说着。
东莱先生随手捡起一本书,翻开,念道:“客谓顾子曰:子所著……”
“这本书是《读史方舆纪要》。”
崔岘几乎没有任何思考,脱口而出道:“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穷年累月,矻矻不休……”
他背诵的十分丝滑流畅,几乎没有任何停顿。
东莱先生很是吃惊,不信邪般又拿起一本书翻开:“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
“这本书是《日知录》。”
崔岘再次迅速道:“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东莱先生傻了。
其实博览群书,甚至能背诵出很多书,在这个年代很常见。
包括东莱先生自己,也是博闻强记的佼佼者。
问题是,他钻研了一辈子啊!
崔岘才读了多久?
愣愣看着自己的小徒弟,东莱先生突然不确定问道:“为师记得,当初为师给你布置的课业,是读完这些书,对吧?”
崔岘点点头,认真道:“是的,弟子读完了,所以就会背了。”
东莱先生:?
不是?这对吗?!
老夫行走文坛多年,见过无数天才,但真没见过天才到你这样地步的。
你究竟是什么恐怖的学术怪物啊!
东莱先生心中震惊,脸上却异常平静:“会背了是吧,挺好的。为师给你放半个月假,你休息休息,去外面撒撒欢,去热闹的人群里露露脸。”
“半个月后,为师正式开始给你授课。”
只读死书,肯定
请收藏:https://m.18kanshu.cc <p class="noshow">(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p>是不行的。
书读完了,会背了。
那接下来就要剖析深意,反复辩证,然后彻底将其变现成属于自己的学识。
放假?露脸?
崔岘闻言无奈道:“老师,您不是说,让弟子沉淀下来学习,在外保持低调吗?”
啊对对。
你在外保持低调,所以在这小院子里尽情高调,秀为师一脸是吧?
有没有一种可能。
你这样的天才妖孽,就跟‘低调’俩字不沾边呢?!
东莱先生勉强挤出一个笑脸,只觉得甜蜜又惆怅:“你……尽量低调吧。但若是实力不允许,那就没办法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3360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